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通用8篇)
如何准备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快来看看吧。演讲稿的核心内容,也是重点部分。要写好这部分内容,首先要分清演讲稿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写演讲稿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篇1
_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适时组织对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回望走过的脱贫攻坚路,一路上洒满了各级干部群众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可喜的成绩。_以来,大理州已有8个县脱贫摘帽,减贫人数逐年增加,减贫速度逐年加快。如何使贫困县摘帽后,在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保持已脱贫人口稳定脱贫防止返贫这一问题有现实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深挖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的关键点。常言道:牵牛要牵牛鼻子。牵“牛鼻子”就是抓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节点。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可以看到,部分贫困群众经过各方帮扶已经脱贫,但并没有激发起自强不息的志气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扶起贫困群众的志气是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牛鼻子”。只有激发起贫困群众想脱贫的强烈愿望,求致富的信心决心,才能实现有志者事竟成,从摆脱意识贫困、思路贫困走向摆脱物质贫困。做深扶贫工作是关键:一要深入分析。深挖造成贫困的思想根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消除贫困文化的负效应,重塑乡村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帮助贫困群众全面认识并践行自尊自信自强自律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削弱或中断必然出现的返贫困现象成因;通过培育文明乡风,促进贫困地区移风易俗,以良好家风促民风带乡风。二要深入实际。真正管用的办法来自群众。每个贫困家庭至贫原因各不相同,扶贫干部要深入每一户贫困家庭,针对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政策解读,与贫困群众一起制定稳脱贫不返贫的对策,做到精准施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做细扶贫工作找准脱贫致富路子。贫困,说到底是能力的贫困。长期的贫困限制了贫困群众的能力,一者是想不出走出贫困的路子,二者是就算有了想法也“没本事”达成目标。_20_年1月到云南调研时强调:“少数民族群众自我脱贫解困的能力弱,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满足不了精准脱贫攻坚的新要求。”贫困群众能力不足,“没本事”成为他们摆脱贫困的“硬伤”。表现为:一是判断分析建议有失合理性,甚至存在非理性要求。二是创新意识弱,致富能力差。贫困群众缺乏市场知识,劳动技能有限,对于改变贫困状况有心无力,无法实现“造血式”扶贫,更谈不上用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应对脱贫致富道路上遇到的新问题、新困难、新挑战。做细扶贫工作中是重点:一要做细思想工作,找准阻碍稳定脱贫不返贫的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政策宣讲,扫除贫困群众思想认识上的错误,让他们知道帮扶的范围,明白幸福的生活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调动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做细帮扶工作,做细扶贫工作核心是帮助贫困群众走出“能力贫困”,从长远来说必须扎实抓好贫困地区的教育,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从目前来说要以外力协助开展好各种培训,在贫困群众中培养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农业经纪人,甚至成为“有本事的牛人”,不但自己脱贫,还能示范、带动周围人脱贫,在贫困群体中产生“鲶鱼效应”,打破安于贫困,形成以懒惰为羞、以穷为耻,有劳才有得、多劳多得的正向激励和价值取向。“我能行”“我很牛”的自信心、成就感以及所创造的更好生活,必然成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这才是战胜贫困的长久之策。
办实事帮助贫困群众脱真贫真脱贫。说一千,道一万,帮助群众脱真贫,真脱贫最重要。许多地方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脱贫摘帽任务,更多采用了政府外力推动脱贫的方式,例如:发放各种补助,安排低保,用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安排公益性岗位或者动员相关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以此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这种简单做法有时会助长了“等靠要”思想,贫困群众没有参与脱贫的行动自觉,消减了脱贫成效,无法实现脱贫之后不返贫的目标。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做实扶贫工作是当担:一要发扬“孺子牛”精神,扶贫干部要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沉下心,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逐步完善脱贫政策支持体系、细化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行动计划,避免因政策误导,工作简单化而助长不良风气;俯下身,真心帮助,多付出一些耐心和时间,帮助贫困群众解开思想上的扣子,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去引领、培育贫困群众的志气;二要发扬“老黄牛”精神,要肯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脱贫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一点一点地去攻克,奔小康的道路崎岖坎坷,要用一滴一滴的汗水去实现。做扶贫工作一定要有认定目标就永不懈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和当担,内外合力帮助贫困群众走出贫困,实现稳定脱贫不再返贫的目标。
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篇2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只有恪尽职守,勤政为民,才能精准细致地将基层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一针一线绣出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的基层新画卷。
政策千万条,落实第一条,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基层干部要“下真功、念真经、鼓实劲、办实事”,稳扎稳打,善始善终,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去落实政策,打通政策落实的基层“最后一公里”。“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只有密切联系群众,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医疗、就业等民生问题,才能把每一项政策真真正正地落实到田间地头,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推动各项政策在基层生根发芽。
“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基层干部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能力不足”的忧患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实践锻炼,积累基层经验,总结群众方法,将所学所知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坚持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深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一心一意为群众做好事实事,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少一点“花拳绣腿”,多一点埋头苦干,勇于啃下“硬骨头”,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甘当群众的“排难兵”和“解忧员”。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作风正派是立身之本、为人之德、处事之基。基层干部要时常“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秉公办事,不循私情,坚持道德高线,严守纪律底线,保持警钟长鸣,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思想境界,不争名、不揽功、不图利,将纪律挺在胸前,将廉洁自律、公道正派作为基本准则,握好权力的“方向盘”,系好廉洁的“安全带”,掌好服务群众的“风向舵”,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以时不我待的劲头、“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斗志脚踏实地做好基层工作,勤勤恳恳绣出人民的幸福底色。
