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鸟儿,因为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家乡常见的鸟儿有麻雀、喜鹊、柴雀,这里没有猛禽,没有天敌。小时候最常见的还有一种叫“山喜”的鸟儿,后来才知道是灰喜鹊,那时候的大刘路是通往外地的唯一通道,道路两边的刺槐树像雨伞一样形成了一个天外天,枝头上活跃着成百上千只灰喜鹊,它们是这里的真正主人。后来这种鸟儿再也见不到了,直到去年我到山西旅游才在晋祠又见到了它们,突然间就有种亲切感,我觉得它们就是从我的家乡迁徙过来的,是我小时的亲戚。
西河口地处斗龙河畔,河两岸是绿色的芦苇带,每到春天芦苇的枝头便会有无数只柴雀伸长脖子亮出自己的歌喉,我总感受它们的歌声中带着本地的方言。上课时,它们的叫声会随风破空而来飘进课堂,给人愉悦。星期天我喜爱来到河边,听柴雀的欢唱,去探寻它们的巢穴,它们通常是将巢建在芦苇的深处,远离水面,将三四根芦苇围在一起,巢建得很精致。探到巢穴后我会蹑手蹑脚地靠近,拽过高高的芦苇,看到巢里几只碧绿的鸟蛋。若是被鸟妈撞见,它会惊惶失措地跳跃在你周围,那声音一定是在咒骂着最难听的话,因为你已经威胁到了它孩子的安全。
斗龙河边柴雀的歌声叫唤了好多年,柴雀成了我们的好邻居,也成了我们生活中季节的音响,每年春天它定会准时响起我们熟悉的声音。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开发,大基建,许多土地都被改造成都市化,鸟儿们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它们所赖以生存的河流也变得越来越脏,鸟儿越来越少,春天的鸟语和花香一时间都缺了色彩。那时候我们都觉得在精神世界里缺少了些东西,少了些自然的愉悦,现代化的步伐在加快,我们是在与这些邻居抢夺生存空间。
有那么十多年的时间,芦苇远离了城市,到了春天难得听到柴雀那悦耳的歌喉,心中总觉得少了些色彩。我便骑着自行车沿着斗龙河畔一路细听,有时要骑出二十多里地。一旦听到这些可爱的精灵的叫声,就如遇到了亲人那般欣喜,我不惜走那么远的路去看它们,甚至比我走亲戚的心还要诚,还要迫切。听到它们的声响、见到它们的靓影,我便停下车,找一处适合的地方坐下来,拿出茶杯,点上一支烟,掏出手机,静静地、远远地欣赏它们,默默祈祷它们,与它们做无声的交流。我甚至还能看到它们在芦苇深处搭建的巢穴,它们就站在不远处的枝头上无忧无虑地亮起歌喉,把春天唱响。
这几年本地开始对境内的河流进行改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见效的就是“河长制”的推行和实施,乡村的沟河又重现了往日的清澈,垂钓的人多了,各种鸟儿多了,过去很难得一见的鸟儿也来本地落户了,这里的居民用最友好的方式迎接着这些来客,河边的芦苇丛中,柴雀的歌声再次回荡,仿佛在诉说着久违的喜悦,轻拂的芦苇带仿佛也在为鸟儿的归来鼓掌。
南黄海一直是北方候鸟越冬的场所,我们这儿的滩涂每到冬天都会聚焦成千上万来自远方的客人。前几年沿着沿海公路一路向北采风,一路上到处都有白鹭在上下飞腾,到处可见它们搭建在树上的巢穴,那优雅的身姿和委婉的鸣叫让来往的行人都会不自觉地驻足观看,那壮观的场景谁看了都会兴奋不已,大家一定会掏出手机,捕捉着它们的身影,然后发给远方的亲朋,自豪地向他们介绍: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鸟儿的天堂。
本地人最爱去观鸟的地方还是黄海野鹿荡,这是一处被著名文化学者马连义先生和他的几位老伙伴突发奇想花费十多年时间自掏腰包投资兴建的自然保护区,如今每年都要吸引数万人来观光,他们来看各种珍奇的鸟儿,看随处可见的正在悠闲觅食的麋鹿,还有那些围着它们上下翻飞的白鹭,一静一动,一上一下,一白一黄,构成天然的绝色画面。这种场景更是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美丽的黄海滩涂总是能激发起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创作灵感,许多在此拍摄的精美图片获得了国际、国内的摄影大奖。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有了这片鸟儿生存的乐园和它们与野生麋鹿和谐共处带给人的视觉震憾才给大家创造了这样的机遇。
我喜爱鸟还有一段私情。女儿成家后我们都盼望着有个孙子,直到两年后的春天,阳台上总是有两只鸟儿飞来飞去地忙碌着,原来它们是在这里建巢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巢中多了几只鸟蛋,正是那一天传来女儿怀孕的喜讯,我坚信了“鸟不落无宝之地”的说法。
有一天晚上我信步来到大四河边,路灯下的一棵树枝上竟然站着十几只肥硕的大鸟,那是苍鹭,它们沿河而居,以鱼虾为食。除了苍鹭,白天的这一段河中还有成百的白鹭也在这里寻食,那洁白的羽毛、细长的脚、苗条的身材,恰似一位轻舞的少女,人见人爱。苍鹭和白鹭的和谐共处,让我深感大自然的神奇。它们似乎知道在这里能够找到一片安宁的栖息地。你再也不要去担心有人去捕捉它们,将它们变成餐桌上的野味,也不要再去用“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的话来劝说,爱鸟护鸟早已成为根植于国人心中的自觉行为。
鸟儿的回归,不仅增添了这里的生机,体现出自然与人类共处的和美,也提醒我们,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而我也常在想,或许我们的内心深处,始终渴望与自然和谐相处,就像这些鸟儿一样,与这片土地共生共息。
(原创首发)
鸟儿的回归 (散文)
《 鸟儿的回归 (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藏在军都山的诗歌(散文)
NEXT ARTICLE我在纸上,虚构一场行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