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学习方法 通用学习内容页

初二数学知识点

2023-08-23 09:03:47 原创 通用学习 手机版

初二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

初二数学知识点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初二数学知识点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初二数学知识点(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初二数学知识点篇1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实数

1.1算数平方根

1.1.1算数平方根的定义:若一个正数$a$的平方等于$b$,即$a^2=b$,那么这个正数$a$叫做$b$的算术平方根。记作$\sqrt{b}$。

1.1.2几个关键概念: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种,就是它本身;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也就是这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根互为相反数;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1.2平方根

1.2.1平方根的性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1.2.2几个关键概念: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一个数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平方根,那么这个数就叫做这几个平方根的被开方数;一个正数和它的平方根之积,等于这个数的平方。

1.3立方根

1.3.1立方根的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没有立方根。

1.3.2几个关键概念:若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2.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1.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一次项系数不是$0$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1.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引入: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含有几个方程,就叫做几个元。含有几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几元一次方程。

2.1.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把几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2.1几个关键概念:能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2.2几个基本解法: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2.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2.3.1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1.审题;2.设未知数;3.找出等量关系;4.列出方程组;5.解方程组;6.得出结论。

2.3.2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例子:如工程问题、追及问题、分配问题、行船问题等。

第三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3.1不等式的概念

3.1.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3.1.2几个关键概念:小于号、大于号、小于等于号、大于等于号、大于和小于号。

3.2不等式的性质

3.2.1不等式的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

3.2.2不等式的加法法则:如果$a>b$,$c>0$,那么$ac>bc$。

3.2.3不等式的乘法法则:如果$a>b$,$c>0$,那么$ac>bc$。

3.2.4不等式的除法法则:如果$a>b$,$c<0$,那么$ac

3.2.5不等式的商性质:如果$a>b$,$c>0$,那么$\frac{a}{c}>b$。

3.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3.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1.去括号;2.移项;3.合并同类项;4.系数化为$1$。

3.3.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特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3.当不等式的两边都

初二数学知识点篇2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1.实数

2.代数式

3.方程与方程组

4.一次函数

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具体内容:

1.实数

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数轴,区间.

2.代数式

代数式,代数式的值,整式,分式,分式方程,不等式,不等式组的解法,二次根式.

3.方程与方程组

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象,一次函数的应用.

5.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

初二数学知识点篇3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勾股定理

1.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和b,斜边长为c,那么a的平方加上b的平方等于c的平方。

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和b,斜边长为c,那么a的平方加上b的平方等于c的平方。

3.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和b,斜边长为c,那么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的平方。

4.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和b,斜边长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的平方加上b的平方等于c的平方。

第二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3.矩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4.正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且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

6.菱形的性质:四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的积的一半。

7.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8.正方形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正方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一切性质。

第三章: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如果所给函数表达式是正比例函数,那么它经过原点(0,0);如果所给函数表达式是一次函数(斜截式),那么它经过原点(0,0)。

2.正比例函数:如果y=kx(k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3.一次函数:如果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且k≠0)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像也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4.一次函数:如果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且k≠0)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像也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5.正比例函数:如果y=kx(k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6.一次函数:如果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且k≠0)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像也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7.正比例函数:如果y=kx(k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8.一次函数:如果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且k≠0)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像也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9.正比例函数:如果y=kx(k是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正比例函数。

10.一次函数:如果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且k≠0)的图像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那么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的图像也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第四章:数据的分析

1.各种求和公式。

初二数学知识点篇4

好的,下面是一篇初二数学知识点:

平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一个非负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它的算术平方根。

2.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就是它本身。

3.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4.只有开方运算才能得到无理数,不能进行除法运算,不能做分母,在数轴上的分布从左到右是连续不断的。

5.任何正数的倒数是1/1,任何负数的倒数是-1/1,没有倒数。

6.n(n为正整数)的平方根是n的算术平方根。

7.a的平方根和a自己都是a的算术平方根。

实数:

1.实数可以直观的理解为既没有方向,又没有长度的数,有有限实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实数可以直观的理解为既没有方向,又没有长度的数,有有限实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3.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立方根和三次方根,这些概念只适用于非负数。

4.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5.只有开方运算才能得到无理数,不能进行除法运算,不能做分母,在数轴上的分布从左到右是连续不断的。

6.任何正数的倒数是1/1,任何负数的倒数是-1/1,没有倒数。

7.n(n为正整数)的平方根是n的算术平方根。

8.a的平方根和a自己都是a的算术平方根。

希望这篇初二数学知识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知识点篇5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实数

1.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零的平方根是零;

(3)负数没有平方根。

2.算术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的正的平方根叫做它的算术平方根;

(2)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3)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3.立方根性质:

(1)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2)零的立方根是零;

(3)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4.实数的性质:

(1)零是唯一没有平方根的数;

(2)正数和负数可以没有算术平方根;

(3)任何实数的立方根只有唯一的一个;

(4)正数的立方根与它本身和零同类。

二、整式的运算

1.整式范围:

(1)整式可以化为分数或整数;

(2)整式可以化为负数或非负数;

(3)整式可以化为奇数或偶数;

(4)整式可以化简为分数指数幂。

2.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是数字因数;

(2)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

(1)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一个单项式;

(2)一个多项式的项数与多项式中含有几个单项式有关。

4.同底数幂的乘法:

(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5.幂的乘方: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6.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2)1的乘方等于1。

7.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8.分式:

(1)分式是整式的一种,在整式中区别于整式,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字母;

(2)分式的值等于分子除以分母。

9.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方:分式与分式相乘,再把被乘式的分子、分母分别与乘式的分子、分母相乘,即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2)分式的除法: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即分子相除的商做被除式的分子,分母相除的商做被除式的分母;

(3)分式的加减: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运算,为了使不同分母的分数直接相加减不便,因此常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母相同的分母后再相加减。

三、方程与方程组

1.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方程的解:

(1)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2)一个数(它不一定是数,也可以是符号和运算)是某一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的解,那么这个数就叫做该等式的解。

3.一元一次方程:

(1)只有一个未知数;

(2)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

(3)整式方程。

4.方程的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端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去括号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号的一边,其他项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为已知数;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端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5.列方程解应用题

《初二数学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