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燕子矶掠影(散文)

2025-05-14 21:46:57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燕子矶,号称“万里长江第一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的直渎山上,有史以来一直是军事要地。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势如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

  五月四日的上午,我们一行六人披着初夏的暖风来到燕子矶公园,这里历史悠久,文脉绵长,风景奇绝脱俗,却是小众景点,门可罗雀,恰符合我们喜欢安静的心理要求。我们信步而入,公园内树木参差,藤蔓丛生,月季吐艳,香气袭人。人行其中,如入画卷。不经意间,眼前蓦地一亮,那棵参天古木“金陵树王”——古青檀巍然耸立在青石板台阶旁,太震撼了,树高27米,胸围250厘米,树龄约517岁。它粗壮的根从岩石缝隙中强力伸出,盘根错节,树干遒劲,蜿蜒向上,宛如蛟龙出海,树姿曼妙,郁郁苍苍,在峭壁环绕中蔚为壮观,是燕子矶公园一道奇崛壮美的鲜活风景。

  沿南巡蹬道走向燕子矶顶,明明很短的路程,我却觉得很漫长很悠远。隔着光阴的尘沙,明太祖朱元璋为燕子矶创作的小诗,在时空隧道里以龙吟虎啸之势鼓荡而来——

  燕子矶兮一秤砣,长虹作杆又如何?

  天边弯月是钩挂,称我江山有几多!

  如今,这首诗已被列入《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词典》,被认为是朱元璋写得最妙的一首诗,通俗易懂,然而又是何等激情澎湃,何等豪气干云,何等撼天动地!用长虹作杆,弯月作钩,燕子矶作砣,也难以称江山之重,反映了明太祖一统天下、与日月争辉的帝王豪情。

  这里也是乾隆皇帝无比青睐之地,六下江南,五登燕子矶!踏在乾隆皇帝曾走过的青石板台阶,隔着近三百年的时空,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威武霸气,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他踏过的足痕经过岁月的风雨洗礼,依然有着最初的温度。他对燕子矶是怎样的情有独钟,才会五次踏访,乐此不疲?定然是这方山水入了他的法眼,令他如醉如痴,魂牵梦绕。难怪他为燕子矶留下了诸多诗篇。

  1751年暮春,江南一派花团锦簇,旖旎如梦,乾隆皇帝第一次游燕子矶,兴味盎然,口占一绝,写下《游燕子矶》——

  业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

  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

  此后,乾隆每次来游燕子矶,均有诗作,陆续写下《望燕子矶观大江》《题燕子矶》《燕子矶》等。从此,燕子矶的声誉随着乾隆皇帝的诗韵而闻名遐迩,随着滔滔长江水流向千家万户。

  

  二

  御碑亭立于燕子矶顶,至今历时二百余年。御碑亭初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62年),原名大观亭,后称御碑亭。乾隆皇帝第三次登矶时,御笔亲题“燕子矶”三个行书大字,江宁知府特造亭刻碑,将乾隆手迹立于矶巅,流传至今,此碑为南京市目前保存较好的御碑文物之一。御碑亭原为双层重檐六角亭,翘角下坠六足铜铃,风吹铃响,清脆远扬。曾遭炮火摧毁,重建后的御碑亭古朴典雅、气势恢宏,成为燕子矶公园标志性建筑物。亭内小憩,任云卷云舒,微风徐来,六朝胜境,一览无余。挂在御碑亭上两侧楹联云:白云悠悠矶头月涌千颿过,往事渺渺江上风清一燕来。细赏“燕子矶”三个大字,帝王落笔,墨韵生花,喷涌着雷霆之势,令人肃然起敬。

