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笔下文学 文学评论内容页

【流年·河山】蜀道之冠(征文·散文)

2023-05-29 14:21:14 原创 文学评论 手机版
走过石门大坝,我停下脚步,手搭凉棚向山上望去,栈道蜿蜒曲折,凌驾于陡峭悬崖之上,一根根木桩插进崖壁中,支撑着上面铺排的木板。

  望着惊险的栈道,我想转身而退。本来就没打算爬山,穿着长裙,穿着凉鞋,根本不适合爬山。可家人和朋友都劝我,到石门来,不去爬栈道,就等于没来汉中。你慢慢上,我们陪着你走。

  他们都这样说了,我还怎么好意思退缩呢?那就继续向上攀登吧。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我一步步登上了陡峭的山路,走过曲廊,走上邮亭,就看到石门栈道的牌坊了。牌坊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耸立的山峰,水库夹在中间,碧绿的河水,静若处子。天蓝,水绿,山青,是一幅摄人心魄的美景。

  褒谷是美女襃姒的故里,这里山势险峻,栈道依峭壁蜿蜒向前,绿水依山峰汩汩地流淌。我踏上栈道,扶着栏杆,小心翼翼地向前迈步,像是在空中漫步,不敢低头向下俯瞰,脚下是深渊。刚走一会儿,陡峭的石阶出现了,我手脚并用,一步一步地踏上石阶,呼哧呼哧地喘粗气。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石门栈道是蜀道之最,是“世界第九大奇迹”,更加惊险,是石门的精髓,我今天领略了。这条栈道,并非古老的石门栈道,是仿造古栈道,上移八十米所建造的。古栈道在20世纪七十年代建水库时,已经淹没在水下了。

  石门栈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古人为了便于翻越秦岭,沿着河谷,在峭壁上凿了一些洞,然后立上柱子,搭上木板,装上栏杆形成悬空的道路,这就是栈道。人走在栈道上,犹如在空中漫步,像耍杂技似的。石门古栈道是从汉中褒谷起始,到眉县斜谷关结束,长约二百三十多公里,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这么长的栈道,要耗用多长时间,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更让人震撼的是,褒谷南口的隧道。

  这条穿山隧道,只有十六米长,高和宽都在四米左右,据说是东汉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开凿,也有的说是汉初刘邦让人开凿,还有的说是秦朝开凿的,哪个朝代开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条隧道的开凿,用的是火烧水激的方法。石门隧道,是世界上最早的隧道之一,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征服大自然的空前壮举。

  石门隧道的打通,促进了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把长安的文化传入了蜀汉,将楚汉的物质运往了长安。这是一条商贾的交往之道,也是兵家行军的通行之道,正如《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

  过往的官人,商人,文人,惊奇,震撼,兴奋,赞叹不已。在感叹之余,他们在石门内外的崖壁上写诗、刻字、记事、咏物,以抒发激动的心情。从此,历朝历代,延绵不绝,从汉魏到明清,石门内外,遍布了一百多种摩崖石刻,石门内就有34种,像一座石刻宝库。石刻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军事、交通、科技、水利、文化等多个方面。在琳琅满目的石刻中,不乏有艺术价值极高的珍品,著名的有《衮雪》《石门颂》《石门铭》等十三件国之瑰宝,被称为“汉魏十三品”。其中,《衮雪》为珍品中的珍品,是曹操亲手所写,而且是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

  那是公元215年,曹操西征经过汉中,走到石门时,见褒河水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滚滚向前,突然兴致来临,让手下拿来笔墨,然后提起笔,在一块巨石上挥毫写下了“衮雪”二字。手下的人还以为他把滚字写错了,应该是滚,而不是衮,却也不敢直言。先是恭维曹操,宰相文武双全,书法盖世,这两个字写得太好了。然后才小心翼翼地说,这个衮字怎么看,像是少了三点水。曹操哈哈一笑,指着奔腾的河水说,这么多的水,再写上三点水,岂不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吗?原来如此,也许曹操是故意舍去了三点水,也许,曹操本就是忘写了三点水。其实,有意也罢,无意也罢,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衮雪》二字,不但成为了绝世珍宝,还成了曹操的盖世作品。

