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种姜小记(散文)

2025-03-14 09:12:14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很早就生有自己种植大姜的念头,这念头大概源自于大姜不断起伏的价格和药用价值,也存有父母及兄弟姊妹家庭需要的便利,更主要的或许是结婚初期岳父村家家户户均种植大姜的传统,以及在这传统中帮岳父进行简单而不全面的踩垄、摆姜、插拱、盖膜等种植大姜的程序体验。这种念头也一直持续了二十八个年头了,却终因条件不充分、经验不足和意志力薄弱而搁浅。

  2024年三月初,自己种植大姜的念头愈发强烈了。于是,临时向身边姜农咨询了一些大姜种植的深度及株距、行距等简单经验,购买了大约四十斤姜种和盖膜用的竹拱之后,四月三日,便开启了自己平生第一次种植大姜的历程,也在我的人生阅历中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清明时节,寒意虽有些许料峭,但父亲所在的园地,春意正浓,土膏润湿,生机一片。我小心翼翼地将姜种用保温箱盛好搬至离家二里地的园地里,生怕一个不小心,折断了姜芽。因父亲从来没种植过大姜,他的种植经验几乎为零,而且种植大姜的兴致也不是很高,只在园地靠河岸处的边角地抠出二厘地给我准备种植大姜,这二厘地是经过垦荒的,不是正地,西边河床不是很高,下面用石板撑起才得以存在,我很是怀疑下大雨这块地能否被河水冲走。我不由地佩服父亲的精打细算,总共六七分的园地正地,只选了这贫瘠的旮旯给种植大姜,其它的地估计都计划好种植方向了。

  父亲没有用我买的竹拱,而是在我购买竹拱后,到山上砍了一些枝条作拱,可能是因他日常所用的都是单垄膜而竹拱过宽的原因。父亲按我提供的深度和宽度打着垄,我摆放好姜种后,开始施肥、踩垄、铲泥,和父亲一起插拱、盖膜,只不过因岳父多年未种植大姜,我的踩垄环节的体验,基本淡忘了,只能重新拾掇起曾经的记忆。二厘地种植了三垄大姜,因姜种还有很多,在我的一再要求下,父亲将正地临近处的苔菜地临时刨了,挤出二厘左右地,我们又栽种了两垄大姜。不知是地的原因还是经验的重新拾掇,正地里的两垄大姜种植,得心应手。看着种植完后齐整且氤氲着水汽的垄膜,我有一种小试牛刀的收获感,心中更感觉种下了一片希望。最后,姜种还有一百左右棵,因父亲坚持不再种植,我便给了同村本没有种姜打算和种植经验的老王哥,并趁热打铁,帮他种植了四十棵大姜。

  大姜的种植,种植方法很重要,但管理更是重要环节。

  本以为盖上垄膜后,垄膜的水汽和温度足够大姜出土的了,所以种上大姜后的半个月,我没有浇过一次水,虽然此期间也下过两场小雨,但姜沟里却因垄膜的遮挡,异常干燥。后来不久一次吃饭听岳父说起,大姜种植完后,要隔六七天浇一回水,我才恍悟,这是我管理过程中的第一次经验不足。为了弥补干渴已经的大姜,我便迫不及待地让父亲前去进行了第一次大姜的浇灌,因我在外面有事,没能参与。第二天我到园地里看望,结果原本很是饱满的垄膜,因前几天的两场小雨和父亲从姜沟浇灌后又从垄膜上面进行了喷灌,导致垄膜基本都陷下去了,特别是靠近河岸处的那三垄,下陷比较重,有的拱与拱之间的垄膜托着一湾水几乎下陷到姜沟底,连踩实的泥都被拖下去了。我怕这带着承重的下陷影响到大姜的出土,便仔细地将每个下陷处的膜底捅了个小孔,让水流到姜沟里。看着高下不平且带着褶皱泥渍的垄膜,心中难免心伤。我又一次认识到拱与拱之间距离过宽的种植方法和浇灌方法不当的管理层面的连带经验不足。回家后,我便告诉父亲,以后的大姜管理,由我一个人进行,父亲只负责院地里其他蔬菜的管理。父亲似乎觉察到了什么,从那以后,大姜的管理他从不插手。

  五月初,天气逐渐和暖,百花怒放,只不过昼夜温差较大。在期盼与姜农的交谈中,感觉大姜快要出土了,可姜地因垄膜破碎及开始未及时浇灌等的原因,迟迟不见大姜出土的迹象。终于在五月中旬,也就是大姜种植后的第四十多天后,和兄弟一起在园地里干活,偶然间发现正地的垄膜里,钻出一棵较大的白嫩的姜芽,我象发现了新大陆般喊来了兄弟一起查看,同时眼睛也在垄膜中不停地搜寻有无其他出土的姜芽,细察中发现在临近土壤中也冒出一两棵细小的白嫩。终于看到希望了,原本失落的心绪被这激情点燃。往后的日子里,我开始频繁往园地里跑了,如同胡适先生的“兰花草”般,一日看三回,所依托的是二六山地自行车和徒步的结合。在基本一周一浇灌的节奏中,垄膜里的姜芽也如雨后春笋般渐次破土了,我也象对待我的孩子和我的学生般地,在希望中每天不断循环地数着破土的姜芽数。五月底,姜芽基本都出全了,而且大部分已经长成姜苗了,只不过河岸处的三垄姜芽还有缺失。

