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1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空气是几种气体构成的混合物,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它气体和杂质。
3.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蒸气的无色、无味、透明、稀薄的气体。
4.酸、碱、盐是溶于水或熔融状态的化合物。
5.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有强腐蚀性。固体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潮解,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而变质。
6.集气瓶是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也可用于进行某些化学实验。
7.固体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快,但未溶解的固体还留在容器里。
8.气体物质溶解时,溶液体积减小,溶液温度升高,溶解速率快,大部分气体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降低。
9.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漏斗、玻璃棒、烧杯。
10.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第二章走进化学实验室
1.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工具包括酒精灯、酒精喷灯和烧杯、试管、烧瓶等。
2.固体需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液体用烧杯称量,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3.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包括酒精灯、试管、蒸发皿等。
4.过滤时,应使漏斗内的液面稍低于滤纸的边缘,以防液体飞溅。
5.实验室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钥匙,取用液体药品一般用胶头滴管。
6.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试管口应与水平面成约45°角,试管内固体药品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7.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并且要使试管与水平面成约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8.实验室中检验气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试管口,如木条熄灭,则该气体不具有助燃性,另一种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9.实验室中一般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其中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为:2H2O2=2H2O+O2↑。
10.实验室中一般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反应为:Zn+H2SO4=ZnSO4+H2↑。
第三章物质的构成
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4.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5.固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液体和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
6.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7.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物质的过程,叫做化学反应。
8.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9.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10.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
第四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1.常见气体的性质、用途、制法及相关物质:
(1)氧气: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液氧:淡蓝色液体。
(2)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干冰:二氧化碳的固体。
(3)氢气: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4)水:无色无味液体,能溶解多种物质。
(5)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2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酸碱性、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3.纯净物是指由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单质或多种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4.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相对原子质量是指元素的平均原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比值。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6×3=48。
6.相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分子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18×1/12=18/12。
7.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钠离子:Na+。
8.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一种化学用语。如:水的化学式:H2O。
9.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H2O。
10.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结构示意图:+11H。
11.离子化合物是指由阴阳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
12.共价化合物是指由非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如:水:H2O、二氧化碳:CO2。
13.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HCl、硫酸:H2SO4。
14.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15.盐是指电离时生成了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
16.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如:食盐的饱和溶液、糖的饱和溶液。
17.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如:食盐的不饱和溶液、糖的不饱和溶液。
18.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如: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就达到饱和状态。
19.溶解度单位是克(符号:克/100克水)。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3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药品取用的基本原则。
3.物质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4.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第二章认识化学元素
1.空气的成分及氧气和氮气的化学性质。
2.酸碱指示剂与复分解反应。
3.氯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
4.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章构建化学基本观念
1.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
2.物质的分类与变化。
3.化学之最。
4.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四章了解化学实验
1.实验基本操作。
2.气体的制取、净化和收集。
3.溶液的配制与蒸发。
4.实验中的观察与记录。
第五章学习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步骤。
2.实验设计与实施。
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判断。
4.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的关系。
第六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1.物质的分类与表示。
2.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4.化学用语及化学量。
第七章溶液的基础知识
1.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2.溶质的质量分数。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4.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4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3.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5.氧化物: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3.离子: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
三、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反应。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4.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四、化学用语
1.元素符号:用元素名称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H2(表示氢气或一个氢分子)。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如:H2+O2→H2O(表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
4.离子符号:表示离子符号的意义。如:H+(表示氢离子)。
5.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6.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五、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第二部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六、分子和原子
1.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七、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意义: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分子的过程。
八、酸碱度
1.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范围:0.10~1.00之间。
3.表示方法:常使用pH(potentialhydrogen)试纸。
九、空气
1.空气的成分: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的。
2.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气体的总称。
3.空气的成分及所占体积分数:
气体氮气(N2)氧气(O2)稀有气体二氧化碳(CO2)其他气体和杂质
------------------
体积分数(%)78210.930.030.01
十、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呈淡蓝色,固态氧呈深蓝色。
2.化学性质:能支持燃烧,能供给呼吸。
十一、氧气的用途
1.气焊、气割:气焊利用火焰(乙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使金属熔化,再加入填充金属(银、铜、铁、锡、铝等)形成金属焊接;气割利用气体火焰的高温使金属熔化,再喷出高速水蒸气,使熔化的金属随着水蒸气的流动而脱落后迅速冷却形成金属割缝。
2.医疗急救:供氧,使高原病患者吸氧,供给呼吸。
3.潜水:供给潜水员呼吸,氧气的成分为空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还有较大量氮气、二氧化碳等。
4.火箭发射、航天:作为助燃剂,促进燃料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篇5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氧元素与氧的单质
1.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为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它不易溶于水,是气体,经加压降温后变为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氧气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3.臭氧(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无色气体,其化学性质与氧气相似,在常温下,它很容易分解为氧气,同时放出热量。
4.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主要存在于水中,另外,在空气中和宇宙空间也存在,氧气最重要的用途就是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
5.氧元素最常见的氧化数是——2,如氧气(O2)——2,在过氧化物中,氧的氧化数一般为——1,如过氧化氢(H2O2)——1。
第二部分氢元素与氢气
1.氢气是气体,无色,无味,密度约为0.089g/L,是气体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氢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气体,氢气是世界上已知密度最小的气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在标准情况下的密度为0.089g/L。
2.氢气的化学性质是化学反应中,在通常条件下不活泼,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特定条件下,它可以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跟氟气、氯气、硝酸、高浓度的硫酸以及强氧化剂(如铬酸、高锰酸钾等)反应时,都发生激烈的爆炸。
3.氢气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是气体中最轻的,难溶于水,氢气的密度是所有气体中最大的。
4.氢气在常温常压下较稳定,一般不跟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高压、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5.氢气的用途:
(1)氢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氨化氢、生产盐酸、生产盐酸、生产氧化铝、合成氨等。
(2)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燃烧放出热量多,而且无污染。
第三部分空气
1.空气是混合物,其成分的含量如下: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既不助燃也不能燃烧,其化学性质稳定。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帮助呼吸、支持燃烧。
3.稀有气体是空气的成分之一,其主要的成分是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或称为惰性气体,一般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且又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即最外层电子数已经达到稳定结构,所以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4.氮气、氧气、空气的组成、性质和用途:
(1)氮气——78%,性质——一般不活泼,用途——可用于保护气体、代替稀有气体、炼钢、食品防腐等。
(2)氧气——21%,性质——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金属切割等。
(3)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性质——属于混合物。
第四部分自然界的水
1.水在常温下是液体,其颜色为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2.水的电离:水在常温下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3.水的化学性质: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4.水的物理性质:水在常温下是液体,其颜色为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5.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