  除了《衮雪》,还有《石门颂》《石门铭》两块摩崖石刻。《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由汉中太守王升亲自撰文,为表彰杨梦文一干人开凿石门的功绩,刻在了石门通道里。《石门铭》则是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篆刻的。这两块石刻,是我国书法界的巅峰之作。除此之外,还有张良写的《玉盆》,郑子真写的《石虎》,都字迹苍劲,运笔自如,堪称大作。

  这些摩崖石刻,是书和刻二者的最高艺术结晶,在中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其价值连城,连日本书道界都称为“汉中石门,日本之师”。日本人都把这些石刻,当作学习书法的典范,可见小日本对这些石刻的尊崇。20世纪60年代初,褒斜栈道、石门,还有摩崖石刻这些遗迹,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造福一方百姓,润泽这方土地,政府准备在石门修建水库。大坝动工前,先凿下“汉魏十三品”,运到了汉中博物馆里珍藏,其余的石刻,连同石门,还有栈道都淹没在了水下。埋没了石门、石刻,却成就了石门水库,这颗西北水利明珠,闪烁在陕南的大地上,灌溉着附近的万亩良田。

  栈道依山势蜿蜒,越来越惊险了,有的地方,我只能身子贴着石壁,慢慢地向前挪步;有的地方,我不得不弯腰低头,从大石头下面慢慢走过。当初,修栈道时,古人就是根据这些复杂的地形,采用了“平梁立柱式”“石基式”“多层平梁立柱加棚盖式”“千梁无柱式”这些形式,才建成了栈道。当年,刘邦让将士们在这里修栈道,是为了暗渡陈仓。

  

  一股清新的草木味,迎面扑来,滋润了心扉,我顿感浑身舒畅。滴答,一颗水珠从石壁上落下,滴到了我的脸上,清清凉凉,让人神清气爽。我走走歇歇,不停地向山上仰望,腿都走酸了,怎么还没到呢?我问下山的游人,先生,山顶还有多远?游人说,不远了,快到了!听说快到了,我便擦了额上的汗水,鼓足勇气向山上走去。

  这条仿古栈道3.6公里,沿途复原了古栈道的各种建筑,让辉煌重现。区区三公里多,都让我感到吃力。而在古代,将士们挎着战刀,牵着战马,商贾们手提肩扛货物,他们是如何走过二百多公里的?实在佩服他们的脚力与毅力。

  不知不觉间,我走过瞭望亭,走过天心桥,向最高处的邮亭攀登。没过多久,我一步步地登上了高处的邮亭。亭子是长方形,中央放置了一面大鼓,还横放着一根击鼓的木柱。亭子里游人众多,熙熙攘攘,有人坐着歇息,有人在击鼓,还有人在拍照。

  一踏进邮亭,清凉便漫过全身,我扶栏眺望,青山巍峨险峻,两山间那一抹清波,烟波浩渺,由远及近汩汩而来。远处的湖光山色,脚下的波光粼粼,让人陶醉,仿若置身于仙境中。

  我转过身来,走到大鼓前,用力推起木柱,向大鼓撞击,大鼓通,通,通地响了起来。沉闷的鼓声,响彻在褒谷山上,响彻在石门栈道上。忽然,似有得得的马蹄声传来,金戈铁马,烽烟再起,战旗猎猎,一队又一队的将士,从我眼前掠过。

  褒谷山风光旖旎,石门栈道凌空飞架。两千多年前,在那凌空的栈道上,战马嘶鸣,驼铃叮当,人声鼎沸。而如今,除了游人,那曾经的热闹已远去了,只留下了栈道,留下了日夜奔腾的褒河水,在述说着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切。

  

《【流年·河山】蜀道之冠(征文·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