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鞋人
下班后,工商银行前的那一条路热闹起来,这是小城的中心街道,来来往往的人多。自助取款机的鞋摊前也站了一圈人,等着刷鞋。
刷鞋的是一个张姓中年男子,头顶秃了很大一块,也没用周围的头发遮挡一下,就那么亮晃晃地随着刷鞋的动作摇来晃去,胸前挂了一个围腰,收了钱就往围腰上的包里塞。他的摊位旁,还有支着一个铁皮桌子卖包子的,摆一个缝纫机做缝补的,小架子车上卖水果的。
小城太小,有人玩笑地说,从街头撒一泡尿,会流到街尾去。这么小的一个城,碰见的大多是熟面孔,不知道张师傅因为是生意人还是本身就热情,总听见他热情的招呼,早上说“上班了啊”,下午说“下班了啊”,中午也有话说“回家吃午饭啊”。
这些年,我的每一双鞋都交给张师傅刷。
张师傅有两个小凳子,一个自己坐,一个顾客坐。自己坐的凳子稍矮一点,前面还放了一个小箱子,装着各色鞋油,几把刷子,几张看不见本色的毛巾。
顾客坐在凳子上,脚一伸就放在了张师傅面前的小箱子上,张师傅先把顾客的裤脚边挽起来,再把裁剪好的硬纸插进鞋口,这才开始上鞋油。这个时候的张师傅不会再抬头看人,眼睛就只盯着面前的皮鞋了。他要上两遍鞋油,第一遍用的鞋刷毛要粗一些,看起来也用了很大的力气,坐在他面前的顾客看过去,只看到他嘟起的嘴,摇晃的脑袋,还有挥来挥去的胳膊。第一遍刷好了,再上一次鞋油,换了稍柔软的鞋刷,再从鞋尖到鞋跟刷一遍,这一次的动作也慢了很多,可以和顾客说上几句了。张师傅的话大多是对鞋的赞美,他会说,这双鞋的皮子不错,好好保养还可以穿好几年。说话也不忘刷鞋的程序,两张毛巾,交替着在鞋子上拉来扯去。
好几年前,孩子的一双球鞋,拿了几个鞋摊都没人接,手里拎着那双鞋面染上了乱七八糟颜色的鞋子从工商银行经过,看到了弯腰刷鞋的张师傅,试探地问了下,师傅,这鞋您能刷吗?张师傅看着我手里的鞋,我看见他的眉头皱了一下,他有一双很粗很黑的眉毛。完了,人家也不愿意刷,我心里骂着女儿,不知道怎么疯的,鞋子脏成这个样了,没有一个人愿意给你刷。张师傅说,这鞋太脏了,今天刷不出来,得过两天来拿。我松了一口气,过一周都没关系,要接就好啊。
两天后,我再去,那双脏鞋子已经干干净净地摆放在张师傅鞋摊一旁,连鞋带也拆出来洗了,一分钱都没有多要,还是四元。只是笑着说,这鞋确实难刷,要清洗干净了晾干了才能上油。
从那儿以后,我们一家的鞋子都在张师傅那里刷,我会把几双要刷的鞋子装在口袋里,交给张师傅,告诉他,不着急,过几天再来拿。
有时候遇见没顾客,我也会在小凳上坐下,脚伸过去,一边刷鞋一边和张师傅聊天。
张师傅是南充人,当年就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到了这里,觉得比南充凉快多了,就固定下来。他说,不管做什么,认真就是对的,你看就是刷个鞋,我的生意也好很多,我比其他的鞋匠刷得好。说完,哈哈哈地笑起来。我问他,还回去不。他说,家里有事才回去下,已经习惯了这个小城的生活,回去反而不习惯了,呆几天就想回来,以后恐怕这把老骨头就要丢在这里啰。
我认真地说,您的眉毛那么长,肯定要活到一百岁。于是,他又哈哈笑起来。
今年春节,大年十五都过了,还没有看到张师傅,我每次从工商银行门前过,都会多看几眼,心里想,怎么还不上班呢,年应该也过完了啊。
眼看正月都要过去了,张师傅还没出来摆摊,我忍不住了,问旁边的做缝补的那个女人,她说,张师傅年前就回老家了,女儿结婚肯定要耽搁一阵。
我这才放下心来。
河堤两岸的柳树已经长出了嫩芽,风也变得温柔起来,应该到了阳春三月了吧,我终于又看见了那个明晃晃的脑袋,那一只前后挥舞的手。张师傅上班了。
二、洗头妹
城里的一个小景点对面,同学有个串串店,专卖各种饮料和火锅串串。不到十平米的店面放了三张桌子,几只塑料水桶里放着一大把竹签,竹签上是串好的土豆、魔芋、海带,店门口左右各立一个装满了饮料的高大冰柜。
这个景点不算出名,紧挨着老车站,县城通往各个乡镇的客运车大多停在附近,正是夏季,同学的小店生意算得上红火。
有时候没事,我吃过晚饭会溜达到同学的小店,和她随意聊几句。
好几次,看见一个长头发的女人在那吃串串,面前放了两个蘸碟,一个放干辣椒面,一个放熟油,染红了指甲的手在煮得冒烟的火锅盆里拿竹签,再把竹签上面的菜熟练地取到面前的蘸碟里,看见我进去,抬起头朝我笑一下又低头吃了。
这个女人和同学很熟,我去的时候她们很多时候都在慢条斯理地聊天,她说,现在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有时候一天也没有一个顾客。
同学就笑了,说,现在的钱都不好挣,哪个还舍得大把大把地往无底洞里填。
女人继续说,是啊,我们家老胡都开始抱怨了,说他一天蹬三轮车都比我挣得多,老娘听得冒火,生意好的时候还不是老娘挣得多,家里的开支靠他蹬三轮车哪里够得了,现在嫌老娘挣得少了,哼!
