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游览洋浦千年古盐田(散文) ——海南环岛之旅十

2025-05-05 12:17:09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在阳光明媚、春风和煦的日子里,我们游览了洋浦千年古盐田遗址。洋浦盐田,位于海南岛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东临新英湾,西至盐田村,南到西浦村,北边就是嘉洋路东侧。

  这里是古代原始晒盐制盐场的遗址,保存完好。据说北宋初年,福建谭正德和谭正明两兄弟,领着盐工南下,来到海南的洋浦半岛,从事煮盐行业。有一天早晨,海水退潮,他们发现被海水浸泡过的石凹里的海水,经过风吹日晒,已经被晒成盐巴。于是,他们把海滩上的一大片火山石,慢慢开凿成晒盐用的石槽,将当地人“煮盐”的方法改进为“晒盐”,并把这片海滩命名为盐田村。兄弟俩不仅自己晒盐,也向村民传授晒盐技巧,不久就建立了洋浦盐田。

  可见,在那个年代,人们就懂得了利用太阳光这种清洁的能源,改进生产方式,既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此以后,盐田村的谭姓人就继续从事祖辈从事的行业,一直在这里晒盐制盐。自然,在盐田村,形成了“女种田,男晒盐”的生活分工,晒盐是由成年男子操持,这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而耕地种田就变成了副业,由女子负责。

  “洋浦盐田,朝水夕钱”。从这句有关盐业的俗话中,可见当时洋浦盐田生产的盛况。洋浦盐田为什么会这么畅销呢?是因为这里生产出的海盐,咸味适中,纯正,没有苦味。曾有人写赋称赞洋浦海盐:“其白如晴云,吹之欲散;松如团絮,触之欲起;皎若白雪,细若丝棉。”也就是说,洋浦海盐的颜色洁白、质地松软、盐粒细腻,这样的海盐,其质量当属上乘。而盐田村的居民,则把自己生产的海盐叫“老盐巴”。这种老盐巴,不仅可直接用作烹饪调料,还能当作保健品使用。据说还有清热退火、消毒散淤的功效。当地村民如果有牙疼、喉咙疼,肚子疼、耳朵流脓等小问题,都可以用老盐治疗。

  关于盐田村,还有两则关于东坡的传说。其一,据说东坡在盐田村海边嬉水时,忽然觉得双脚奇痒难耐,村民拿出老盐,拌上屋前屋后自然生长的狗仔花,仔细研磨,用纱布过滤后,用来泡脚,很快治愈了东坡的脚疾。其二,盐田村的海边,有一个盐槽是以东坡命名的。相传东坡在儋州时,曾跟着盐民学习怎样收盐,后人为纪念东坡而命名。

  盐田生产的海盐,要扩大销路,就要做广告,“酒香也怕巷子深”。选择东坡这样曾经在儋州生活过的名人,讲一个故事,当然更具有说服力,由此可见古人的聪明才智。至于这件事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了。

  从这样比较大规模的盐场,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制盐工业的状况。在古代,盐和铁都对国家经济、军事等起到了重要作用,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古代统治者对盐铁的管控十分严格。在盐业方面,实行专营专卖制度,严格控制生产、运输及销售三大环节,为国家开辟财源。西汉时,汉武帝时为了掌握全国经济命脉,加强封建中央集权,推行桑弘羊等制定的“盐铁官营”的重大财经政策。汉昭帝时,朝廷召开“盐铁会议”,文学家桓宽根据会议内容,撰写了著名的经济专著《盐铁论》。此书讨论国家政权与市场体系之间关系,是世界上早期的文献,也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统治者制订经济政策时参考借鉴的“资源大典”,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和启示。明朝永乐年间,当朝廷倡导用火煮熬盐改为日光晒盐时,洋浦盐田使用这种方式已经有600年左右了。到了清朝,为了褒奖开创日晒制盐法的盐田人,乾隆皇帝曾亲笔书“正德”二字,赏赐给他们。所以在解放前,盐田村一直叫“正德村”。

  

