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没有微信,为此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烦微博所以没微信》,意思是我已经陷入了微博的烦恼之中难以自拔,无法解脱苦恼了,就别再重蹈覆辙越陷越深地掉入微信的泥淖之中了。然而有些事真的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在转移的,在很多情况下,事与愿违的事儿真的会出现,不管是情愿的还是不情愿的,很多事就是在被动之中,阴错阳差就把自己扔进了这无底的深渊。不用微信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年龄大了,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是在这时代的脚步中看出了一些端倪。人老了并不只能以保守来评价,岁数大了经历的必然多,经过的沟沟坎坎以及教训是年轻人无法比的。这其中当然也有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人生中的经验,对某些事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看事和看人的洞察力和敏锐力,等等,这些都是年轻人经历得少所不具备的。
在我们老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老年人走过的桥比年轻人走过的路都长。意思是说岁数大了,一生中必然经的多,见的广,在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的过来了,遇到的挫折多,接受的教训就多,经验也就多,在与年轻人遇到同一件事的时候,分析和判断就比年轻人要强一些。遇事看透了就有了认识,也就有了主张,有主见的人不会轻易上当。然而现在上当的似乎倒过来了,不是经验欠缺的年轻人,而是所谓经验丰富的老年人了,尤其是在被骗子骗钱方面,老年人大把大把的阴气被骗,有的甚至倾家荡产,丝毫不剩。这样说似乎欠缺,似乎存有一种对老年人的偏见,事实却是如此,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不信你睁眼看看,在电信诈骗这个“领域”中,被骗的老年人比年轻人要多。这样说并不是贬低老年人,更没有抬高年轻的意思,因为年轻人被骗得并不在少数,而且都是大笔的,但老年人和年轻人被骗的方式却有很大不同。只是在被骗的比例上,老年人的确比年轻人要多一些。
不过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现代通讯中所植入的骗人病毒真的是太多了,多的令你乍舌,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了。不管骗人的软件还是骗人的骗术,在整个软件和人类的数量中占的比例并不大,但一个老鼠坏一锅汤,这就如同市场所卖的产品一样,一百件有九十九件质量好,而那一件出了故障的,对那个遇到的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质量有问题,这也许就是所谓“水桶效应”的规律吧。老年人本来神经就很敏感,承受能力逐步减弱,对心灵的打击可想而知,造成的危害不可小觑。
微信对我来说也是被逼无奈,稀里糊涂的就被拉上了贼船。以前我的手机是非智能的那种老式手机,也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老年手机,这种手机的功能少,你就是想上微信人家都不带你玩儿。可是事情并不是总以你的意愿向前发展的。突然间,我的手机充不进电了,不知怎么搞得,充了二十四小时后,再看显示还是0。这点真的不理解,怎么会一下子在突然间就不行呢?在正常情况下,手机的电池容量损耗是在使用的时间上慢慢缩短的,这一宿觉刚睡醒,睁眼一看,手机竟不能用了,真真把人气死不带偿命的。
自己跟自己运了半天气后想通了,跟手机生气不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吗,一部老年手机不过二三百块钱,买一部很不错的也就四五百快。少抽点烟,少出去应付一次朋友,都解决了,干脆买部新的。在主意拿定准备付诸实施,在我还没去手机店的当口,爱人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孩子。孩子们听后千方百计地反对,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再买那种过时的手机。我说岁数大了,新玩儿意儿玩儿不转。孩子听后振振有词:您才多大岁数就说老了,早着呢。干嘛自己跟自己较劲儿,非得跟那种老掉牙的手机对命,用那落后的心里美,是吧?买一个智能手机不是挺好的,又多花不了多少钱,既好用,出去被人看到也不会说你落伍或是老顽固。他们的观点不对我的心思,当然不同意,尽管理由不是很充分,却仍然固执己见。并不是花不起那千八百块钱,而是觉得这钱花得有些冤枉。孩子倒很干脆,说是他们出钱买。我一听赶紧投降,不知道他们会花多少钱,买太好的花钱太多,很多功能根本就用不上,真的是一种无谓的浪费,赶紧缴械似地告诉他们我自己会买。怕子们不高兴,多花点也无所谓,干脆买一部智能手机,免得每天听他们没完没了的埋怨。