  从六月到十月,大姜开始疯长了,我的心绪和行动更在疯长。在这疯长中,我结合着收集的经验和自主创新精心地照料着他们。

  姜叶上有虫了,我便买来了低毒的杀虫剂,并在网上购置了助长的“翠妙释”和磷酸二氢钾有机调和喷施;雨前或是浇灌前,我用挖菜刀在两棵姜苗间挖上一个小坑,均匀地施上有机肥;别人家的大姜在麦收时节或是直到七八月才撤去垄膜,而我在六月中旬就把他们清理地眉清目秀了;为了获取直接的经验,我有意无意跑到别人姜地里去参观,去比较:每天清晨,我都要到园地里去看一看大姜,拔拔草,即便一丁点草,我也会把它们消灭在萌芽中。没事干的时候,哪怕只是去看望五分钟,我便心安。中午时分,园地里几乎没有人,我会在烈日下,和大姜一起感受着生命成长的势头与愉悦,也会伤逝着哪一片姜叶折断,哪一株大姜枯黄夭折。傍晚,我常蹲在大姜地头,抽着烟,透过大姜因膨大而开裂的地缝,比对着大姜日渐增多和增高的植株,享受着大姜那特有的愈来愈重的脉脉气息,即使有蚊虫的叮咬,我也乐此不疲,我极其感觉到劳动后的享受,如同看到我的孩子和学生茁壮般的享受。

  立秋,正值大姜大培土,也是最炎热的时节。因需要,我白天外出帮忙进行了七天体力劳动,也只能傍晚拖着一身疲惫到园地里看看,并将提前从网上购置的腐熟的羊粪撒入每垄大姜根部,分两个傍晚用镢头进行了大培土。耕耘在几乎齐胸的姜垄中,不知怎地,即便再疲惫,也感觉异样地有力,我仿佛看到羊粪在雨水的作用下,大姜更加发荣滋长,蒸蒸日上了。在暑假陪岳父去青岛治病的十天时间里,我没能去看望他们,也很是思念那一百多棵大姜,此期间,暴雨倾盆,我很是担心姜垄会被暴雨冲塌。回归后已是傍晚,我如久违故乡的游子,急急地去园地里看望。还好,姜垄安然无恙,正地里的两垄大姜绿叶葱茏,只是靠近河岸处的那三垄大姜因长势较弱荒芜了,荒芜地好似几个月未刮的胡须,夹杂着好几棵大姜的枯黄,心绪又一度低落。我薅了好一阵子,才清理了一两步。第二天,妻子和我一起薅了一个清晨的时间,才将荒芜的姜垄清理干净,我的心绪才稍有所回转。

  之后,又是接连几场狂风暴雨,雨势稍缓后,拿着铣,打着雨伞,踏着汪洋,踩着泥泞,徒步去园地里,别是一番滋味。园路上,低洼的地方被被雨水漫过很深,分辨不出哪儿是路,哪儿是沟,穿凉鞋在雨水中行走,只感觉雨水的清凉。哪家园地旁边地势较高的小路,被雨水冲蹋,使得原本不宽畅的小路更加狭窄。园地旁边的小河,水流湍急,河水几乎高过河床,整个园地因雨大排水不通畅,都浸在汪洋中。就连父亲园地正地两垄大姜旁的玉米,也因风雨倾倒在大姜上,姜沟里的积水,在缓缓向外流淌。怕倾倒的玉米压坏了大姜,借着泥泞,将玉米根处向相反的方向用力踩。为了以防万一,用顺便带的布条将整排玉米从中间进行了羁绊,直到玉米因风不再倾倒为止。雨还在下,顺势又将姜沟里的积水疏通了一下,才带着一身泥回家。父亲埋怨说,“明年不再种这么多大姜,看你整天累地!”我怼道,“种多少也得走程序,反正也不用你!”父亲还是坚持,我也不再作声。

  暴雨过后几天,太阳火辣,又是异常炎热。因担心大姜承受不住高温蒸发,再加上姜垄培土的泥被暴雨冲刷到姜沟里很多,我便再次将原来培土的姜沟挖掘了一番,进行了疏通提升,给大姜透透气。然而这样感觉还不能达到抵抗高温蒸发的目的,因为姜沟疏通了,高温蒸发后的姜垄泥土很硬,透气性依然很差。于是,便蹲在姜垄旁,用手逐棵给大姜所在的垄进行了松土,有硬块的捏碎,有露出新生大姜和姜芽的,用湿润的土给以遮盖。五垄下来,一个小半天过去了,虽然大汗淋漓,但感觉大姜能透气,心中自然亮堂。这其中,我深深感触到,作为一个父亲,一个园丁的职责所在,也由衷体会到精耕细作的真正含义。

  几许忙碌,几多感触。不觉间,到了刨姜的节气。我和大面积种植大姜的姜农一样,从集市上买来专门用来掘姜的叉,我掘姜,父亲剪姜秸。我一边掘,一边感觉从河岸处的三垄到正地里的两垄大姜愈发沉重;父亲一边剪,一边赞叹不已。半分左右大姜,盛了七塑料筐,估计有四百左右斤。收获着成功和喜悦,并把这成果分享给身边几个要好的朋友,亦是惬意的。

  感谢大姜种植,我感触到生活的充实,体悟到劳动的艰辛和有付出才有收效的道理;感谢大姜种植,我在不经意间同时也进行了长达一千多公里的锻炼;感谢大姜种植,我感悟到了责任与担当,也认识到了很多很多……

  又是一个明媚的春天,又将要到了大姜种植的季节,只是今年的大姜种植,尚不知所向,我想,今年一定会更好!

  

《种姜小记(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