女人边抱怨边吃串串,吃完了让同学给她算账,我看见她脚底下掉了几根竹签。女人一边剔牙一边盯着同学数竹签,朝地上轻轻地“呸”了一下说,你这个婆娘生意也做得精,老娘天天吃也不给优惠一点,数了一遍又一遍。同学也笑骂她,抬起你的猪蹄,看看脚底下还踩了几根。于是,她们都笑了。
女人站起来说,走了,二娃一会儿要打视频电话了。我多看了几眼,也不年轻了,裙子有点紧,小腹突出得明显,倒是有一把好头发,又长又黑。
我和同学也闲聊起来,话题围绕着走出去的女人。
女人是她的房租客,是洗头店的洗头妹。同学眨眨眼,笑了下,就是桥洞子那一排平房的洗头妹。
县城有一座横贯南北的大桥,修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桥下有七八个宽敞的桥洞,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些桥洞就被利用起来了,一排排的洗头店。那些洗头店晚上的灯光幽暗得很,那种暗红色总是让我想起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
有时候听男同学开玩笑,也总是说起“桥洞子”。
我问同学,刚才那女人老公好像也不在意啊。
同学鄙夷地说,他在意他就去挣钱养家啊,老家两个读书的娃不用钱啊,靠他蹬三轮一家人只有喝西北风了。
后来,我才知道,女人两口子来自山外另一个县,做这样的生意都不会在本地做,避开熟人是必须的。
就像候鸟,他们也是有季节的在故乡和他乡两地之间来回奔波,春节回家,年后再来。只是孩子放假时,他们从不敢带他们过来玩玩。
再一次遇见那个女人她没有吃串串,头发凌乱地披在脑后,右手拿着一根烟,翘起二郎腿,同学坐在凳子上忙着往竹签上串土豆片。
女人喃喃地说,狗日的不是个好东西,自家的婆娘在跟前,还去找女人,还嫌老娘脏,他不想想,大娃就要念高中了,不想到存钱,还跑去乱花钱,填那些没用的无底洞。
看见我,也许见过的次数多了,也不认生了,她吐出一口烟圈说,妹子,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往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再去同学的串串店,一次都没有碰见那个女人,桥洞下的洗头店灯光还是那样,暗红暗红的。
同学的那一间老房子又租给了另一个女人。
三、钟表匠
县城的中国黄金和美乐超市两间门面之间有一个连接处的空隙,被陈锁匠利用起来了。
至今我也没搞清楚那么小的地方怎么就成了一间像模像样的小门面了呢,狭长的一个通道摆上了配钥匙需要的物件,人在里面还可以自如地转身,前面还居然有个小卷帘门。
不清楚陈锁匠上班的时间,只要我从那里经过,门都开着,他头上戴了一个探照灯低头忙着什么。
跟陈锁匠有两次打过交道,一次因为家里失盗了,准备换一把门锁。
我去找陈锁匠,才是初秋,天气还热得很,我看见他的短袖衬衫外面还套了一件马甲。我说,陈师傅,这么热还穿那么多啊。他笑着说,热得很哦,你没看清楚,是保护胸椎的护具。我再一看,果然,就是一个生铁颜色的硬壳,像马甲一样穿在身上。
再看陈锁匠,瘦削的脸颊上果然有一层细密的汗珠,上身也挺得直直的,给人感觉颈椎胸椎用一根木棒串起来的。
我说,那还是等几天吧,现在你穿成这样也不方便。
陈锁匠收拾好桌上的小木箱子,拎起走出来,说,锁子不换还是不安心,也不费事,走吧。
卷帘门外停了一辆摩托车,陈锁匠挺着上身把木箱放到摩托车脚踏处,慢悠悠地跨上座位,让我在前面带路。
陈锁匠话不少,边换锁边聊天。我想帮上一点忙,哪怕递个工具,但他说不用,自己一个人就行了。我问他怎么穿上这个硬壳了,他说是胸椎腰椎颈椎都突出,牵扯到腿,疼得厉害,实在忍不住了才去中心医院做的手术,两个儿子,都正是用钱的时候,手术不到半个月就上班了。
还有一次,要出门,忘记了拉杆箱的密码,翻来覆去地组合可能的那几个数字还是不行,天都黑了,想到第二天要早走,就又给陈锁匠打了电话。