我怕他们提前下手,赶紧出门去买手机。新手机换上旧卡,赶紧给他们打电话,告诉他们手机已经买回来了,怕他们不知道买重了花冤枉钱。还好,我的行动够迅速。智能手机又能如何,还是接打电话,最多也就是发发短信,在我心里不过是多花了几百块钱而已。多花点钱就多花点钱吧,让孩子高兴我心里也痛快,最起码心里踏实了,人到了这个岁数还不是图一家人开开心心的。
晚上孩子们下班回到家,不容分说地便把我买的新手机要过去看看,他们的第一句话便是:为什么不买一部好的,三五千又不是花不起。我说能用就行了,这个都是浪费,不过是打个电话接个电话,发个短信而已,不像你们年轻人好脸好面儿的,拿出去为的是不给自己掉价,我这个岁数了还弄那些虚头吧脑的有嘛意思,买好的根本就用不上,花那么多冤枉钱有嘛用,白白浪费,不划算。
话是这么说,孩子把手机拿到手里,一通乱折腾,反正没花多少钱,不过是千八百快,即便是折腾坏了我也不心疼,爱怎么折腾就折腾吧,难道会把手机弄得不能打电话了不成。这低头族真的有低头族的优势,三下五除二后便把手机放在了茶几上。没人来电话,或是我不给别人打电话是绝对不动手机的,在很多情况下,只要不出门,这早晨起来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基本上是到晚上睡觉的时候才会想起手机来。可是自从孩子的拇指功能在我的手机上施展后,时不时地听到手机里传出来叫声,害得我一次又一次的拿起手机,却看不到什么结果,既没有来电,也没有信息,这心中不免有些纳闷。就在我百思不解的时候,孩子们告诉我那是微信的提示音。我一听这话,脑袋一下子就大了,怎么没经过我同意就给我上了微信,这真是烦什么就来什么,QQ微博已经够让我烦的了,为了图清静都删除了,怎么又把微信给鼓捣出来了,还嫌我烦得不够厉害不成。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没说出,怕孩子们不高兴,自己忍着吧。
QQ微博烦人,还有远离的方法,不开电脑看不见,眼不见心不烦,即便打开电脑不登录也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这微信就不同了,不管你想看也好,烦恼也罢,只要有人在那头鼓捣,你这就有提示音,像报警一样,真真把人烦死。我看着手机一直弄不明白,手机并没开通网络,怎么就能上网登录了微信呢?
说现在的微信烦人,主要是因为在微信上发的消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什么证能连负能量,歌颂祖国的,骂贪官的,奇谈怪论,万炮齐轰,不管你爱看不爱看,蜂拥而上,很让人无奈,真有点哭笑不得,又让人难以分辨真伪。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微信中有百分之八十的是心灵鸡汤之类做秀的东西(之所以说是“东西”而不说文章,实在算不上文章),这些东西出笼的主要原因,估计是为了增加点击率,企图赚取人们的眼球,借此盼着有人找上门,登个广告什么的,创收一下;有百分之十的东西是为了出名,故意做些噱头出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目的也是为了增加点击率,妄想这一页成为网红,借此赚点钱;最为令人恼火或无奈的是,有些东西竟然是虚假的,看后令人怒火中烧,不知这些人是神经搭错了,还是真的就有毛病,平白无辜的制造假消息来蒙骗人,唯恐天下不乱。你就不怕违法乱纪进监狱。既令人既气愤,又无可奈何。最令人头疼的是,分辨不出微信的消息那个是真实可靠的,那个是胡编乱造的。
放下手机,关闭微信,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数量极少的真实消息被垃圾信息荚裹在中间,怎么分辨?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谁会有那么高的分辨能力,谁会有那么敏锐的眼光,一眼看上就能分辨出真伪?别说还有伪装性,就是从你眼前飞过一苍蝇你也难辨公母。正因没有那么敏锐的眼光,没有那么高的分辨能力,与其在汪洋里寻找,还真不如不看,省得那么费心劳神的自己捉摸自己,不看倒还图个省事儿,落个眼不见心不烦,看看新闻联播比什么都强,真实可靠心里也踏实。最令人可怕的是,看了假消息或假新闻没有分辨出来,手指一痒痒转发了,造成负面影响,岂不成了某些别有用心人的帮凶,那可真既对不起朋友,又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咱平常人一个,且不说有那么高的觉悟,只求对得起良心就很不错了,不突破底线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您说呢?