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篇3
_指出:“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利益调整期、改革攻坚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做实、做细、做深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如何找准群众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贵州省遵义市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遵义市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在农村开展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在城镇开展了 “四民社区·美丽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作用,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末梢堵塞”。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_工作,突出“基层”、“民生”、“综治”、“服务”等基本内涵,抓住“一线工作法”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这个核心,探索出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余庆经验。针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特点,创新开展社区型、园区型、校区型、村居型“四型”统战工作,扎实推动“同心行动”、“光彩事业”、“致富思源、感恩社会”等活动,积极引导致富能人、成功人士承担社会责任,凝聚社会正能量。针对全市外出务工人员高达160余万人,留守在家儿童、老人较多的实际,实施了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的“三关爱”工程。凤冈县探索“党群直议话民事、干群直通连民心、县乡直达惠民利、民生直办解民忧”的“四直为民”机制,成为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新载体。习水县东皇镇抓住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管理社会”三大重点,探索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道真自治县积极探索建立精神病患者分类建档、分级管控、分层次服务救助“三分法”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围绕村民自我选举、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打破原来村民组界限整合组建“群众自我管理委员会”,在村民自治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红花岗区针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筹建工读学校即遵义新雨学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正安县针对戒毒人员探索出了以“个体发展、创业带动、企业就业、产业扶持、委托安置”等“阳光工程”分散安置的“五型”就业安置模式。这些有益尝试,既有对广大基本群体的民生关怀,又有对弱势群体、特殊利益群体的针对性措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存在问题
调研发现,遵义市群众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重视程度还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找得不准;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_与维权、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处理不科学;对“发展是生产力,社会治理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重发展轻社会治理;对群体聚合效应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处理_问题、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思路不宽、对策不多,宜散不宜聚原则把握得不好。二是系统研究还不够。运用群体理论和系统思维驾驭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对群众工作只是从某一个群体或人群入手,每个群体的人员状况没有摸清、内在关系没有厘清,群体之间动态转化、强弱、大小变化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把握,从而对群体的利益诉求、生活期望的解决和实现缺乏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对群体活动潜在的社会隐患和矛盾无法洞察,抓早、抓小、抓苗头摸不着北,未能做到“禁于未萌,止于未发”。三是深入推进还不够。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简单地注重对群体的管理,没有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对群体管理仍以政府大包大揽,没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的作用;对群体问题仍以物质为主要渠道,没有从精神层面去关注、关心群体;注重解决眼前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没有从长远做好对群体的服务管理,治标不治本。如:在全省推广“育新工程、阳光工程、红丝带工程、安宁工程、回归工程、雨露工程”六大工程,但各地在落实上“只攻一点,不及其余”。四是协调联动还不够。部门协调配合差,资源整合利用缺乏,做群众工作单打独斗,各自为阵,联动机制不健全,信息不互通,遇事盲从,应对措施不科学。综合协调、统筹指挥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对应,组织网络建设开空头支票。基层网络、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网格化服务管理落实不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需持续发力。
三、对策建议
坚持科学发展、民生关怀、法制思维、宣传引导相结合,围绕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量化、数量问题专业化、专业问题模块化、模块问题网格化“五化”做实做深做细群众工作。
坚持复杂问题简单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抓住主要矛盾,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效地加以解决。哲学认为,万事万物皆有联系,世界上很少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万事都有起因。只要找到起因,许多事情就自然而然的简单了。相反,将事情弄复杂了,就很难明白、问题就难以解决。具体到群众工作中,弱势群体主要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强势群体主要解决强化社会责任问题;特殊利益群体主要解决其合理诉求,引导正常回归社会;极端群体主要是依法及时处理和教育转化问题;基本群体主要解决提升生活品质问题。只要抓住了以上几个方面,从与之相关的问题着手,就能将群众工作复杂问题迎刃而解,真正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苏格拉底曾说过:“任何问题最可能的解决办法是步骤最少的方法。”任何时刻我们不要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要保持问题的简单性,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将问题处理好。
