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里下河地区沟河相通,水资源丰富,船就成了这一带的水上一景。
2022年,我将自己这几年来所写的涉及到水上船民的文章编成一个册子,取名为《斗龙河上的船工》,与另外几名本地作家一同出版“黄海湿地文化系列丛书”,出版后参加盐城市政府文艺奖评选,因为体裁对应了“大美盐城、湿地盐城”的主题,算得上是典型的地域文化,最终获得政府文艺奖二等奖。2024年,我再次将有关水上船民的百余篇文章编成册子,取名为《水上的故乡》,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我小时候生活在水上,对河流要比陆地熟悉。这是我创作的基础,也是我生活的源泉。我们的木船是住家的,又能装十几吨货,这种以船为家的船户在当地的内河不在少数,这些流动的居民构成了里下河地区一个特殊的群落,幼小的我就是这个群落中的一员。
在没有机械化之前,行船最轻松的是遇顺风扯帆航行,只要把握好船舵防止搁浅。逆风时就上岸边拉纤,一根绳上扣上几块纤板,由行船的人背着躬身前行,久而久之河边的芦苇丛中就会被船工的大脚板踩踏成一条一尺来宽的纤路,它就像里下河肩头的一条经络,蜿蜒存在了百年以上的历史。在窄小或弯道、沟渠较多不适宜拉纤的条件下就用竹篙撑船,这是最费力的一种方式。
上岸拉纤主要是我的大姐和二姐,两个哥哥上学了,我在四五岁时也要吵着跟姐姐们去拉纤,妈妈教我掌舵,这个简单,我能胜任,母亲一边做事一边留意着船的运行情况,看到我总能将船舵带得很正常感到很欣慰。谁家的劳力多,挣的钱就会多一点,因而小孩子也要尽早培养了做事,多少能使大人腾出手来多做点事。至于上岸拉纤,总其量是跟着上岸去陪姐姐们,纤绳有极大的弹性,必须要和步伐同频,我这小小的身躯去拉纤说不准就能被纤绳弹飞。
水上船民有几个印记:肩头有纤绳勒的绳印;光脚时间长,脚指头分叉大;盘腿坐时间久形成的罗圈腿;锁骨下有厚厚的肉,那是长时间撑篙形成的。这几个印记便能说明“天下三行最苦:行船、打铁、磨豆腐”,而行船又排在苦之首。
水上的孩子在船上为了防止掉进河中,家长会编制一根笼头绳套在孩子身上,扣在船上,这样就限制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也增大了安全系数。里下河地区船民的孩子都是套着笼头绳长大的,这是从无数个血的教训中得来的经验,那个年代船上孩子溺水事件时有发生,有了笼头绳之后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再发生了。
长年在水上生活,船民们习惯了颠簸,习惯了风里来雨里去,习惯了头枕着波浪入梦,浮家泛宅。船民的水性好,他们是这些河道中的姣龙。我在10岁前后就已经学会游泳了,夏天船停下来我就会跳到河中去避暑,顺便还能从河里摸出些河蚌来改善一下伙食。春秋天我就坐在船上将一根缝衣针弯成钩状,找一根竹杆,扣上线,再找个大蒜头上的梗做浮标。河中植被丰富,鱼肥味美,钩上一条肥硕的鱼儿总是欢喜不已。
各家的船都是靠人力来操纵,扯帆、拉纤、撑篙,这些船叫“自航船”,有时他们是独立的一条孤舟,众多船舶聚集在一起时便是一个水上部落,生存压力和每天与命运抗争、与风险共存的处境让这群人的性格变得暴燥,“行船的三块板,不是吵就是喊”便由此而来。但这一群人也是最为团结的,无形中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船与船在一起叫“打帮”,陆上称之为“邻居”,水上则称之为“老帮四邻”,谁家有需要时其他的船户都会伸手相助。困难时期他们抱团取暖,相互接济,彼此鼓励,迎难而上。
我在水上渡过童年时代,一家老小七八口人住在木船上,小孩子在船上走动船身都会有明显的摇摆。平常多数是装载建筑材料,有时装牲口。装到猪、羊、鸡、鹅、鸭你就没法睡觉了,那日夜不停的叫唤声响和粪便发出的气味成了精神上的另一种磨炼。能装到粮食和百货的船都是一些信誉非常好的,因为民间对船民有偏见:“十船九偷,不偷不成宝舟。”
据父母曾跟我讲过他们年轻时行船的事。渡江战役时,这里的住家船大多被征用,船上载着他们一家人的生命和全部的财产,船民单纯,无须做思想工作,只要部队需要,一声令下就会无条件服从,有些船在炮火中化为乌有,有些船民为此献出了生命,跟随部队行到长江边的船在渡江战役胜利之后都拿到了由粟裕司令亲笔签发的支前模范光荣证。父亲就是在支前时火线入的党,这成为他一生的骄傲。
建国以后为了规范这个水上人口管理,我家祖籍在盐城,因为长期在大丰境内河道行船谋生,最终户籍被登记、注册、落户在大丰。五十年代这些流动的船户加入了运输联社,七十年代过渡到机械化编入了船队。再后来船只也越来越大,不再满足于在内地河流中航行,还过了长江到了更远的城市,逐渐融入到现代航运体系。
岁月变迁,水上人家那份坚韧与团结的精神成为他们独特的文化印记。他们坚守着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以船为家,以水为伴,用双手撑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这是他们融入现代社会,迎接新挑战的坚实基石。
船民,里下河水上这个特殊的部落群体,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为生存而拼,他们识大体,集体意识、荣辱意识强,舍得奉献,是过去那段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一种水上文化现象,只是对这一群人所反映的文字非常少。正因为我有过一段在水上的经历,我感到要为他们做点事,还原这段历史史实,有责任把他们的坎坷命运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将这群人的爱恨情仇、挣扎沉浮重现在世人面前,以供后人知道曾经发生在里下河中的这些人和事。
里下河中的水上人家 (江山散文)
《 里下河中的水上人家 (江山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悼念父亲(散文) ——清明纪念父亲
NEXT ARTICLE被折叠的清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