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学习方法 小学学习内容页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2024-03-13 21:08:14 原创 小学学习 手机版

  教学案例简称教案,教案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份好的教案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学习方法及思路,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有关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

  3.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

  4.掌握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点。

  5.朗读并背诵古诗,发挥想象,理解古诗的内容。

  6.阅读《企鹅寄冰》,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树立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掌握两组左右结构的汉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通过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性。(重点)

  3.联系日常生活,用“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说句子。(重点)

  4.掌握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点。

  一、识字加油站

  导入:同学们,去野外观察大自然的时候,你们会准备什么呢?(学生思考问题,指名答。)

  1.多种方式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图片(含有课本词语),指名读;师范读,生跟读;生“开火车”读。

  2.教师遮掉字词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3.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

  首先小组内讨论记忆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点拨、讲解。

  二、字词句运用

  1.我会演。

  (1)学生自主认读“字词句运用”中的词语,并结合词组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2)教师讲解加点词“迎、穿、甩甩、追、披、摇摇”。(初步理解动词的用法)

  (3)学生分小组表演这些动作。

  2.我会说。

  (1)教师指名读句子。

  (2)学生分小组交流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加点词: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

  (3)教师举例讲解加点词。

  例:放学了,我有时候走路回家,有时候坐公交车回家。

  平常我在书房里看书,在花园里浇花,在树下画画,在院子里骑自行车。

  (4)小组派代表用加点词说一说自己的日常生活。

  (5)教师点评,学生补充。

  三、书写提示

  1.师: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结构的字。

  2.读一读话语框中的提示语,说说明白了什么。

  “作”和“法”都是左窄右宽的字,“都”和“别”是左宽右窄的字,注意占位和书写顺序;写字时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3.提示学生“都”左右等长,要上下错位写。

  4.练习书写,要求先看后写再对照。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发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收获更多的知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利用插图,理解古诗的内容。(难点)

  2.阅读《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感受阅读的乐趣。

  一、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多种梅花图片。师:你打算怎样赞美它?(板书课题)

  2.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齐读。

  3.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思考: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师配乐范读,学生思考: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我爱阅读

  1.课件播放《企鹅寄冰》的短文录音,学生听录音。

  思考:这篇短文讲了些什么?(指名说,师点评)

  2.师提问:谁给谁寄冰?从哪里寄到哪里?住在南极的企鹅为什么要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呢?狮子大王收到冰了吗?

  3.教师指名回答,然后补充点评,给予鼓励。

  [教学反思]

  在本次语文园地的学习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说一说、演一演中学习新知识,当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再进行适当点拨。学习古诗时,我以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齐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古诗大意,体会梅花不畏严寒的品格。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套、帽”等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体会“迎、追”等每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3.明白“有时候...有时候...”、“在...在... 在...在...”是连接句子的关联词,并能用这两个关联词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体会“迎、追”等每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2.运用关联词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归纳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读记巩固。(见课件)

  二、识字加油站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有谁跟着爸爸妈妈去野外观察过大自然的?预设:有!你们都准备了什么?

  没有!如果爸爸妈妈将要带你们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们会准备哪些物品?

  2.课件出示个别物品及相对应的词语(登山鞋、帐篷、指南针),帮助学生理解。

  3.生自由指读生字,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师提示“登、帐、篷”是后鼻音。

  4.交流识字方法。

  5.课件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三、字词句运用

  1.体会动词的不同意思。

  课件出示加点词,指名带读,强调“衣裳”的读音。

  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加点词都是动词)

  生演一演,并相机区别每组加点词的不同意思。

  迎:意思是“接”,表示欢迎的对象过来,很高兴地迎接。

  追:时间上很赶,紧跟着,快速地跑过去。

  甩:抡、扔的意思,指比较大力地摆动。

  摇:摆动。相对于“甩”动作要小。

  ④拓展:

  甩甩( ) 穿( ) ( )上去

  摇摇( ) 披( ) ( )下来

  【设计意图】

  此块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演一演,首先得让学生吃透这些加点词的不同意思,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来展示。

  2.运用关联词。

  ①指读书中的两个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②明白“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是连接句子的关联词。

  ③思考:用加点词说说自己的日常生活。

  ④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关联词

  有时候...有时候...

  在...在... 在...在...

  教后思考: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

  (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五、抄写古诗。

  六、课外延伸。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