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笔下文学 文学评论内容页

整理心中的书架(散文)

2023-04-23 17:02:35 原创 文学评论 手机版
2020年那会儿,有句话叫做:守在家里不出门,就是对国家的贡献!

  守在家里干什么呢?看电视,看电脑,做做家务,听听音乐跳跳舞,最后,我决定整理一下书架。真是很久没有整理书架了,一旦整理起来,很多往事就涌上了心头。

  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书。那时候,我们托儿所所长家里有很多“小人书”,虽然看不懂什么,但花花绿绿地好玩呀,于是,从小就养成了对图书的强烈地兴趣。

  记的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小街巷里有一种小书摊,简单的,就是一个架子上摆上几十本小人书(连环画),一分钱看一本,我经常去看。那时候,家里算是比较富裕的,父母合起来有百余元工资,但要养我们兄弟三个,还要帮助乡下的亲戚,家庭的开支还是很节俭的,能落到我们小孩手上的零花钱,真是少的可怜了。因此,我常常在书摊前“望书兴叹”。在书摊上看书,一本书没看完,心里总是没着落,看完它,回家就晚了,父母难免就要数落几句,真是两难啊。后来,我决定自己买书。自己有书,那就好多了。

  看书都没钱,那有钱买书呢?我先是把零花钱省下来,不过那确实少的可怜,一个月能积存到一角钱就算很高兴的了。为了买书,我夏天里三分钱一根的冰棒舍不得吃,过年时拿到的一角,两角的压岁钱从来没乱花过一分,就这样,要买书还是不行的,必须自己能挣钱才能买得起书。到哪挣钱去呢?

  我们家当时住的地方,房后就是山,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家里都是靠在山上种点山芋、玉米渡过的难关。我想买书,就在山上边边角角的地方种了很多蓖蔴。那时候,有收购站收购蓖蔴籽,好的蓖蔴籽可以卖到三角钱一斤。蓖蔴籽是成串的,但不是一下子都成熟的。小孩子心急,看到哪个有点黑了,就要摘下来。蓖蔴的果实是带刺的,为摘蓖蔴籽,手不知被戳过多少回。当然,买到一本新书的时候,所有的痛苦都得到补偿了。

  捡冰棒棍是我挣钱的另一条路子。从我们家到学校不到两里路,为了捡冰棒棍,我放学后都是在学校先把作业做好。然后,从三牌楼绕道山西路回家。绕这一个圈子要多走十余里路,但可以捡到几十根冰棒棍,运气好能捡到百余根。大热天的,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吃冰棒,自己舍不得吃,还要走这么长的路,对一个9岁的小孩来说,我现在想想都忍不住心酸。晒干的冰棒棍在收购站只能卖到7分钱一斤,一斤冰棒棍有七八百根,一个夏天下来,捡冰棒棍能挣十几元钱,那种辛苦真是不容易。但所有的辛苦,在面对一本属于自己的新书的时候,都值得了。

  就这样,到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有了自己的书箱。记的当时,《三国演义》《岳飞传》《杨家将》《水浒传》我都是全套的。小人书当时也就是几分钱、一角几分钱一本,但在当时,能买得起书的小孩很少很少,我在小朋友中间,无疑是很富有的人。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小朋友聚在我家门口,我打开书箱尽他们看,那玩的可真是高兴。到书摊去看书毕竟是要钱的,那个年代,一般小孩都是没有零花钱的。邻里邻居看我有那么多书,以为我们家有钱,其实,我买书的每一分钱都含着自己的汗水和委屈。

  1969年,我到青藏高原当兵去。临走时,把我的“小书箱”交给了两个弟弟。1973年,我从部队复员回来时,我的“小书箱”已经没有了。家里的犄角旮旯,偶尔还能见到一二本小人书。

  1966年,“文革”开始以后,“破四旧、立四新”的暴风骤雨把几乎所有的“旧书”都荡涤的干干净净。那时候,左到了极端,除了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诗词,样板戏的图书资料,其他文学艺术方面的书,都不见了踪影。

  1970年的时候,有战友从西宁带回了二本书——《艳阳天》和《边疆晓歌》到格尔木,这可把全连的战友们高兴坏了。大家排着队拈阄轮流看,我手气不好,拈的比较后,论到我看的时候,书都已经散了架了。不过,也是坏事变好事,一本书分成了好几份,倒是加快了轮看的速度。

  从部队复员后,分配到糖果冷食厂。这是一个做糖果冰棒的小厂,有一次,到厂里的一个老工人家里去玩,偶尔看到一本《斯巴达克思》。这个老工人是个部队的家属,也不知她从哪里搞来的这本书。我求了半天,她才答应借给我看一晚上。那也是一本散了架子的书,一晚上时间,我和我弟弟两人就把那本书看完了。

