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春雪韵春意绵绵(散文)

2025-03-06 18:46:40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1

  正月二十五,也是八九的头一天。在江南,已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时候。可在北方,孩子们还没有上学,雪依然在漫天飞舞,孕染着大地、山川、河流。江南的八九,是布满云烟的早春,朦胧似梦,轻盈若幻,粉雕玉琢般剔透。梅花,恰是江南的一味幽香,是初春的前调,亦是不可或缺的绮丽。可在北方,孩子们还没有上学,依然飞舞的春雪,但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居住的地方,恰逢秦岭----淮河气候的分水岭处,秦岭南麓,刚好和着江南水韵与北疆皑皑之间,初春自然就别具风情。

  在农村,每逢谁家有大人去世,都会在去世的第三年高桌子大板凳,大摆筵席,宴请亲朋,叫做三周年祭奠。正月二十六就是我邻居、也是远堂亲王元叔叔给他父亲拌三周年祭奠日,作为邻居又是堂亲的我,自然是要去的。虽说是远堂亲,那也是在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辈里就是近堂亲,往上追踪十代,有可能就是一家子。这样的情形,我们就称作“伙子”。既然是伙子,那是必须要去的,更别说是邻居了。

  这一习俗源于“守孝三年”的传统观念。三年期满,意味着与亲人正式告别,因此需要举行特别的祭祀仪式。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向逝者表达敬意,并祈愿他们在阴间安息。三周年祭奠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生者心灵的慰藉。通过这一活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逝者的离去,同时也能感受到家族与社会的支持与陪伴。此外,三周年祭奠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让人们更加重视家族关系与亲情纽带,促进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同时,这一习俗也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尊严与价值的尊重。三周年祭奠是对逝者的深情回忆与致敬,更是对生命与时间的尊重。让我们在这一天,怀着感恩之心,缅怀逝去的亲人。缅怀先人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的责任。在祭奠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为逝者祈祷,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安息。

  从古至今沿袭的这种习俗,虽说传统,但在尊老敬老,家庭和睦方面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虽然不符合节约的要求,但也没有谁愿意破旧立新。

  

  2

  正月二十五,我起的早,六点一过就起床了。我起床有个习惯,那就是要打开卧室、客厅的窗户,换一换空气。这就发现窗外有簌簌簌簌的声音,确实下雪了,还是正月里最大的一场雪。毕竟进入八九的天气,地上、树上、河滩、楼宇顶上并没有出现想象中的洁白。雪仿佛在下落的过程只是做了一场表演,就像除夕、初一的烟花一样,在天空中的一场盛大演出,只为天空的绚丽而绽放。雪花的飞舞表演虽说与烟花绽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却也着实有着不同。作为大半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我,自然就有了农民的情结,而这雪,则相当于庄稼的琼浆,美味悠长。对于庄稼,确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说。“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说的就是农民情结,说的就是泥土的味道,说的就是返璞归真的道理。

  从立春到现在,亦有二十天之久,算作初春也不为过。虽说我们没有看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大概也就这场春雪之后吧。

  这一天的雪,没有停过。一大早的我就出了门,参加会议。在会议上,领导在重申AI时代的时候,进一步谈论了春晚的《秧BOT》、“Deepseek”和《哪吒2》的现实意义和冲击力。我突然就想到了“黑马”这个词。黑马是马,黑马并非是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那是千里马,并非黑马。黑马是天马,横空出世。黑马是一种精神,破旧立新的精神。或许就是一种冲击,我的大脑在瞬间就生成了这些汉字。依次,领导做了简单的慷慨激昂总结语,结束时说:有一种青春叫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么熟悉的话语,但在这个地方,就是力量,就是光芒,就是实在的破旧立新。我想,干什么事情,年龄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找到方向。网上有一句话叫做“我命由我不由天。”想来,就是这样吧。

  十二点,会议准时结束,当我走进停车场时,停车场已是一片泥泞。尽管场地上铺满了石子,在几年的车来车往的碾压下坚实如钢,地面上堆积的水还是因车往车来而显得十分浑浊。我没有停留,打着伞,大步向前。脑海里一直在回荡着:有一种青春叫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少年来,确切的说,从《离骚》诞生之日起,那就是理解为“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宋代著名史学家、词宋祁说:“《离骚》为词赋之祖,后人为之,如至方不能加矩,至圆不能过规。”这就是说,《离骚》不仅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文学领域,而且是中国赋方面永远不可企及的典范。但把其理解为一种“青春”,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可能是我愚钝耳塞的缘由了。而这种“青春”就是一种精神,体现着光的永恒,过去、现在、未来。

  

  3

  车子启动了,我努力是自己平静下来,沿着回家的路一路蜿蜒而蛇形。今年蛇年与往年有所不同:双春年,在农历一年中有两个立春节气,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盎然。这样的年份预示着作物生长周期顺畅,自然条件优越,为农业生产带来了良好的开端。古人认为这样的年份里,人们物质生活充裕,精神面貌也会更加饱满。闰六月,闰月的出现是为了调整农历与公历的时间差。而闰六月的出现,不仅增添了时间的厚重感,更被视为祥瑞之兆,预示着这一年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春打五九尾,立春恰好出现在五九的最后一天,这在民间被视为一个好兆头,预示着当年会丰收。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担心:“春打五九尾,花子跑断腿;春打六九头,吃穿不犯愁。”在有人看来,这样的立春,往往意味着当年春天容易出现倒春寒。从今天的实况看来,这种担心还是有些多余。

  县城离我家就是二十分钟的车程,因雪的缘故,我开的比较慢。在距离老家不到四公里的地方,眼前的景象逐渐发生了变化。满山遍野,银装素裹。那一棵棵光秃秃的树枝上,披着一层薄薄的琼玉,甚是神采奕奕,像待令的士兵那样昂扬端庄;又像这片土地的守护者那样,意气奋发。山,自下而上,渐渐有了厚度,有了闲情雅趣,活像一位花甲之人满头白发;亦像凯旋而归的将军那样风姿卓越。雪依然很大,可山野变厚的态势没有增加,通往家乡的水泥路上,偶尔会汇出一抹淡淡的清流,沿着路面撒着欢儿,偶尔有一辆车驶过,车轮带起一片水花,如烟、如雾,正在向着春的方向走来。路两边的柏树,是这个季节里最有活力的树种,虽然披着一身银霞,但显得更加的清脆。还有路边一排排竹林,竹叶上落满了雪,叶片有点向下,竹身微微弯着,给人一种蓄力待发的感觉,只要一有阳光,就会把叶片上的雪发射出去,以更加饱满的青绿迎接春风染山冈。

  我到达的时候,已是十二点多了,那几顶红色的帐篷下升起徐徐炊烟。炊烟在雪花的飞舞中穿梭着,势不可挡,渐渐消失在茫茫的天际。路边停着许多车辆,三五成群的沿着文家池四周的观景栈道,拖儿带女的赏着这个春日里最后的一场雪景。

  既然是三周年祭祀,都会摆香案的,按着习俗,我做完祭拜,就投入欢悦的人流中,一边家长里短,一边干点力所能及的活。我主要就是在来客了,装烟倒茶,招呼客人就坐。

  时间在人们的热情中瞬间就消失了,不留意中,就到了下午五点多,我从帐篷里走出来,在广场上转悠,发现远处的山头上,早就簇拥着满山的浓雾,像绵绵的春雨在弥漫,在飘落,在亲昵大地。不由得,脑海里再次浮出那句话:有一种青春叫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您瞧,这满山的烟波,不正在迎接着春天的勃发吗?

  (原创首发)

《春雪韵春意绵绵(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