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儿时走过的石板桥——攀桂桥(散文)

2025-04-27 22:29:39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儿时走过的这座石板桥,叫攀桂桥,座落在华林富楼村。它既是通往外婆家的温馨之路,也是我每天上学的必经道路,这座桥,带给我满满的回忆啊!它承载着我童年无数的欢乐。

  记得每次上下学经过这座桥时,我和小伙伴们必定要在此嬉戏——一个个站在那个石尖尖上,像无畏的战士,张开双臂,纵身一跃。

  当身子稳稳地落在下面的沙坑上,人没有摔倒,这是最厉害的高手,我们都会向他投以羡慕的目光。同样,谁若是从石尖尖那里,像称砣一样砸下来,那是要遭到众人哄笑的。

  虽然这个石尖尖离沙坑不会超过三米高度,但我刚开始向下跳时,心里还是有点胆怯,总也跳不好,每次落下,不是把屁股摔疼了,就是把脚崴了,得好几天缓过来。更多的时候是整个人都跌倒在沙坑里,弄得满身沙子,脏兮兮的。不过只要没摔伤,一切都不是事。

  而有些男孩子,他们连书包、饭盒都不用拿下,直接挎着书包,一手拎着饭盒,像飞翔的小鸟一样自由落体。看得我羡慕不已。后来我跳多了,慢慢也悟出了门道。

  最重要的就是站在那个石尖尖上时,一定要先保持身子的重心稳了再发力,跳下去姿态才会优美,落地也平稳。我吃亏就在这里,人在石尖尖上还是摇摇晃晃,闭上眼就跳,还不一头栽了。

  小学毕业后,经过石板桥就越来越少了。参加工作后,归家之路就愈发稀少。后来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村村都修上了水泥公路,石板桥更是离我越来越远……近三十多年都未曾踏足那座石板桥了。

  2020年5月,我与两个表妹梅梅和云云等一行7人来到富楼,去感受《诗经》中彩撷的欢愉——摘蕨菜、摘野草莓。当目光触及不远处的那座石板桥时,我们都有点小激动,梅梅和云云小时常被外婆带着往来我家,这座石板桥也是她们的美好记忆,于是我们一起站在那里定格了一张合影。

  也正是此次之行,让我对桥上凹刻的那行字发生了浓厚兴趣,回家后,我在百度搜索了不少资料,后来又想起一位好友曾在微信群分享过这方面的文字和图片。一番对照,我才知道自己小时候经常走的这座桥,原来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攀桂桥。

  这个桥名,字面寓意非常好,涵义深刻,有通过此桥登峰折桂之意。后来又因为这个桥名,让我又扑进了另一段人文历史里——桂岩书院。

  桂岩书院,距今约1200年,是由唐代幸南容(国子监祭酒)退休回乡后所创办。“她是江西历史上第一所具有教育功能的私家书院,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族书院之一”。幸南容是华林洪城村人。书院就建在洪城西边处,因1958年修建上游水库,书院的遗址全部淹于湖底。

  因为富楼距离桂岩书院不远,取桥名的先祖,自然希望子孙后代从此桥经过,受到桂岩书院的文化熏陶,一个个都能勤奋努力,学业有成,最终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儿时走过的这座石板桥,恰似一卷被时光反复摩挲千百遍的诗集。尽管如今桥面两侧长满杂草和藤蔓,也极少有人从那里走过,但是先祖们修建它时的美好愿景和质朴期许,却始终在青石缝间低语,从未曾消散……

《儿时走过的石板桥——攀桂桥(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忽明忽暗的烛光(散文)
  • 回忆我的岳父岳母(散文)
  • 老了挺好(散文) ——————开篇的诗话
  • 牧童少年(散文)
  • 寻至怀柔临水声(散文) ——散文首发
  • 东坡怨(散文)
  • 电影不只是电影(散文)
  • 轮椅(散文)
  • 锔匠(散文)
  • 代价与收获(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