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笔下文学 文学评论内容页

似锦(散文)

2022-12-18 15:37:33 原创 文学评论 手机版


  我还能将回忆拉得更久远一点吗?彼时白鸽湖上,水流轻缓,轻舟荡漾,湖两岸是丰茂的桑林和草地,牛羊闲适吃草,蜂蝶酿蜜无暇,鹭鸟盘旋低飞。风过处,可闻到从通济老街飘来的油煎粿香,可听到从舍利塔传来的塔铃声……

  舍利塔,是重建于北宋嘉佑三年的舍利塔;塔铃声,亦是陆游笔下“疏钟杳杳隔溪闻”的塔铃声。岁月往复,塔身日渐斑驳,塔铃声却似已穿越千年,日日清脆幽远,经久未息。此刻,我正站在距离舍利塔不远的丁新大桥上凭栏往东。想起由小及大,我无数次经由此处去往对岸的外婆家,总会在这片旖旎的风景里短暂停留。包括近处的滩涂、远处的桑林,以及桥底下残存的那一段曾经横跨白鸽湖的老桥,它们无一不带着记忆深处熟稔的亲切。而黑白光影闪烁,我看见年少的我在水边提了竹篮摘桑葚,挽起裤脚摸螺蛳,还拉了母亲坐上北岸高高的堤坝,看飞鸟,看古塔,看江水东去。

  古塔旧,草木新。时光似锦。这里是湖镇。旧曾称“十八埠头”。

  宽阔的江滨路在白鸽湖前戛然而止。沿南岸再往前,是新修的游步道。顺着游步道经口袋公园往村内,远远地,便可见舍利塔。

  不是第一次如此亲近舍利塔,却依旧如同年少时候的每一次仰望,总是心怀敬畏,满目虔诚。初夏日光蓬勃,刚路过水畔巷陌人家的奔忙与欢颜,这一刻于塔前,突然有了恰到好处的清寂,仿佛瞬间已隔了千年。塔院幽静,有桂树苍郁,松柏长青,一旁的老宅遍布青色苔痕,蕴满沧桑和古意。我不知道眼前这座高27.31米的六面七层楼阁式实心砖塔走过了多少岁月,经历了多少风霜,看塔身上每层皆砌出平座、柱枋、斗栱,每面中央皆设壶门式壁龛供佛像,而塔檐以菱角牙子层层叠涩出檐,檐头挂风铃,说不出有多精致,有多曼妙,有多典雅。最引人注目的是塔刹,铜质葫芦形,六根铁索相连,“定风珠”的传说更为它们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这是属于湖镇最为古老的印记之一,连同舍利寺里挑高的木质横梁、大厅布局和那些斑驳的老木柱,都在述说岁月长河中寺庙曾经最鼎盛的时光。不是吗,每年三月初三、九月十九两大庙会来临,舍利塔前,香客云集,进香拜佛者数以万计,千年古镇的繁荣亦一览无余。不仅于此,湖镇镇域内还有万年荷花山遗址、德麟年间被辟为佛门圣地的三叠岩、明代周氏三兄弟倡导的“硬头狮子”……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化遗存,让湖镇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经久弥香。

  出舍利寺,往北不足半百米,是通济老街。

  

  二

  也许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条泛黄的老街:斑驳的旧墙,暗淡的门窗,青石板的狭长街巷,和一段深入心髓的温情岁月。曾几何时,当我走在通济老街,举目皆有了风霜啃噬的痕迹,街道两侧残旧的双层木结构徽派建筑,亦有青砖瓦屋、牛腿挑檐,以及清一色可拆卸木板排门构筑成的古老的店肆街面,它们盘桓交错,旧迹横陈;而低头,是错落有致的青石板路,若恰好微雨初下,则一定不偏不倚地折射出那一刻的天光云影。旗幡迎风招摇,褪色的红灯笼落满尘埃,一条一条小巷径自辐射开去。

  走在这样的老街,一不留神便已穿越了时光。尘事漫漫。“先人慕其地理之便,逐水而居,渐成聚落。其后相当长的历史年代中,人们修筑埠头,疏通航道;勤耕织,亦耕亦商,遂成集镇与街市。”寥寥数语,便复原了通济老街以及湖镇的前世今生。在有典可籍的册页里,还记载着唐宋以来过往的名人商贾:唐末书画僧贯休曾以舍利塔院为别业,南宋名臣范成大曾于舍利寺用早饭,明代著名政治家和哲学家王守仁曾写“经行舍利寺,登眺几徘徊,峡转滩声急,雨晴江雾开。……”明洪武年间建巡检司衙门。明万历七年始建公馆。