  书上的最后一页:密尔查紧紧抱着垂死的阿尔托里克斯:“等一下,让我们死在一起!”她从他腰间的剑鞘中抽出短剑,坚决地向自己的颈动脉刺去,鲜血顿时像泉水一般喷射出来。姑娘紧紧抱着小伙子,把自己的嘴唇热烈地吻着她心爱的人的嘴唇。他们经过了一阵极短促的临死的挣扎后,双双离开了人间。

  看到这一段,我当时的那种震撼,真的是从来没有过的一种感觉。那时候,我已经21岁了,不知道“爱情”,也不知道外国文学,像这样轰轰烈烈以死相爱的描写,我真是第一次看到,而且深深感动了我。从那以后,我便有意识的寻找外国的文学书籍看。1973年,那还是个“极左”空气弥漫的年代,找一本外国的文学书,很难;看一本外国文学书,也是要担待风险的。

  那时候看书,真是“抢书”“吞书”,逮到一本书,不吃不喝,一口气看完,还给人家。记忆较深的是,有一次,我一上午看完了全本的《基督山伯爵》。就在那些狼吞虎咽书籍的日子里,我知道了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司汤达、莎士比亚、狄更斯、歌德、拜伦、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等等外国文学家和著作。对世界之大,人间之丰富多彩,有了翻天覆地般的认知。

  读书读上了“瘾”,硬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看了11卷。

  1977年,“文革”结束后的中国,开始“解放书禁”。为了买到一本新书,我曾经通宵达旦地在新华书店门前排队。排队的不是我一个人,而是数不清的人群。那种人头攒动,潮水般挤来挤去的场面,只是为了买到一本新书。可见,当时人们对书籍的“饥渴”!

  再后来,“伤痕文学”出来了,琼瑶的言情小说飘过了海峡,金庸的武侠小说进入了内地,《红楼梦》等一大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纷纷重新出版。那个时候书籍的价格很便宜,但我的工资也就是每月30多元钱。我天天啃萝卜干,吃青菜,省下钱来,就是买书。自己没有书、借书看的艰难,记忆太深刻了。

  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开始收藏中国历代古钱币。当我铺开满床的上百枚大大小小的古钱币时,秦皇汉武唐宗宋主,那些在书本上熟悉的人物,仿佛一下子穿越时间,就在我身边呼吸。我收集到的每一枚古钱,好像都是这些古代人物用过的钱。

  1991年,也是很偶然的机遇,我介入了交谊舞活动。当时,因为有个别崇洋媚外到极点的人,借交谊舞为话题,攻击整体中国人。为此,我当即下决心,不跳外国交谊舞,而创编中国人自己的原创交谊舞。

  我既不是舞蹈院校出来的人,也没有在舞蹈团队里工作过,一时赌气,要创建中国人自己的原创交谊舞,话说出去了,真干起来,就完全抓瞎了,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于是,我就去找舞蹈书,买舞蹈书。买书,我还是相对“内行”的。但我收集和阅读了很多舞蹈书籍后,包括各种《大百科全书》,我迷茫了,居然没有一本书,能够明确的、科学的、系统的说明“舞蹈艺术的定义”。再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发现,在人类舞蹈文化发展史上,居然有很多没有解决的舞蹈文化基础科学理论空白。既然没有,那我就自己来研究,来论述。

  1991年,我们在继承中国古代“踏歌舞”的基础上,创编了《南京小拉舞》舞种,并在2000年申报了著作权。

  2004年,我开始上电脑,因为发表了几篇舞蹈理论帖子,而在一个海外华人办的舞蹈网站《舞蹈在线》上担任斑竹。我把自己研究论述的很多舞蹈理论文章都发表在《舞蹈在线》上。我的舞蹈论述,在世界六十多个华人网站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久,我的舞蹈理论就被很多人“借用”了。比如说,我的《中国现代交谊舞创作的辩证思维》,被外国人拿去,发展出一门舞蹈新学科“舞蹈哲学”。因为我是平民出生的舞蹈工作者,在国内,就备受舞蹈圈“专家”们的歧视。我所研究的舞蹈文化先进的舞蹈理论,国内不重视,反而被外国人拿去用起来了。说真话,我心里真是不好受。于是,我停止在网上发表我的舞蹈文化论文。2015年,我在国内出版了我的第一本舞蹈理论书籍《舞蹈艺术的定义》,填补了人类舞蹈文化发展史上的一项舞蹈文化基础科学理论的空白。当然,还有二本书,都是填补舞蹈文化基础科学理论空白的书,因为经济困难而暂时没有出版,但迟早要出版的。

  从看书,读书,到买书、存书,再到写书、出版书,一晃70多年过去了,细想想,这一生至今最少读过二万多本各类书籍了。老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我这已经是翻倍“破万卷”了,下笔要不“神”出点东西,那可真对不起老话了。

  读书时很开心的事,也是很养寿的事。人生之路,不论是顺风,还是挫折,到了一定的岁数,都会成为可贵的人生财宝。心中有个书架,无论你是什么年龄,无论你身在何处,你都会生活充实,精神充沛!

  

  

《整理心中的书架(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