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四月天,我在成都游览采风结束的时候,文友在傍晚时请我在一家餐馆进餐。
点好菜坐在靠窗的小方桌边,文友从包里拿出从家里带来的一瓶酒,打开瓶盖的瞬间,忽闻香气扑鼻。文友笑着说:“今天我们一起尝尝这白酒,这是亲戚从泸州送来的沈子国酒庄酿的‘沉香型’白酒。”说着他把桌上的两个小酒杯倒满了。说:“我知道你很少喝酒,但这酒不轻易醉倒人,到四川来就得喝点酒,这是一两的小酒杯,今天我们每人各喝一杯。”说着我们俩手提杯中酒一起碰杯。碰杯后,我用嘴唇轻轻沾上杯中酒。只觉得口感醇厚绵甜,充溢着独特的酒香韵味。“真是好酒”!我脱口而出点赞。
文友点着头说:这是“沉香型”白酒。酿酒作料都是酒庄周边地区所种植的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等粮食作物所酿造。特别是糯红高粱含有丰富蛋白质、单宁、花青素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突变等功能,是酿造高品质白酒的理想原料。文友又说:此酒融合了浓香、酱香和清香三种我国传统白酒的和美香型,不仅口感独特,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确保了其高品质和独特风味。酒庄不仅是一个在国内外有名的酿酒基地,还是一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二个人兴致盎然地喝到半杯酒的时候,文友又打开了话匣子说:沈子国酒庄地处泸州酒地,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是在永宁河、赤水河,沱江与长江的交汇处。酒庄的历史文化悠久。它始于公元前1092年,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这里生产的酒不仅确保原料质量的一致性,而且这里的酒都采用人工酿造。
文友客气地说:随着年龄增加,你来一次四川不容易,所以我为你又安排了二天时间去沈子国酒庄游览采风。他说二年前他去过那里,是值得一去的地方。客随主便。我听后动了心。于是,文友便和我一起在餐后去了附近的车站买了票。
第二天早上,我们乘坐七点多的快速火车,经过约一个半小时后到了泸州,然后又在他的带领下乘坐出租车,用了半小时左右时间,就来到了位于泸州江阳区的漕溪村,这里就是我国有名望的沈子国酒庄。抬头,只见四周山峦上山花绽放,鸟语声声,景色如画。酒庄占地面积广阔,不仅拥有优美的园林景观,还有独特的仿古建筑,吸引了从各地来的游客。这里也是国家级的AAA级旅游景区。
来到酒庄大门口。抬头,只见大门十分庄严,门匾上写着“窖父”两个大字。为了让我能清晰了解酒庄内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有关景点,文友还特地为我请了当地一位男子为做导游。该导游很热心,在他的介绍下知道:这里的仿古建筑不仅展示了酒庄的历史文化,也体现了酒庄的历史发展,包括酒庄与世界级酿洒大师赖高淮之间的亲密关系。
门后的右边是系列古牌坊,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主体为供奉布袋佛祖兼酿酒大师作品展示在长廊的道博轩。所谓的道则为业;博则是深厚和深邃的关系。即是博古通今;轩就是指长廊。道博轩是沈子国酒庄内的一个重要文化景观。在道博轩内,弥勒佛的供奉寓意很深。弥勒佛笑口常开,“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句话便是对弥勒佛最好的诠释,他告诉世人,做人应该乐观豁达,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弥勒佛有着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任何事情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在观赏弥勒佛时,也能够潜移默化被弥勒佛的笑口常开的态度所影响。摆放弥勒佛塑像能带来好运和福气,因为“佛”谐音“福”。不仅增添了一种文化氛围,还寓意着来到酒庄的每一位来访和游览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快乐和享受到福气,同时也能体验到中国白酒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道博轩还展示了我国多位酿酒大师的文化艺术作品。如著名的酒庄大师赖高淮被称为“中国窖父”,他不仅是国际酿酒大师,还是酿酒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首位传承人;在酿酒领域有着极高的成就和荣誉;这里还有业界知名的酿酒专家沈才洪等的作品。这些作品包括著作、珍贵手稿;还有各种古玩酒器、字画和大师签名酒等。展品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创作才华,也反映了他们在酿酒艺术上的卓越成就。成为了弘扬沈子国酒庄历史文化的金字招牌。