坚持简单问题数量化。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一定事物的质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数量。事物的质总是以一定的量的积累为基础,因此,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具有客观性和易操作性,对事物的认识从量入手,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固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的规律性。具体到群众工作中,需要掌握每一个群体人数的具体数量,每一个群体诉求的问题数等,通过对数据的研究来表现事物的特征,通过对具体诉求的逐一解决促使矛盾化解。反之,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使矛盾升级激化,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坚持数量问题专业化。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体现了服务为先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不能把社会治理简单地理解为“管、卡、压”,也不能把社会治理简单地理解为解决上访、群体性事件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理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涉及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民生问题。具体到群众工作中,需要弄清每一个群体由哪些专业的部门来服务管理,每一个群体的诉求和问题应由哪些专业的部门来解决,特别是需要有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规政策的人员进行回应和解决。这就需要大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培养提高各级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积极探索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政府不能解决的一些专业性问题,开创群众工作和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坚持专业问题模块化。模块化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在专业化基础上,通过对事物和问题的特征、规律的科学分析,采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逻辑方法,来优化模块化对象体系的结构。通过对群众工作专业问题“部件化”“事件化”,实现服务管理的信息采集、资源共享和管理协同,形成责任明确、密切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运用模块化方法,将相对分散、孤立的法规、政策、案例等信息汇总成数据库,使专业问题标准化、程序化,建立服务管理模型,提高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
坚持模块问题网格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将辖区单位、公共服务场所、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居民楼院、商务楼宇、市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归类于各个网格,将模块问题落实到每个网格,社区(村)信息定位到每个网格,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村)资源,实施社区(村)工作人员组团服务,推动网格内居(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具体到群众工作中,将模块问题进一步细分纳入网格,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来促进条块融合,实现联系服务群众精细化、全覆盖。
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篇4
要坚决贯彻落实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_以来,_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指引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有关会议上,_对保证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加强耕地保护等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做好今年“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具体安排。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从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抓好学习贯彻,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全力确保农业稳产增产,持续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确保_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不折不扣落地落实。
要深刻把握我省构建“三农”工作体系的实践经验。这些年,省委认真贯彻落实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守正创新、谋定后动,打出了一套具有四川特色的“三农”工作组合拳,全面消除了绝对贫困,整体重塑了乡村发展治理格局,巩固提升了产粮大省、生猪大省的优势地位,推动形成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培育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擘画铺展了美丽乡村的锦绣画卷,四川农业大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农业农村发展的蓬勃态势越来越好。这些具有基础性、开创性的实践,既整体提升了全省农业农村发展水平,又前瞻布局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框架格局,初步形成了我省“三农”工作体系。在实践中,我们进一步积累了做好四川“三农”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即必须坚持以_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红线意识,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加强统筹协调,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把这些宝贵经验坚持下去,并不断丰富完善。
要扎实抓好今年全省“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要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把稳定粮食产量和大豆种植扩面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落实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增强蔬菜生产供应,加强产销对接,确保市场供应基本稳定。鼓励农业园区加强粮食生产,加大奖补和支持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全省现代农业园区类别结构。大力支持粮油产业发展,加快补齐种业、装备和烘干冷链物流等现代农业短板,持续开展粮食生产“丰收杯”“稻香杯”评比奖励,高水平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让农民种粮有钱可赚,让地方抓粮积极性更高。要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规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抓紧推进引大济岷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恢复方案,抓紧推进撂荒地复垦,推动农业种植园用地分类优化改造提升。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优化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更好促进增收致富。用好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平台,统筹以工代赈、公益岗位、生态护林员等政策,千方百计稳住就业。进一步完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产业培育、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继续做好原贫困村“掉边掉角”户易地搬迁和就业帮扶工作,帮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收入、能致富。要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编制以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间规划,以规划实施引领生产力优化布局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以中心镇(村)为依托促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提升片区产业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动力活力。
要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认真落实《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聚焦关键环节持续发力,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要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深化“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对返乡农民工多一些温情服务,对不能返乡的农民工家庭要逐户开展走访慰问,让乡村社会更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坚持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快形成“一盘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格局。发挥考核制度导向作用,创新完善要素投入保障机制,更好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分管“三农”工作的领导干部培训,大力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推动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扎实抓好“三农”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精神狠抓工作落实。关心关爱“三农”战线干部人才,帮助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具体困难,让他们心无旁骛干好本职工作。