  登上矶顶,环顾四周,树木葱郁,怪石嶙峋,悬崖绝壁下的长江江面浩渺无际,翻波逐浪,帆船点点,向东眺望,能见到雄伟壮观的南京长江二桥。此番高远繁盛景象令人心怀激荡,情不自禁想高歌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从矶顶下来,见不远处躺着一块造型奇特的石头——酒樽石,因其里凹外圆,酷似巨大酒樽,故得名。这块石生而不凡,只因诗仙李白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李白遍游山川名胜,在一个月光如银的秋夜,他荡舟江面,登临燕子矶,独揽月夜江天,流连于酒樽石旁,以石为樽,饮长江之水,喝得酩酊大醉,不知月悬天上,还是月出江中。也不知身处何方,今夕何夕。于是,他摇摇晃晃,兴味盎然,在崖壁上挥毫泼墨,题了“吞江醉石”四个大字,字字入石三分,豪放朗逸,留下了千古佳话。“吞江醉石”,真是神来之笔,非常传神地描绘了燕子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奇崛屹立于江水的雄姿。

  李白爱酒、喜月,他一生豪放不羁,将自己与山水融为一体。他不仅是诗仙,还是酒神。他写诗,写旖旎风景,写生命浮光,极尽浪漫、唯美、夸张、神奇之妙趣,轻拥岁月,高歌风华。他饮酒,与月对饮,与风对饮,与江河湖海对饮。他写到天昏地暗,饮到月明星稀,直到酒不醉人人自醉,刘伶饮尽不留零。正因为如此这般的李白,才有了他与燕子矶神奇有趣的传说。

  

  三

  走着走着,便来到另一处重要景点——劝诫碑,上刻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的“想一想死不得”几个大字,字字苍劲有力,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此处地势险峻,旧时称“一仰一个”,意思是一抬头就能看到一个轻生的。陶行知先生当年在南京晓庄师范任教,他得知此事后非常痛心,为劝解那些生无可恋者,他带着学生来此立碑,碑的背面还刻着春风化雨、滋润人心的劝诫语:“人生在世,酸甜苦辣寻常事,人在遇到困难时,要想得开,看得远”;“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应当完成一件大事而去,你年纪轻轻,有国当报,有民当爱,岂可轻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与其为个人的事投江而死,何不为乡村教育、为三万万五千万同胞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呢?”每个字都折射出陶行知先生对生命的关照珍爱,折射出对青年的殷切期望,他的大爱之心、悲悯情怀感天动地。他苦口婆心地劝说,令不少陷于绝望中的人们重树信念,重拾勇气,涅槃重生。

  公园东边的一角有三角碑亭,亭中立着石碑,上刻“遇难同胞纪念碑”。背面碑文字字泣血,触目惊心: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华日军陷城之初,南京难民如潮相率出逃。内有三万余解除武装之士兵暨两万多平民,避聚于燕子矶江滩求渡北逃,遭日舰封锁达五万余人。悲夫其时尸横荒滩血染江流,罹难之众情状之惨乃世所罕见。追念及此岂不痛哉。爰立此碑,永志不忘,庶使昔之死者,藉慰九泉后之生者汲鉴既往奋志图强,振兴中华,维护世界之和平。

  燕子矶是侵华日军在南京的主要屠杀场地之一,这个丛葬地埋葬了5万余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尸体。燕子矶立碑,以悼念在此处牺牲的中国同胞。燕子矶丛葬地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见证者,这是无法消逝的同胞血泪,不仅仅是中国的记忆,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记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妥善保存遗址,让冤死的灵魂得以安息。我们当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同时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强国有我们!

  此番燕子矶之行,如惊鸿掠影,但它的自然古朴之美、宏阔隽永之内涵、经岁月沉淀之伟力与生命之厚重,足以令我深深动容。这是一方流淌悲悯情怀之地,亦是曾浸透鲜血的热土,教人百感交集。从一方神圣之处汲取精神的力量,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燕子矶掠影(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父母爱情(散文)
  • 干豆腐皮卷大葱(散文)
  • 军事法院指定的辩护人(散文)
  • 三亚之旅是碧海蓝天下的人生新篇(散文)
  • 劲酒之旅(散文)
  • 女儿大学时光中的成长片断(散文) ————女儿,一个令我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七
  • 再现大宋东京梦 重温清明上河图(散文)
  • 芍药花,难舍难离情深深(散文)
  • 小楼一夜听春雨(散文)
  • 大肚子老闫(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