门后的左手边,是一座宋元时期风格的仿古亭,飞檐翘角,玲珑华丽的亭子极具古朴之势。据介绍知道,酿酒大师赖高淮很喜欢此亭,常在这里躬读、写作,或与其他社会各界名流小聚,除了研讨酒文化的传播,还在这里休闲品茗、鉴酒研讨,故也被酒庄人称之为“赖公亭”。因为赖高淮是泸州和全国认定的一位著名的酿酒大师,他的一生对白酒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赖公亭成为了园区内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是纪念赖高淮的文化遗产和他对白酒文化的贡献而设立的。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白酒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传承,这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园区内的建筑物。
漫步前往,还能看到道路两旁的我国四大奇石之一的灵璧石。灵璧石被称为我国四大奇石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审美追求。见证了沈子国酒庄的兴衰与发展。灵壁石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据导游介绍:灵璧石产地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灵璧县,也有少量分布在江苏省宿州泗县。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名贵岩石,由于其独特的外观和优异的性能,成为了高档建筑物上的一种理想的装饰材料。相传当年乾隆皇帝见了灵璧石后,称赞它为“天下奇石”。灵壁石也被称为“八音石”,用小木棒敲击其不同部位时,可以发出音调高低不同、清脆悦耳的声响。这种特性使得灵璧石在古代被用来制作宫殿乐器,如磬。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就是用灵璧石制成的乐器演奏的。
沈子国酒庄的道路两边放置的灵璧石,形态神奇,质地、色泽、纹路都显得很特别,有的形状像酒坛,有的像酒杯等。导游告诉我们:在酒庄内放置灵壁石,不仅可以增加景观美感,还能体现酒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它们独特的形态和质感为酒庄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不仅增添了酒庄的文化的氛围,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欣赏中国传统奇石文化的机会。这也是酒庄与众不同的一道奇石和酒庄相融的风景线。
在沈子国酒庄的高淮楼前,还有两尊造型神秘奇异的神兽,它们的名字叫蚣蝮。小时候听老师讲过这方面的传说故事。相传蚣蝮是龙王爷的第九子。在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是龙生的形似鱼非鱼,好水的一种避水兽。它的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更接近于兽类,有点像狮子,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又传蚣蝮是一种神秘而凶猛的动物,它的形状象是蛇,身上长有一对翅膀。传说中的蛇要变成龙时,首先就是要变成蚣蝮。蚣蝮的身体通常呈现出黑色或深紫色,有时也会有红色或蓝色的斑纹,也有时会变成金色或银色的花纹。它的头部通常呈现出蛇头的形状,有着锐利的牙齿和狰狞的表情。蚣蝮还可以利用翅膀在空中飞翔,具有极高的速度和敏捷性。
还有传说蚣蝮神力无比,能吞江吐雨,负责排去雨水。在北京故宫、天坛等我国古代经典的皇家建筑群里,也经常可以看到蚣蝮的雕塑。在沈子国酒庄内,出现这些神兽,象征着蚣蝮在四季中守候着这片沧海桑田,增添了酒庄的神秘色彩。
行走在充满寓意的沈子国酒庄中的仿古建筑和雕塑间,爱寻根问祖的我便向导游追溯起酒庄详细的悠远历史。在导游介绍下,我比较系统地了解了沈氏酒庄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传承酒文化的重大意义。
历史的日历被一页又一页地翻开。原来,历史上的沈氏家族的始祖是聃季公,系周朝奠基者周文王的第十子,之后在封地后建立了沈子国,这个封地就是后来的安徽临泉、河南平舆、河南沈丘一带的地方。当时沈子国所在的临泉区域拥有洪河、泉河、谷河、润河、涎河、流鞍河等自然河道,这些河流为当地的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也是历史上沈氏家族与酒文化的早期联系和日渐形成。
传说聃季公喜欢喝酒。他在酿酒之前会精选粮食,确保每一粒糯米都没有瑕疵,然后再用甘甜的井水进行酿酒。这些都佐证了沈氏祖先与酒之间的渊源与历史缘分。数经战乱,历尽沧桑,沈子国在风雨飘摇中一直维持到公元前506年。之后郑国出于领土扩张、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沈子国为“郑所灭”,共有537年的历史。之后,沈子国中的部分沈氏族人开始迁徙到今安徽、河南、浙江、江苏、广东、湖南、四川、湖北、贵州、山东等地方扎根繁衍,同时也带去了酿酒的一些方法与技艺。据考古发现,在当年的沈子国遗址中,出土了多种酒器用具。这就从一定程度表明,在沈子国时期己有了酿酒和喝酒习惯。