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篇5
_以来,_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对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刻阐释,为我们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_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推进全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要坚决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强化种粮支持政策,大力推广良种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落实各类惠农补贴,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产量不降低。增强“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继续落实稳定生猪生产“十条措施”,进一步增强蔬菜生产供应能力,加强产供销有效衔接,确保“菜篮子”运得走、不积压、供得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抓紧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要从严从实做好耕地保护建设。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从源头保住耕地面积。优化耕地用途,进一步明确耕地利用优先顺序,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耕地恢复方案,确保“良田粮用”、农田姓“农”。加强耕地管护,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持续开展撂荒地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
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监测预警,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重点群体,优化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兜底保障,确保动态清零帮扶到位。强化政策落实,用好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开展好驻村帮扶、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确保工作、政策等有序衔接、平稳过渡。促进增收致富,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发挥以工代赈作用,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要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坚持分类原则建好现代农业园区,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提升行动,不断壮大主导产业规模,持续推进省市级粮食园区建设,加快打造“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五良融合”的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以“三品”为引领做优现代农业,把实施农产品“三品”工程摆在更加重要位置,不断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围绕改良品种深入实施新一轮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建设种业之都、种业之城;围绕提升品质深入推进质量强农行动,完善农产品质量溯源机制、奖励机制,打造一批绵阳造“拳头产品”;围绕打造品牌深入实施绵阳品牌行动,整合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让更多绵阳优质农产品融入全国市场。突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的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向后端延伸、向下游拓展,大力发展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要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接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做好路面清扫、垃圾清运、水面清洁、屋面清理、违建清除工作,着力改善农村整体环境。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及时梳理一批发展急需、民生急需的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加大规划整合力度,注重城乡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品质。
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着力加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探索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持续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深入推进平安法治乡村建设,扎实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严格落实农村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农民群众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
要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做好农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紧扣“按实际划分片区,按片区编制规划,按规划优化布局、配置资源”的方向路径,合理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培育做强一批中心镇、特色镇,增强片区公共服务功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因地制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开展乡镇抓经济抓招商激励试点,有效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要压紧压实责任,各级党委要坚决扛起政治责任,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与结果运用;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要强化要素保障,加大资金支持,注重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资金活水,构建多元化投入格局;强化土地供应,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需求;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不断扩充农村人才队伍;实施好涉农项目,发挥项目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要营造良好氛围,准确把握“三农”工作规律特点,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扎实抓好“三农”领域作风建设,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关心关爱“三农”战线干部人才,抓好“三农”干部能力素质培训提升,着力改善工作条件、解决具体困难,让他们心无旁骛干好本职工作。
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篇6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做好新时代的群众工作,始终确保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畅通,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重要课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新时代,党员干部应积极研究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既要继承以往的成功经验,注重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要正视新情况新问题,注重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努力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
