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粽子(散文) ————吊祭我的老外婆
【题记】:对于老外婆,为何非要在年三十的晚上,要烧一大锅的粽子……我至今,都是很费解的呀!只可惜,再也无处去询问她老人家的啦?!为何?十多年之前,她老人家——驾鹤西去也?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即粽籺,俗称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用箬叶(或柊叶、簕古子叶等)包裹而成,形状多样,主要有尖角状、四角状等。粽子由来久远,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南北叫法不同,北方产黍,用黍米做粽,角状,古时候在北方称“角黍”。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绿豆、五花肉、豆沙、八宝、火腿、冬菇、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广东咸肉粽、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是啊,老外婆,为何非要在年三十的晚上烧粽子的呢?是的。这个,当时,我就没问过了。现如今可好,想问、要问,那都是无处可问的啦!为何?我的老外婆十多年之前,就驾鹤西去了……享年93岁。
是的。都是这样的:当时,你都是不知不觉和木知木觉的。为何?这是再正常不过是事情了……那么,事后,你一想:不对呀!粽子,不都是端午节的时候吃的么?那么,这是何故的呢?
是的。为此,我还是专门问过我的阿姨们和舅舅们的,他们也是说不上来了。是啊,这是为啥呢?
后来,我还问过我的一些个老同学们的啦……可是,他们也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了?
于是,我也就上网查查的吧?也是。也是有这样、那样的种种说法的多多。可是,就是没有一个确切、明确和确定,以及,信服、折服和详尽的说法呀?
哎呀……没有、就没有的吧!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知道了,就好的呀!那么,要知道的那么清楚,干啥玩的呢?稀里糊涂过一生的呀!那么,您说的呢?
三十的前几天,老外婆就开始忙乎起来了……先是将糯米泡好。我记得:好像是都要泡上一天一夜的。随后,就是找出、翻出粽叶和棕绳来了。
粽叶,是泡在一只大木盆里的。然后,一张一张的清洗。等清洗完了之后,再叠在一起,放在一只小木盆里、备用。
随后,就开始包了。老外婆都是包的三角粽。拿好两片粽叶(起先,我都是以为就是竹叶的,其实,不是。是专门的粽叶了),用左手托着、从中间对折,形成一个三角体的漏斗状;再拿一只瓷器的酒杯在舀米,一般情况下、一大杯,就差不多了。如果,不够的话,那么,再舀一点、抹平。最后,再从后面翻过去:将三角体盖住、两头多出来的,再压下去、用左手紧紧的压住。记住:一定要压紧、压实的。否则,那是扎不住、扎不牢和扎不紧的呀?然后,再拿一根棕绳(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都是用棕榈树的叶子、拉成丝,当绳子用的)包扎紧、打成死结。当然,棕绳够长的话,也会是活结的。之后,再拉拉好、拉拉紧,再看看是不是有米露出了。如果,没有。那么,就大功告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三角粽就这样完工了!最后,放在了一个大木桶里。干啥?还是要浸泡的啦。记住:一定要浸泡的哦!那么,等全部包好之后,再浸泡几个小时。我不知道:为啥老外婆算的就是那么的准的呢?粽叶和糯米,总是分毫不差的呀!
吃晚饭前,总是要祭祀的。老外婆,一定要烧几只小菜的,然后,点上两根又大又粗的红蜡烛,对着老太公、老太婆和老外公的遗像:手里拿着点好的三柱香,一边在拜、一边在振振有词的。此时,我是不敢作声的?之后,还是要叫我也来拜一下的。等拜完之后,我们才可以、开始吃晚饭了。
等吃完了晚饭。老外婆,将锅碗瓢勺等等,全部洗完之后,再放在大铁锅里:放好、倒满水,盖上锅盖(那种高高隆起的、倒U字型的),重新开始生火……等烧了三四个小时之后,此时,也是子夜、零点时分了,那个清香、那个米香和那个粽香等等,都会喷喷香的、迎面扑面而来了。其实,此时,我早就不知道了——早就倒下去、睡觉了。为啥?我撑不住的。再说了,我也不知道:还要守岁的呀!
那么,等我大年初一清早起来,老外婆早就把一套崭新的衣服(都是她老人家亲手做的,可是,几时做的、做好的和放好的,我就不知了),还有压岁钱,不多的。最多,也就一毛(新的)钱,给我了……那么,我就高高兴兴的到大门口,放鞭炮去了!老外婆,则是要到庙里去烧香了……
那么,老外婆,为何非要在年三十的晚上,总要烧上一大锅的粽子的呢?这个……我至今也没有问出个名堂来了!于是,我也就不问了。为何?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呀?