到了东汉时期,沈氏宗族的酿酒技术不断向高端和精品发进。从公元496年南北朝至北宋时期,沈氏经公、约公、春景公这几代宗族便开始利用蒸饭器上口有蒸馏水渗出原理,发明了天锅蒸酒技术。相传春景公还将中草药制曲试用于酿酒,形成了独特的酿酒特色。之后春景公又将中草药制曲用于酿酒,寓意让粮食和水吸纳天地精华,形成了自己的酿酒特色。
到了南宋绍兴九年,南宋兵部尚书沈度,在当地方官时以善为政:在他管辖的地区一无荒土、二无游民、三无冤狱,被当地民众称为“三善”好人。沈姓后人为纪念沈度,建了“三善堂”,用余粮酿酒,他们把酒看作是灵性之物、神性之体,是能吸收酿造人的精气之神,从而达到至善之美的境界。到了南宋绍兴九年,“三善堂”被民众称为“三善堂沈酒”。这表明沈氏家族在历史上有了专门制酒的作坊。
到了元末的公元1368年,“三善堂”子弟沈瑞开始继承家族酿酒基业,创立了沈氏烧酒坊。沈瑞夫妻出身书香门第在,研习诗书之余,还喜欢品评美酒,体现了诗酒文化的结合。公元1368年,瑞公雇请老酒匠建成了沈家酒坊,酒坊采用了前店后坊的模式经营,同时聘用其妻黄氏娘家的酒匠到酒坊酿酒,酒香漫街。
到了清·康熙朝时期,沈氏世惠公为了寻找适合酿美酒的地方,沿长江入川巡游,最终在江阳(今泸州)江阳东门口的长江和沱江两江等交汇的地方,发现了这里是一个酿酒的福地。于是承袭祖业在此建立了沈酒坊。沈酒坊秉承“百德诚为先,百事信为本”的宗旨,坚持“良心老窖”和“薄利多销,服务周到”的经营理念,生意逐渐兴隆,酿坊也不断扩展。
到了雍正时期,沈氏国龙公子承父业,经过改进酿酒工艺,酿出甘醇芳香的上乘白酒,进一步发展了沈酒坊的事业。到了沈酒坊的第20代传人沈尚池公时,他十分重视人才,启用了外姓人为酿酒的头耙师傅,并反复改进酿酒的配方,使得老罐酒更加美味上口。并且又在泸州、纳溪、叙永等地经营开设沈酒坊,还著有《世间美酒》、《沈氏白酒论》等书籍。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他认为泸州的江阳是酿酒的福地,于是在此立业,使沈酒在蜀地扎下了根。
在清宣统至民国初年的这30年中,是沈酒坊最辉煌的时期。清宣统二年,沈酒代表中华名产品参加了南洋劝业赛会荣获金质奖。其后沈酒又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四川省国货展览会以及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皆获得奖项。沈酒坊名声远扬,为人称颂。此外沈尚池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支持护国战争和地下革命。由此沈酒坊暂停并搁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新中国成立后,泸州酿酒行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当时由沈氏和赖氏(赖高淮祖辈)两个家族合营开了一家老酒坊,和另外35家酿酒作坊一起联合组建了“泸州曲酒联营工业酿造社”。到了1980年,沈酒坊第二十一代传人沈荣柄又组织成立了泸州老罐酒坊。昔日沈酒坊的荣光从此重新在这块土地上绽放,名声鹊起。
沈荣柄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也是一位深谙传统酿酒技艺的专家。他在继承沈酒坊酿酒技艺的同时,为传承中国白酒古法固态酿造工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沈酒坊的第二十二代传人是沈鸿林,他拜入中国酒界泰斗赖高淮门下学习酿酒技艺。由此沈氏和赖氏两家再次开启了又一次合作。在2011年,沈鸿林从祖辈手中接过“泸州老罐酒坊”,更名为中国沈酒庄和沈子国酒庄,开启了白酒酒庄的新局面,他还将沈酒推向了国际市场,成为中国酒庄文化的先行者。
2019年,在由中国食品报社、国际安全食品高质量发展大会主办的中国名酒庄评选活动中,泸州市江阳区漕溪村的沈子国酒庄、泸州市叙永县林镇棉竹村的中国沈酒庄、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东麓的张裕摩塞尔十五世酒庄、四川省邛崃市高何镇沙坝社区5组63号的源窝子酒庄,四大酒庄排名第一的就是中国沈子国酒庄,被酒业专家喻为中国酒业丛林中的又一匹黑马。沈子国酒庄不仅是一个酿酒基地,展示了中国白酒的匠心精神和文化传承。听完导游介绍,我像阅读了一部沈氐家族如何研究酿酒和酒庄文化的大书。
在沈子国酒庄内。有一口漕溪古井,它就是沈子国酒庄前身同发生槽坊用水的水井。这口井掘建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沈子国酒庄的漕溪古井旁。看是一口平常的井,但它被视为当地的宝贵的水资源和文化遗产当之无愧。相传当年泸州地区遭遇大旱,沈氏漕公为了缓解旱情,四处寻找水源。就在他出寻的那个夜晚,漕公在梦中得到一位仙人指引,来到烈日下的一棵独自挺立的大树下,仙人连叠三脚,振得山摇地动。漕公惊醒一看,窗外已见太阳升起。推门望去,原野上一片火辣辣的。然有一大树在十数丈开外,那树肚子顶着烈日。漕公忽然领悟,马上带着乡邻掘深数丈,每丈为一层,层层皆有泉水涌出,五个时辰后便己满满一井。
走进泸州沈子国酒庄〔散文〕
《走进泸州沈子国酒庄〔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绿盈乡村蜕变记(散文)
NEXT ARTICLE羡慕(江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