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要怀着深厚的感情。“感情决定立场,立场决定方向,方向决定效果。”对群众没有感情,不可能体察到群众的真实感受,往往是说话没人听、要求没人从,做了等于没做,甚至不如不做。坚持以情感化,就要真心实意地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群众工作时要常常进行换位思考,多体谅群众的处境,多想想群众的难处,多帮助群众出主意。坚持以情感化,关键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群众在领导心中分量有多重,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只要真心实意为群众着想、替百姓负责、为他们谋利益,就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
做好新时代群众工作要维护好群众利益。要更多地去关心失业职工、失地农民等困难群体,在利益调整中应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认真解决好他们在生产生活问题的困难,使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要针对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把政策讲清、把道理讲明、把利弊讲透,让群众不仅听得进,而且信得过。对群众的思想问题,要耐心细致引导,千方百计疏导到位;对群众反映的利益问题,要依法、依政策处理好,及时妥善维护到位;对群众存在的实际困难,要尽最大努力救助帮扶,切实帮助解决到位。
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篇7
群众工作是党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看家本领。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黄金期”和“矛盾凸显期”,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应该始终坚持把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改进方式方法,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做细做深做实群众工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凝聚强大的群众力量。
做群众工作,需要优良的作风作保障。作风好,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紧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就强。广大干部下基层工作模式由突击性活动变为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进步,“身入”群众,“心入”群众,“情入”群众,转变“官”念,强化服务意识,营造出风清气正、人心思进的发展氛围。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关键要科学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对群众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贴近实际中改进。群众的思想问题都是由一些实际问题引起的,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要善于实事求是地分析造成某件事件的原因,理清工作思路,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进行宣传教育。
在贴近群众中改进。由于群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及生活经历不同,不同群体的视野和觉悟也不同,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要贴近群众,体察民情,正确理解他们不同的期望和要求,掌握他们的不同爱好和习性,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在贴近生活中改进。群众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处境不同,对思想认识的产生、思想境界的形成会有不同的影响。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身临其境,体验群众生活处境,了解群众生活情境,然后根据不同环境下的群众的思想活动特点,确定工作重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入手。
关于做深做细群众工作交流发言稿篇8
_强调,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我们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自觉提高群众工作本领,时刻保持“四力”走好群众路线,为推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强大力量。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作为。我们党员干部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要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对社会形势的分析判断上,统一到对群众工作的决策部署安排上,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抓发展、促改革、保稳定、惠民生等工作中时刻坚持脚踏实地、一心为民,始终保持强大政治定力,坚定站稳群众立场,将群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以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推动各项工作落实时多考虑群众现实关切,少计较个人利益得失,抓落实多考虑群众民生福祉,少计较个人劳苦付出,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做到正道直行、初心不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生命线,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常态化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面临的形势异常复杂、肩负的使命异常艰巨,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不动摇。我们党员干部要把走好群众路线作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根本抓手,经常对照党的宗旨性质,对照党的优良传统,经常分析践行群众路线存在的不足,经常反省开展群众工作存在的差距,坚持以坚持不懈、一马当先的精神状态,坚持以驰而不息、推陈出新的工作作风,把群众工作做深入做扎实做到位,不断推动群众路线常走常新、越走越好,始终保持党群关系鱼水情深、相依相偎,不断汇聚起完成重大任务的澎湃力量,为实现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必须要有奋斗精神,在实干进取中将群众路线落实落细。我们党员干部要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走好走实新时代群众路线的努力方向,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自觉加强对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的学习深化,真正将原理弄通,思路理清,责任压实,不断增强“排忧解难、一诺千金”的能力和本领。要善于把自己当作群众一员,主动心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把群众当亲人,经常到群众家中坐坐,到田间地头走走,静下心来倾听群众的意见,沉下心来直面群众的牢骚,对群众反映的诉求敢“接招”,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敢“应战”,竭尽所能帮助群众解决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使群众经济条件更宽裕、生存环境更优美、事务办理更便捷、社会保障更充实,生活一天比一天更美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应用,互联网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是新时代提出的必答题。我们党员干部要自觉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把提升网络思维理念和能力水平当成“必修课”,主动学网知网懂网用网,利用网络监督这面“活镜子”,把握新形势,掌握新方法,不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走向深入,推动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做党和群众齐心协力谋发展的纽带,做党和群众同舟共济促和谐的桥梁。要加强与网民良性互动,借力网络汇聚民意民智、拓展工作的延伸触角,让网络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加速器”、优化发展环境的“润滑剂”、广纳意见建议的“大平台”,真正把“网上群众路线”连成接通民心的线、温暖人心的线,努力为新时代的群众工作注入一股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