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时候,每到逄年过节,母亲就会在厨房里忙碌,将那白如玉的糯米做成糍粑或甜酒什么的。尤其是过年,当一口裹着甜密馅料的汤圆入口,酵厚的清香和软糯的口感,瞬间在唇齿间化开,满口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那些年,父亲为了让一家人能吃上美味可口的糯米,总要选一块好田栽种糯谷。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初春的一天,一大早就牵着牛和父亲一道,到位于村下河沟边的责任田里犁田,那块田有六七分宽,呈梯形状。北面有一细长的水沟与小河相连,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贯穿于田野之间。父亲一边犁田,一边高兴地对我说,这块田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今年他计划在这块田里种糯谷,秋后一定能吃上好糯米。
接下来,父亲叙摆起他与糯米的往事。过去,老家寨子设有集市,每逢赶集日,方园数十里的人们云集这里,热闹非凡。爷爷奶奶在街上摆了一个买甜酒汤粑的小吃摊子,年仅几岁的父亲跟随他们一起出摊,他听话懂事,跑前跑后,招呼着顾客。甜酒汤粑是用糯米做成的,又甜又香,时不时,自己也能吃上一碗。打那起,父亲就喜爱上糯米。然好景不长,有一次,街上突发火灾,一场大火吞噬了街道两旁的房子,集市从此销声匿迹。之后,家乡又遭遇百年罕见的旱灾,庄稼颗粒无收,人们连饭都吃不上,哪还能吃上糯米。
说着说着,父亲话锋一转,说现在国家政策真好 包产到户,各家因地制宜,可以种植适合的农作物。你看,我家不仅种上了打粑的碗米,还种上了可以做甜酒的糯米。随后,父亲又教我种植糯谷的方法。糯谷种植跟水稻差不多,先把牛圈里的草粪挑到田里撒匀,作为底肥,然后翻耕,要做到深耕,保证土壤的通透性,要是田间土块儿成块状,就要翻犁二至三遍,直至土块变成细土,把草粪全盖在土底下,再放适当的水泡着,这田就算拌好了。
一般来说,糯谷的种子外壳比较坚硬,先要把他放在温度合适的保温箱中发芽,然后将其铺撒在苗床上,在上面覆盖一层细细的土壤,一次性浇足水,铺上一层塑料薄膜,达到保温效果,之后等待出苗。小秧苗长到五六寸高就可以移栽进稻田里。我家育的糯米苗都长那么高了,如果不抓紧时间把田整治好,就会错过移栽的最隹时节。要是不适时移栽,就会影响它的产量和口感。
第二天,父亲请来村里几个人帮忙,吃过早饭,就去苗床地里拔糯谷苗。他们边拔边把秧苗分捆成拳头般大,然后挑到田边。随后大家用绳子把田打成宽一箱一箱的,每箱宽约三米,一箱栽五排。只见父亲他们每人插栽一箱,插秧时按照一定距离,不宽不密,均匀整齐。插种完后,站在田硬上一看,一株株秧苗像列队的士兵,整齐有序,精神抖擞,充满勃勃生机。
俗言说,三分种,七分管。糯谷种好后,父亲时常来到稻田边,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状况。随着幼苗的不断生长,切实做到及时追肥、除草,确保田里水量适当,长势喜人。
二
秋天,糯谷成熟了,犹如给稻田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周末,天气晴好,父亲带着大哥二哥和我,一大早来到稻田,准备收割糯谷。站在地头,父亲放下肩上的达斗后说,打谷要实干加巧干,如果掌握不好,谷粒不仅打不干净,还会掉在地上,造成浪费。不用说,打谷这活非父亲和大哥莫属,我和二哥弯下腰,挥动着镰刀割糯谷,一把一把摆放整齐。父亲和大哥一起将达斗拉到田里,用苇席围在达斗上,只留一边开口,随后开始打谷。我边割边问二哥,这糯谷和其它稻谷长得一样,怎么味道不一样呢?正在就读高中的二哥想了一下,一一给我叙摆起糯谷的来历。
自古以来,我国是种植水稻最早的国家之一,种的水稻品种有三十多个。其中,有十二种粳早稻、十种糯早稻,有八种粳晚稻、十二种糯晚稻。稻米的颜色不仅有白的,还有红、黄、黑色等。现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为常见的有籼稻、粳稻、糯稻。说起这糯米,与之相关的故事多着呢。
传说公元前514年,老吴王让吴国大夫伍子胥督建王城。王城建好后,吴王之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认为伍子胥在建筑象门城工程中投资太大,有贪污国家财物之嫌,不由分说杀了伍子胥。忠诚耿直的伍子胥临死前对部下说:我死后,国家要是有难,民众没粮吃,就到城门墙下挖地三尺,即可找到吃的东西。后来越国进攻吴国,城中军民断粮,吴王束手无策,这时伍子胥的部下将五子胥临死前说的话告诉吴王,吴王立马带领军民在象门城下挖地,果然挖出许多可以食用的“城砖”,原来“城砖”是糯米粉压制而成。这是伍子胥生前设下的“积粮防急”之计,吴国军民就靠这些“城砖”渡过了难关。这时误杀案真相大白,吴王后悔莫及,急令查清奸臣诬陷真相。随后,奸臣被揪了出来,并立即在吴子胥墓前斩首,告慰伍子胥在天之灵。此后吴国百姓每逢过年,都用糯米做成“城砖”一样的方形粘糕,以此纪念伍子胥。