不过,有一点,我学会了。至今,我都要衷心地感谢我的老外婆了!是啥玩呢?对——您猜对了。即:包粽子了。来到京城和津门,特别是来沪之后,我家里的粽子,几乎都是我来包的。而且,每次包的时候,我都会严格按照老外婆的流程来操作的。同时,我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老外婆来的啦……仿佛老外婆的身影,始终就在、都在我的旁边晃来晃去的呀?因此,或多或少的,我还是有那么些许的淡淡的忧伤、悲伤和伤心的啦?回想着:我,就在老外婆的身旁;是她老人手把手的教会了我的?还有:都是她老人家陪伴着我的美好的、难忘的和不可多得,以及,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生活的呢?!
还有:我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的呀……我们都是在一起包的(几乎都是我独自一个人陪着她老人家的);我们一起说说笑笑的;老外婆在放粽子,我就坐在土灶前生火、拉风箱;等放好之后,老外婆总会来接替我的。那么,我就会搬一只小方凳、依偎在老外婆的身旁……看着炉膛里的火苗窜进窜出、时高时低和时浓时淡的,以及,时大时小的,我的心里面甭提有多美了……老外婆,老多了?脸上的无轨电车、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了?此时此刻,我根本就是不知道了:这样的场景,怎么说没、就没有了?今后怎么样?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以及,等我老了?还有,那一天,老外婆真的不在了……是的。我是从来都不想的、也想不到和更是不可能去想到的呀!我,都在这里、和老外婆相依为命的呀……可是,1973年之后,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画面和这样的温馨,也就再也没有的啦!为何?我的父母很无情的把我们带回京城去了……从此,我就与老外婆分别了——至今?我是多么的于心不忍、于心不忍,于心不忍的呀!仿佛老外婆,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的呀……
是的。只要有空、有时间,我都会回老家看望和陪伴老外婆的!都会陪着她老人家的:说说话、拉拉家常和回忆过去的事情了;特别是我的顽皮、我的任性和我的无法无天的、不可理喻的事情等等,给她老人家和阿姨们带来多么大的麻烦和痛苦的呀……每次,等我返回的时候,老外婆也总是会帮我包几只粽子的,叫我带上几只:路上,好吃的!可是,我就是没有一次是年三十的晚上回去过了……因此,再也没有那样的场景、那样的画面和那样的温馨了?
来沪后,特别是当我读完了唐·李密写的《陈情表》之后,我的心情是很复杂、很复杂,很复杂的呀。同时,也是很激动、很激动,很激动的呀……为何?李密的祖母,不正是我的老外婆的么?是的。他的名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的。我是刻骨铭心、铭记于心和至今无忘也?当即,我就写下了《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读后感的呀……语文钱老师不仅打印成范本、发给每位同学,还叫我当堂在课堂上,亲自来朗读之呀……您说:我能不激动、感恩不尽的么?是的。都是将我抱大的老外婆的呀,我满怀着感恩之情,朗读着!你是很平凡的、平凡的没有人知道你的名字?你是很伟大的、伟大的始终、永远都是我的榜样的呢!你是最最善良的、善良的你善待任何一个人的呀……其中,包括你的对手和敌人?你是最最无私的、无私的你把一切、一生都奉献给了我、这个家和这个大家庭的呀!从来都没有自己?你是最最靠自己的、凡事,都要争气的呀!那么,还有啥玩的呢?是的。你的一言一行、一个动作和一个微笑,早就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血液里和骨子里的呀!等等,举不胜举、数不胜数和无与伦比的呀,使我受益匪浅、收益至今?现如今,我都无以、无法回报的呀……
后来,我还写过一篇《的士司机和他的老外婆》,刊登在《交通报》上的,整整一个版面的呀?您说:我能不高兴、感激和欣慰的么?于是,我立马就给老外婆寄去了一份,并特别关照小姨:一定要读给老外婆听听的呀……谁知,老外婆听完之后:
这有啥……没啥么?
是的。可以了!这,就是我的老外婆对我最好、最高和最后的——褒奖的呀?可以了。我……早就知足了!为何?此生,有老外婆的培育、培养和陪伴,此生足矣。
是的。从此后,我就再也不包粽子了。为何?我也说不上来了。反正……特伤心、特伤心,特伤心的呢?特别是老外婆,走后。因为,老外婆走时,我的老母亲也病危住院了?因此,我是分身乏术、不可离身和没有去送送最后一程的呀……这,也是我最最不孝、最最对不起老外婆的啦?!
记得1973年,在京城,当老外婆离开我之后,我是情不自禁的哭了有好几周的呀?一旦想起老外婆来,我就会泪流满面的呀……从此后,我就再也没哭过了。仿佛这辈子的眼泪,都为老外婆流光的呀?
是的。今天,又是一个大年三十了。我想:我的老外婆,一定会在天上看着我的吧?
谨以此拙文——祭奠我的老外婆的呀……
这就是:
晃来晃去年三十,
独来独往也心痴?
痴心不改某就在,
在天在地在矜持!
《烧粽子(散文) ————吊祭我的老外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年夜饭,最忆是家乡味(散文)
NEXT ARTICLE握紧手掌(诗歌,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