还是骑摩托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护具去掉后,陈锁匠精神了不少。
他说,正准备和人合伙买个客运车经营,给老大找个事情做。
我开玩笑说,开锁配钥匙不就很好吗,也不是很累,手艺活,还来钱,换一把门锁就是几百块。
陈锁匠笑了,笑得很开心,他说,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不勉强。
明明是很难的事,我蹲在一边看陈锁匠,三下五除二就解开了密码,我以为这么简单的事,最多二三十块钱吧,一问,六十。
这个钱来得真容易。我笑着说,陈师傅,教我吧。
陈锁匠倒是大方,他说,不要嫌弃贵了,不给你开锁,箱子就没用了,我还是上门服务呢,多方便啊。
想了想,也是,各取所需,我图个方便,人家挣他该挣的钱。
四、守门人
经常在小区门口下棋的大爷我认识有十多年了,那时候还没有小区也没有楼房,就是一排平房,是县城的供销社,老大爷在其中的一间门面里卖百货,雨伞、毛线、瓷盆、胶鞋,什么都有。
后来小城改造,供销社拆了要修楼房,大爷成了钉子户,四周的人都搬走了,他还在那一间房子卖东西,他说家里的人都靠这一间门面吃饭。
我经常在大爷的店里买东西,特别是我妈进城了,我总爱带她去看看,几乎可以在大爷的店里买到她想买的所有东西。
我妈是个爱感慨的人,买了东西,她会说,你看看人家那个老太爷,一个残疾人,走路都不利索还在做生意赚钱,不容易啊,你们莫跟他讲价。
其实,大爷不残疾,他走路是一瘸一拐的,那是因为太胖了又得了痛风,走路就不利索了。
后来,听说大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赔了两套房子和一间小门面,小区的门卫室也交给他守,我也住进了这个小区,于是,就经常看见他在门卫室外面下棋了。
大爷没有卖完的百货装在口袋里放到门卫室,有时候他一大早的在临街处寻一个地方,搬两口袋出去,地上铺上一张草席,东西倒在上面,有人要了就卖几个钱,没有要了又收回去。
小区有人说闲话,说大爷心口子厚得很,都两套房子一间门面了,还看得起这些小钱。又有人说,你看他住进新房了没有,还不是给两个儿子住了,自己住门卫室,为那一间门面房两兄弟还在抢呢。
大爷不管那么多,吃过晚饭,他就开始把一张小桌子和两个小凳子拿出来放到门卫室外,象棋摆好,看见有熟悉的人走过就说,来,杀一盘。
两只凳子,只有下棋的红黑方坐,其他的人围成一圈看热闹。都说观棋不语真君子,那些围观的人可不管这个,指点了红方又指点黑方,甚至着急的人自以为看到了一步好棋,不管下棋的人同意不同意,拿起棋子就“哐”的一声放到对方的地盘上。
大爷下棋的时候少,看的时候多,他走来走去地看,一会看看红方说,危险啦,一会又去看看黑方说,再两步就完了。他最喜欢帮人家将军,不管是红方还是黑方,只要有机会将军,他都迫不及待地跑上去,拿起棋子,大喊一声“将”,哐的一声就按下去。
冬天对于老年人来说总不好过,稍稍不注意咳嗽从立冬开始一直要到天气暖和了才会结束。门卫室的大爷就是这样,他还是一大早就开始打扫小区的卫生,一只手拿扫帚一只手拿撮箕,边走边咳。
我进出小区都会和大爷打个招呼,等他停止了咳嗽和他说上几句,我说,年岁也大了,就不用在门卫室了,待在家里热热火火地多好。大爷说,守个门也不是啥子体力活,光闲着也没意思,还能舒活舒活筋骨。我就笑了,说,那倒也是。
去年的冬天,冷得时间早了一点,门卫室重新换了一个人,比大爷年轻很多,只是这个新来的喜欢没事了去翻翻垃圾桶,看看有没有纸壳子塑料瓶。
原来的大爷病了,终于住进了六楼的新房。
自那以后,我再也没看见过走路一瘸一拐的大爷。
还有半个月就是春节了,那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我听到小区传来了一阵鞭炮声。上班时,新来守门的老人正在扫小区门口一地的红纸屑,他说,老王昨晚走了,他的儿子一早就拉到殡仪馆去了。
我这才记起,那个守门的大爷姓王。
只是,再也听不到那声响亮的“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