  老街短,岁月长。一路繁华似锦。这里是湖镇。旧也称“湖头街”。

  沿老街自东往西,我以为我会先邂逅“湖镇照相馆”和满头白发的馆主,会走入馆内,看店堂里挂着彩色或黑白的照片,看刻花的相框留着上个世纪的复古风情。但不止照相馆,还有裁缝铺、铁铺、药铺、猪肉铺、南北杂货铺……更为热闹的是茶室,手持烟斗吧嗒吧嗒抽烟的阿公阿伯,烟雾氤氲里兴高采烈地聊天、喝茶,那一刻,都已杳无踪迹。青石板的路面上,脚步声踢踏传来,空阔而静寂,才蓦然醒悟,昔日的繁华景象已经一一褪去。举目,老街少有熙攘人群打扰,开了很久的几爿老店依旧有宾客往来,老街糕饼店、一号面店、叶子面馆、清朝馄饨……

  有多少人曾冲着通济老街上的一碗“清朝馄饨”千里奔赴而来?又有多少人来回七八次才能吃上这一碗限量版的馄饨?纯手工制作的馄饨皮,皮薄肉足的馄饨,沸水中盖上小盖转一圈,捞入碗中,倒入开水,撒上葱花。就这么质朴的过程,用白汤瓷勺舀起馄饨,入口,细腻的,绵软的,还未及下肚,已让人回味无穷。

  可什么时候起,连这碗馄饨也藏进了老街的脉络?想起那一天,我站在老街上,淅沥小雨从房檐滴落,汇在岁月侵袭出沟壑的青石板路上,略带冷意的凉风一吹,瞬间回到儿时,无数个走过老街的晨昏。

  日影西斜。老街静默。世事风起云涌。

  

  三

  走出老街,是解放北路。

  我从未去想过,这条耳闻能详的解放北路有一天会以8090年代、近现代、民国、清代、明代等风格段轮番展现,在这个日渐璀璨的小城镇,它如同一条纽带,一头连接着静默深沉的老城区,一头绵延向光芒夺目的新湖镇。无处不在的时光打磨中,新旧时空交融。

  特种造纸、棉纺、五金机械、化工油漆四大主导产业为湖镇铺陈了绚丽的底色,它们赋予湖镇“工业强镇”的美誉,而在她阔步前进的步子里,有“三横三纵”路网体系、“一园一湖一街一塔(寺)”为核心的旅游观光带、“一路一桥一港一枢纽”工程,有荡气回肠的红木小镇、拔地崛起的新住宅小区、城市客厅东方广场、产业集聚发展平台智汇创谷,更有投资35亿元、以人文历史体验及泛旅游圈的综合体白鸽商埠文化园,和乡村振兴样板溪底杜、文林、地圩、曹垅……如果这是一部纪录片,它一定在古代文明和时代进步的完美结合中,用高度凝练的文化自信,用真切朴实的人文情怀,用厚重而又温情的解说词,带你瞬间入境。而随着镜头的切入、拉伸、转换,这片土地蕴藏的潜力,这座城镇涌动着的奋进的渴望和奔跑者的姿态,历史长河中的求索、开明、进步,漫长时光中饱含对故土的情感和信念,已经逐一如数再现。这时候,你一定和我一样,震撼、感动、喜悦、目不转睛,而后久久铭记。

  光阴陈,山河新。共富画卷灿烂似锦。这里是湖镇。素称“浙西东大门、千年工贸镇”。

  忘了从什么时候起,去湖镇,再不只惦记着去走通济老街,去看舍利古塔,我会走进杨柳塘公园吧。这里有古色古香的休憩亭,有清净幽远的水上回廊,塘水洁净,杨柳依依,一旁是白墙黛瓦徽派风格的传统民居,常有带了自家孩童在这里游玩嬉戏的阿公阿婆。他们的脸上,每一刻都盈满笑意。

  我也会步入阳湖公园,看草长莺飞,看花木葱茏,看拱桥弯弯,看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听闲逛的阿伯说异地搬迁,说新型城镇化,说旧时的艰辛,说此刻的繁华。

  我还会驾车,去经过丁新大桥、河村大桥、桥头江大桥,想象着开阔的江面上曾经往来的龙游商帮,和曾经的桨声灯影。而此刻,龙游港区已经开通运营,不仅带动了衢江航运的复兴,也让消失的“黄金水道”再现了昔日的辉煌,通江达海的时代悄然到来。

  晚风习习,我再一次来到白鸽湖前,看江水缓慢东流,看岸边这座千年古镇,在时间的长河里流光溢彩。

  

《似锦(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