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笔下文学 杂文精选内容页

那个年代我们的聚餐(散文)

2022-12-14 20:42:55 原创 杂文精选 手机版
在上世纪80年代,同学朋友的聚餐多是在家里。去饭馆太贵,青年人一个月去饭馆弄一次,当时已属越过生活条件底线的嬉皮士行为。

  不像从2000年开始,现在的同学朋友聚会聚餐,先预定聚餐方案,再订上高档酒店几大圆桌,电话、短信和微信通知还不够,甚至付于邀请函之类。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同学朋友聚会,而是盛大的同学朋友宴会。宴会上,老同学难得聚在一起,原本应该是回忆青年时期在学校的那份难忘同学友情的,可是近年来的同学聚会似乎变味得厉害。酒桌饭局上,谈论过去学生时代美好回忆的人变少了,大谈特谈现在的人多了。什么某某升官了,某某发财了,哪位同学有权有势了,哪位同学有钱有闲了等等,而很难见到老同学之间的那种美好的情谊。甚至还有个别人趁机炫耀,不合时宜地比较,弄得大家都比较尴尬。

  80年代,大家都挣的钱很少,吃一顿馆子须花费几十块钱,可工资总数才百十元,都下馆子了,三天乐,余下的日子可怎么过?因此,那些成千上万身负生活之重担、国家之重任的同学们,对于去饭店聚餐喝酒的提议,是很慎重的。不像现在我们同学朋友包括当干部的,犯愁的是,不能经常和家人共餐,他们一天至少得有一顿饭在饭店吃,都是应酬嘛,他们也很苦,心里觉得很愧疚。但是,无论如何,人活着也得有同学之交往,朋友之往来呀。怎么办?

  那个时候,我们的同学朋友们聚会聚餐,首选相约在我的宿舍里。这间宿舍是我父亲单位分的马家圩立新米厂家属区楼上不足20平米的单间。除了放下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些桌子板凳,房间里能走动的空间几乎没有了。卫生间是楼下公用的,生活做饭只能挤在不足2个平方狭窄的楼梯道里。那时候我拥有这间单独自己的房子,同学朋友们看着都羡慕不已。

  虽说是陋室一间,但同学好友聚会一群,每逢周末周日,这一方地聚集了同学挚友聚会聚餐。济济一堂,炊烟一缕。每人各带一样拿手厨艺菜来大伙品尝,有擅长烧热菜的、有善于摆凉菜的、有喜爱蛋炒饭的、有乐于洗锅碗的,不是厨艺比赛,而又胜似烹调竞技,边吃边评。高兴了,喝点儿酒“砍大山”,倾诉衷肠是人生一大享受、一大快事。

  在充满活力的欢声笑语中更显出友情的温馨,比起盛大宴会更多一些人情味,青年人特有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内心,在这里可以落拓不羁的放纵和喧嚣,就像《人世间》周秉昆的六小君子兄弟们每年一度聚餐的场景,其乐融融,不失人间烟火;天马行空、尽显人生百态。

  80年代,大都数的普通家庭,能拿出招待客人的东西是极少的。我们的聚餐的标准规格也不例外,基本上是炒上几个鸡蛋,油炸些花生米,小煮卤味豆,再加上每次一道“硬菜”:萝卜红烧肉或茨姑红烧肉。如果还觉得差点什么,是不是可以考虑弄一个糖醋萝卜、大蒜烫卜页等等,如果实在弄不出来,别犯愁,弄一小碟咸菜丝也行,都很简单,又花钱不多。这些东西佐酒甚好。因为已经有肉、蛋和花生米打底了,又不是招待外宾或者归国华侨,就我们的条件而言,档次标准似乎就足够了。

  酒,当然是一般的散装烧酒,但必须是粮食酒,几元一斤的那种。有的时候摆点阔气,选略好的酒,也可以买成瓶的,两块多钱的白酒,或者三四块多钱的“宝应大曲”“洋河普曲”。记得80、90年代,便是如此高级的茅台酒,也不过是几十块钱一瓶。平头百姓能喝上两三块钱的瓶装白酒,挺不错了,很高兴。

  酒菜都齐了,拼在一起的两个小方桌子摆得满满登登。喝吧。都是好同学朋友嘛,不必客气啦。那时,我们每个人肚子里都缺油水,所以两碗萝卜红烧肉端上来,不管肉块肥瘦,连同大块萝卜最先干掉。酒逢知己,豪饮畅叙,从中午吃到晚上,吃得桌子盘底儿朝天,似乎把这辈子的口福之欲,今天来了个极乐满足。

  爱美食,这是我的长处;不通厨艺,这是我的短处,从小没下过厨房,从学校到机关,尽吃食堂了。同学朋友在我家聚餐,那可谓“近水楼台先登月”,我掌勺的锻炼机会没有错过,炒菜作饭的手艺长进了不少。

  印象较深的一次聚餐,大家又要进行烹调表演赛了。我呢,拿出一把芹菜,这回我非作个菜不可!我将两大根芹菜洗净,切成一寸来长,在开水里打个滚,用兴化虾子油一浇,撒上盐、糖和少许味精,再滴了些镇江香醋,再放点油花生米,略加搅拌,一个炝芹菜,齐了。万万没想到,这个炝芹菜也被吃得精光,并且受到交口称赞,戏说可以给个荣誉或叫特别奖。还有位友人说,在兵法上这叫出奇制胜。

  我对他们的过奖,敬谢不敏,这叫歪打正着。自打以后,我信心十足,对掌勺烹调乐此不疲。后来,家里招待来人到客,我便有了独挡一面的厨艺,美美地烧上一桌带有浓浓烟火气息的家宴饭菜来。

  自然,而今用这种家庭方式同学朋友聚餐或者招待来客可不行,如果这么聚餐招待,感觉很寒酸极不体面,也不合现代的情理。再者,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准都大大的提高了,聚会聚餐,都要去大酒店,还要搞“一条龙”的服务,以及其他的一些花花绿绿的名堂。

  80年代毕竟属于那个年代。那是值得我们永远追忆和回味的年代。

  

《那个年代我们的聚餐(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