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笔下文学 杂文精选内容页

母亲的品格(散文)

2023-02-19 11:53:54 原创 杂文精选 手机版
清晨,手机响了,我一看是父亲打来的,就立刻点了接听图案,电话那头父亲喊着我的小名,用惋惜的口吻说:“你姆妈的记性越来越差了,昨天她吃了中饭还不到个把时辰,就忘了”。听了父亲的话,我很吃惊,母亲虽已是八十三岁杖朝之年,可我每次回家,她总是忙着忙那,不仅显得身体硬朗,还喜欢问这问那,显得精神也饱满,怎么突然间就记不住事呢?正当我对母亲突发的病情疑惑不解时,手机那头又传来母亲的声音:“就是有时发惑,老了,谁都发惑,不要紧的”。随后,母亲就挂断了电话。

  母亲简短的电话,使我意识到母亲确实病了,因为在这之前,母亲在与我通话时,对我家的每件事甚至是不起眼的小事,也总是牵肠挂肚,要探个究竟,问个结果,从不主动挂断电话。

  吃过早饭,我就赶回家,看见母亲正在择菜,并没有什么异样,可当我问到病情并提出要带她去医院时,母亲就显得很不安:“我能吃能睡,就是记性差了点,人老了,记性都会差,我没有病,不去医院”。我知道母亲态度很坚决,主要是怕我为她看病花钱。

  随后,母亲又似乎在自说自话:“你今年63岁,你家里与你同年,孙子也8岁了……”。我知道母亲主动提出这些与病情无关的题外话,一方面是想向我展示自己还有记忆力,另一方面也想经过我来检验一下她的记忆是否有错。母亲的“自说自话”并不是句句都对,确实有一直记得很牢的东西记错了。母亲病了,但病得不重。

  母亲潘九英,1941年出生在沈村镇店门口,没跨过学堂门,也就没有经过记忆的专门训练,也没有在老师的逼迫下非要强记住什么,可她对该记住的人和事是牢记在心。

  母亲一共养育五个子女,还收养了一个奶奶娘家的孤儿(我喊老表),对每个子女的出生时辰都记得清清楚楚,还能说出每个子女出生的当时天气以及周围发生的点点滴滴。就在我59岁农历生日那天,连我自己都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母亲一大早就打来电话,母亲喊着我的小名说:“今天是你的生日,男过单,女过双,59就是你60岁寿日。去年我就逮了一只鸡,现在养成老母鸡了,我还准备了鸡蛋与挂面,你把拿回去吃了,吃了鸡就预示你大吉大利,吃了鸡蛋下面,你就长命百岁”。母亲不仅牢牢记住了我的生日,还为我的生日“蓄谋已久”。

  母亲劳作一生,靠双手吃饭,也没求过什么人,可对别人的恩情不敢忘记。母亲4岁就给地主家当养媳妇,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扫地抹台子,吃完饭要收拾碗筷,当主人家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饭时,母亲却没有资格上台子,她还有独自一人望灶里添柴做菜。尽管如此,母亲还时常念着主人的好,总是说,主人很和气,从没打骂过她,吃饭时,也没忘记她,总是用小碗夹些菜,送到灶门口,递到她手里。母亲8岁那年被解放了,共产党废除了童养媳,回到了自己家,可她的主人却没有逃过被批斗的厄运。母亲对她原有的主人总抱有同情,一直认为他人真不错,斗的也真可怜。