  二

  到达景区时,大路两边已经停着不少车子,看来此地游客不少。我们将车子停在路边,进入景区,宽广的柏油大路变成了石子铺就的人行道。走了三五十米,有一处空旷的地方,搭着一排又一排帐篷。俨然是一个自由市场。每个帐篷底下,都摆着长条形的架板,上面摆着各种要盛着售卖的物品的盆子和大锅,洗菜的篮子,筷子勺子、碗碟等。旁边的地面上,堆放着青椰、芒果等时令水果,此外还有厚厚的小砧板、砍刀等。在帐篷主人的身后,还有一个简陋的多层架板,上面有饮料、糖果等小商品。当然,每个摊位少不了冰柜,里面有雪糕、冷饮、冰冻矿泉水等。帐篷主人站在长条桌和架板之间,忙碌着、吆喝着,推销着自己的商品。每一排帐篷之间的过道上,游客穿梭于其中,一边看,一边挑选,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购买。

  帐篷与过道的对面,随意地摆放着一些塑料椅子、简易桌子,这是供游客买了东西之后坐下吃喝的地方。如果不到海边,真的以为自己来到了一处自由市场,或者是一处热闹的大排挡。

  当然,这个地方的小吃摊,还是和其他地方的小吃摊有一点区别的。既然是盐田,那小吃就以盐焗、腌制东西为主,有咸鸡蛋、咸鸭蛋、咸鹌鹑蛋、盐焗鸡、盐焗鸭等。帐篷下的桌子上,往往都有一两口不锈钢大盆或大锅,锅里有大半锅盐,其中埋着鸡蛋鸭蛋鹌鹑蛋,也有不锈钢大盘子,里面堆着做好的盐焗鸡鸭等熟食。有的摊位,地上有小铁炉子,炉子上放着大锅,锅里正在煮着鸡鸭等美食;也有烧烤架,可以烤鸡烤鸭烤虾烤鱿鱼……

  此地的饮品中,还有一种特制的老盐柠檬水。这种咸柠檬水,清咸可口,生津解渴,解毒利尿,缓解咳嗽,还降低血压的作用。

  看着这热闹的小吃摊,听着摊主接连不断的吆喝声,鼻子中闻着香喷喷的烧烤味道,感受着这熟悉又热闹的市井烟火气,心里特别轻松,特别温暖。还有游客们,特别是年轻人和小朋友,坐在塑料椅子上,开开心心,吃吃喝喝,吹水聊天,让我特别羡慕。我甚至感觉到,这些人不像是游览景点的,倒像是专门来此地享用美食的。当然,外出旅游,景点要看,美食更要享用,身心都要快乐!

  最为有趣的,是有些摊主将盐巴在盆子或大锅上做成一个穹庐形的壳子,雪白雪白的,看着很奇妙。穹庐壳子上,有一个不规则小洞。透过小洞,能看到里面的鸡蛋鸭蛋鹌鹑蛋,当然也可以通过小洞将咸蛋拿出来。

  我们转了一下,烧烤太油腻,也容易上火;盐焗的东西太咸,年龄大了也不能吃;饮料雪糕含糖太多,也太冰冷,也不能吃,只能看着别人享用。既然不想吃什么东西,就买了一个青椰。摊主蹲下身子,三下五除二,将青椰砍开了一个小口,插上塑料管,就可以喝青甜的椰汁了。自从进入海南岛,我们每天都要买一个青椰,喝掉椰汁。如果有可能,请摊主将椰子剖开,再吃掉里面的椰肉。椰汁是清补型的水果,既解渴,又管饱,经济实惠。这种健康饮食,多喝多吃也无妨。

  

  三

  之后,我们到海边去看古盐田遗址。

  站在海边的礁石上,一眼望去,最远处是一片蔚蓝,海天相接,海天一色,尽显海边的天高水阔。视线拉近,发现在一片又一片的海边礁石和杂草中,有一些低陷的地方,这些低陷的地方,就是晒盐场的理想场所。