有时候一时生气,不免怒火中烧,狠狠心,真的想把微信彻底的删除。可是就在我的手指准备点击删除键的时候,大脑中却突然灵光一闪,如果朋友或者家人习惯了用微信与你联系,你删除了,怎么接收朋友或家人的信息。随便聊天倒也无所谓,看与不看都那么回事儿,如果真的有事是耽误了,心里该怎么后悔?这种想法在大脑中一出现,准备删除微信软件的手指一哆嗦,紧随而至的便是,想法被抛到九霄云外。也就是这冥冥中的一闪念,迫使我不得不把微信软件继续保留。然而我的这种想法给我在与朋友和家人的联系中并没有带来多大的便利,麻烦却逐步递增。手机提示音响起的时候,在心里一个劲儿地犯嘀咕,在看与不看中,每次都被重重的矛盾所折磨。看吧,明明知道是那些无聊的信息,不看吧,真的担心有什么事被耽误了。什么叫左右为难,在此之前还真的没有如此深的体会;什么叫欲罢不能,以前真的不明白这取舍竟然是如此的难以决定。这就叫纠结,对于微信的删与不删真的很纠结。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让我如此为难的事情——唉!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利和弊是共存的,只是其比例不同罢了。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每个人都在根据自身条件和自己的需求权衡利弊,而后决定采取怎样的措施或行动。科技的发展促使通讯业的崛起,在方便人们的联系与勾通交往中起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把一些骗人的招数遍洒其中。每日电信诈骗,借机传播不实消息,可以说层出不穷。在网络时代,骗子可以施展的骗术层出不穷,不把本事用在正道上,偏偏在歪门邪道上下功夫,也算是机关算尽。每天中招被骗者无法计算,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成千万的被骗。看起来这有钱的人还是真不少,中枪者真的是层出不穷,一批紧跟一批倒下。
骗子为什么屡屡得手,打击得程度可谓稳准很,绝对不手软,却屡打不绝,甚至越打越多。说白了,还是骗子有利可图,抓住了某些人的心理,你的小辫子被人家给“抓住”了,想不被骗都难。什么到处捡馅饼的,什么破财为免灾的,心中有鬼企图蒙混过关的,更有发财心切,恨不能一夜暴富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正是中枪的主要原因。
骗子虽然“高明”,手段虽然多样,万变不离其宗,多高明的骗术都是为了把你兜里的钱放进他的兜里。如果你心如止水,一身正气,不是自己的绝对不拿,见到不义之财更是躲得远远的,绝不沾边,估计那些骗子的骗术再高明,也无计可施。骗子自有骗人的逻辑,他会抓住某些人的心里,在投其所好中把水搅浑,搅得昏天黑地,让你难辨是非,不知真伪。心中有病中招后只能让骗子牵着鼻子走。
在某些方面来讲,微信中的骗子绝对是高级骗子,他会把骗术隐藏得很深,让你无法分辨,你发现上当已经晚了,品尝到买不到后悔药的严重后果。微信可以看,最好仅限于看看而已,最好不要乱转发,尤其是难以分辨的。看微信的时候把同情心暂时收敛一下,让那颗怜悯之心稍稍休息一下,遇到该怜悯的事和人,再把你的同情心尽情的释放出来。尤其值得注意或警惕的是,不要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你的同情心,不加分辨的随意遍撒怜悯,事与愿违会被打得体无完肤,甚至于还会为虎作伥。
二零一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欲罢不能(散文) ——事与愿违
《欲罢不能(散文) ——事与愿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站在小河的交汇处(散文)
NEXT ARTICLE大姐的香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