还有一个侗族英雄杨八妹用乌糯米救兄的动人故事。传说宋朝名将杨文广被奸臣诬陷蒙冤,被抓后关在柳州内罗城。其妹杨八妹为救兄,找到两种无毒树叶,用其蒸出乌黑发亮、香气扑鼻的糯米饭。四月初八那天,杨八妹将乌米饭装在竹筒里送给杨文广,哄骗其他囚犯,说饭里有毒。杨文广吃后恢复力气,用力挣脱枷锁。随即,兄妹俩抽出藏在竹筒里的刀冲出监牢,大破柳州城。之后每年四月初八这天,侗家姑娘都要做乌米饭纪念杨八妹。这一天,也成了侗族“乌米饭”节。
对了,还有每年端午节,母亲都会泡糯米包粽子吃,这也有一个传说故事。 据说春秋时期,屈原是楚国一位忠诚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他为了挽救楚国免遭秦国侵略,劝谏楚王推行改革,强国富民,但由此遭到贵族的排挤和诽谤,改革无法进行。最终,楚国陷入内乱,屈原感到万分绝望,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江自尽。为了阻止鱼虾对屈原的尸体进行侵蚀,人们纷纷下船敲鼓和放鞭炮,投入粽子和酒,以驱赶鱼虾。后来为了纪念屈原投江救国,人们在每年的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和敲击鼓乐,纪念屈原。
听了糯谷的来历和相关传说,我终于知道,这食物不仅在人们饮食习惯中占了一席之地,成了舌尖上的美食。而且其身影时常出现于传统节日之中,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三
又说那天,我们收获完糯谷回到家中,立马在院子里铺上席子晾晒,看着满地金灿烂的糯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二哥又对我摆起了糯米的作用和功能。
糯米,是水稻家族中黏度最高的产品。因此,历史上的糯米不仅仅是被拿来吃的,而是把它当做非常重要的“粘合剂”。这时,在一旁抽烟休息的父亲插话说,是的,前几年有人盗墓,家背后西望山大庙前的一个老和尚死时,坟墓就是用石灰和糯米混合浇筑而成,这么多年来坚固得很,尽管盗墓者想了不少方法,一直都没把这坟墓打开。
随后,二哥又说,除此之外,糯米的主要用途还是裹腹。古代行军打仗时,士兵都会随身携带晒干的糯米饭,饥饿时可以拿出来加水冲泡来吃。还有,糯米又称之为酒米,它是酿米酒的的主要原料。传说远古时,湖南娄底新化梅山脚下连年大旱,部落族长老阿岩率族人向山神祈雨,几天后一滴雨也没有。之后山神托梦给他,叫他取溶洞清泉蒸山间产的糯稻,以红蓼为引封存于陶瓮之中,三日后即可食用。阿岩梦醒后,照着梦里的方法去做,果然瓮中飘出异香,酒液如琥珀,族人们饮后疲惫尽消、气力倍增。原来是山神怜惜百姓疾苦,赐下酿酒秘法,从此新化人用古法酿制水酒,代代相传。至今,新化米酒仍持续不衰,名扬天下。
对了,糯米还有不少医用价值。前不久,我去同学汤辉家玩,他父亲汤定生是当地出了名的中药医师。母亲待人热情,用家里刚收获的新糯米和红薯一起煮糯米饭给我吃。吃饭时,汤医师边吃边给我说,别看这小小的糯米,它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其含量在所有谷物当中是最高的,另外,它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铁等,可为人体提供热量,是温补强壮、延年益寿之品,人们都称它叫“长寿米”。
有一次,来了一位中年病人,他拄着木棍,有气无力。汤医师立马放下碗,给病人把脉看病,珍断后,他对病人说,你内体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脾胃虚弱,是不是经常出现泄泻症状?这位病人听后,连连点头。随后汤医生对他说,你这病除服些中药外,可适当食用糯米,因糯米它能有效补充身体所需能量,增强体力。最主要的是它能减轻胃肠道负担,促进食物消化与吸收。另外,你体弱多汗,肯定出现尿频,通过食用糯米,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情况。
听二哥这样一说,我想起来了,每当 ,母亲为父亲开“小灶”。原来丰收季节到来时。,地里农活多,父亲劳动强度大,母亲用糯米打滋粑给父亲吃,是想让父亲补充营养,增强体力。
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传统美食的制作变得越来越快捷方便,但糯米所承载的那份情感和文化,却未曾改变。每次品尝糯米制成的美食,仿佛是与过去的自己再次相遇。对我而言,糯米早已不仅是一种美味可口的食材,而是情感的寄托和思念,是生命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温暖记忆······
糯米,时光里的黏香记忆(散文)
《糯米,时光里的黏香记忆(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闲闲的山水 闲闲的人(散文)
NEXT ARTICLE地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