  再仔细看近处,有一些弯弯曲曲的小路,连接着各个晒台与水池,一直延伸到浅滩礁石之中。一个又一个青灰色的晒台,略微突出,在阳光下泛出柔和的光泽。那些晒盐槽,犹如一个又一个形态各异、装满墨汁的巨大砚台;晒盐槽的沿口处,都有一道白色的圆圈,不知道是不是海盐的痕迹。还有晒台周围的卤水池,因为有各种微生物的生长附着,表面呈现出翡翠色,白云倒映其中,形成一种奇异的颜色组合,看起来似乎在轻柔缓慢地移动。

  那些砚台状的晒盐槽,是用当地特有的火山石凿刻而成的,它的面积当然比砚台大许多,也许就一平米,也许稍微大一点。晒盐槽的边缘,都有高出来一点的槽沿。晒盐槽看起来是随意摆放的,实际上应该是晒盐者精心布置的:首先每个晒盐槽方便晒到阳光,其次要尽量减少搬运、减轻人的体力劳动。蓄海水池、卤水池等,比晒盐槽大许多,也是用火山石筑成的。

  总之,这是一片人们辛勤劳作的痕迹,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四

  在盐田遗址的海边,有两块玻璃橱窗,里面有洋浦盐田发展史的介绍,也有晒盐制盐生产工具的图形,以及这些工具用途的详细说明。有长柄的、短柄的竹子或木质的耙耙沙,是用来刮沙子的;有挑水用的扁担和水桶;有贮存卤水的卤水缸;有测试卤水的工具“黄鱼茨”。黄鱼茨,是一种热带植物,盐民用它测试卤水的浓度,当黄鱼茨浮在卤水之上时,表明卤水已经达到足够的浓度,可以晒盐了。还有收盐工具刮铁和收盐筐。刮铁,弯曲较随意,是一片略有弧度的梯形铁片,边缘稍微凸出的一边,是用手握的;边缘略微凹的一边,用来在盐池中刮盐。盐筐,样子与现在使用的垃圾铲类似,旧式的盐筐,是用竹子编的,新式的盐筐则是塑料制品。晾晒筐,就是常见的竹筐子,上方口沿处有两个提手,就像两只耳朵,方便搬运。在晾晒筐晾晒湿盐巴的时候,上面要覆盖塑料布,以防二次污染。此外还有与制盐相关的其它工具,如清洗盐槽所用的刷头,修补盐槽所用的热石灰、水泥和毛刷等。

  洋浦盐田贮存卤水的卤水缸,大多是褐色釉陶水缸。水缸沿口比较大,腹部鼓起,大概有四五十公分高,一般都有盖子,看起来圆乎乎的。水缸也是近些年来在盐田流行的,从前,村民都是在地势较高处挖小水塘贮存卤水。

  晒盐制盐的工艺,总共有六道:蓄海水、晒盐泥、水浇浸、草过滤、石槽晒、收成盐。当然,每一道工艺,都少不了盐工们的分工协作,少不了人们付出辛勤的汗水。

  洋浦盐田,兼具考古功能和观赏性,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日晒制盐点,也是中国至今保留最完整的日晒制盐的古盐场。对于这样的文化遗产资源,需要当地政府的保护、传承和弘扬。如今,盐田村虽然还有一些人靠制盐晒盐为生,但是,这种古老的、人工工序繁杂、劳作又辛苦的晒盐场,在现代化工业的冲击下,大部分年轻人嫌这种传统行业太辛苦,经济效益太低,选择进城打工,他们在洋浦区工厂、物流、餐饮、酒店等当工人或服务员、快递员。至于古盐场遗址,作为历史遗迹、盐业生产研究、非遗项目传承、旅游景点开发等,加上美食娱乐等服务项目,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二〇二五年五月二日星期五

  

《游览洋浦千年古盐田(散文) ——海南环岛之旅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春上牛背山(散文)
  • 东坡书院叹东坡(散文) ——海南环岛之旅九
  • 有机农业(散文) ——散文首发
  • 爱与慈悲(散文)
  • 早点醒来吧!东方睡狮!(散文)
  • 茴香蚕豆饼(散文)
  • 冬日寻景,心向美好(散文)
  • 浮光掠影看海南(散文)
  • 推开门,便是星辰大海(散文)
  • 又想起了野菜(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