  在我6岁的一个炎热的夏天,我独自在圩埂下放几只老鹅,圩埂下就有一个挑圩取土留下的水凼子,这也是夏天纳凉的好去处。

  于是我就尝试在这水凼子旁边洗澡纳凉,旁边洗了一会儿,感觉还不过瘾,就向水凼子中间进发。我小心翼翼地进发,随着水淹没身体越来越深,人也感觉越来越凉快,但浮力也越来越大,脚对水中地面的把控力也越来越小,前面的危险正早已在那等着我。这时,我只想凉快,早把水深的危险抛在九霄云外,不断地向深处进发,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完全“失重”,脚已完全不能利用地面把控住自己了,一不小心,水也满过了鼻子,难以呼吸。这时我就用脚蹬地面,本能地想让鼻子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并试图靠近岸边,可水凼子由浅入深的斜坡会给蹬者一个指向水中间的力,我越蹬地面,想让鼻子露出水面和靠近岸边,可总事与愿违,我的鼻子却被水越淹越深,人离岸也越来越远。连蹬几下,我已有露出鼻孔到了只露出一点头发。头发使我向外界发出求救的唯一信息,若再被水淹没,我就死定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突然我感觉到一只手抓住了我的头发,把我拉出水面,移到了岸边。等我完全缓过气了,才看清楚救我的是大我6岁小姑娘向向。水凼子就在村子西头几十米远,我差点淹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母亲耳朵里,当我穿好衣服时,母亲已站在我身旁。向向把我交给母亲手里,本以为母亲一定会揍我一顿,没想到母亲直接把我领回家,拿出了自己一直舍不得吃的一盒柿饼与鸡窝里带热的3个鸡蛋,递在我手中说,向向救了你的命,要去感谢人家。母亲与我来到向向家,我双手把礼物递给向向,说了些母亲在路上教我的一些感谢话。向向一开始坚决不要礼物,并说,刚好路过,举手之劳,不能收东西。不过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向向最好是不好意思,也好不情愿地收下了礼物。这事有惊无险,也狠狠地教训了我,母亲认为也是件好事,事后也很少有人提及。

  斗转星移,五十多年过去了,一天,母亲突然跟我说,我今天看见向向了,人也老了,你小时候,人家救了你的命,你要抽空买点东西去看看人家,她住在白小湾。向向是救我的命,我都没想到要再感谢人家,母亲却一直牢记在心,不敢忘记。

  还有一件是30年前,母亲叫我感谢60年前别人对我家舍施的事。

  30年前,我隔壁的老嫂嫂病的几天不能起床,母亲叫我买点东西去看她,说老嫂嫂对我们家是有恩的,并回忆了60年前的往事。在我很小的某一年,收成不好,青黄不接,家里中午已揭不开锅了。清早,我十几岁的姑姑就拎着篮子出去了,到了中午就扳了一篮子茭白拎回来。奶奶见一家人的中餐解决了,不饿肚子了,还没来得及高兴,又有一件事拦住了奶奶,盐罐子空了,没有一滴盐。没有一点咸气,茭白怎么当饭吃啊?于是奶奶就想起了隔壁的老嫂嫂。老嫂嫂年龄与我奶奶相仿,与我同辈,全村都称为老嫂嫂,家境相对也比较殷实。奶奶拿来一只小碗与一个勺子,递在母亲手里吩咐说:“你去隔壁的老嫂嫂家要几勺子腐乳水,中午我们好拌茭白当中饭”。母亲来到老嫂嫂家,说明来意,这是只见老嫂嫂跑到房间,抱出一养水罐腐乳,送到母亲怀中:“都拿回去,出粗力,农家过家常日子,少了盐可不行”。老嫂嫂如此慷慨,母亲也毫不客气,一口气搬回了家。

  一养水罐子腐乳拿现在并值不了多少钱,可在当时意义非凡,它帮我奶奶为一家度过了难关。母亲把这件事至少记住了30年也没敢忘记,一直在寻找机会报答老嫂嫂的善举。

  母亲是一个身高不到1米6的弱小女子,却是一个有担当的人。

  上个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人们普遍吃不饱饭,农村还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家住沈村镇大陈村的我老表陈木根一家六口人,爷爷、奶奶、父母与3岁的弟弟都已饿死了,最好只剩下陈木根一人。父亲得知此消息后,十分悲痛,立即与母亲商议,决定把陈木根接到家里,好为陈家留个后。母亲听后,二话不说,并催促父亲赶快去接,自己在家烧了一盆水,缝补了几件小人衣服在家等候。当父亲把陈木根接到家站在母亲身旁时,母亲完全惊呆了,一个6岁男孩,身上一根纱都没有,完全没有人样子,整个人就是皮包骨,看上去只有一个大大的头,一个一点脂肪都没有被水撑满还能挺得起来的肚皮,那肚皮给人感觉是能透视的,隐隐约约能看到青青的内脏。母亲给我老表洗了澡,穿上了衣服,是对我老表讲,也是给自己立誓言:“孩子,只要有我吃的,你就不会饿着”。陈木根在我家长大,没念过书,也吃了不少苦,19岁当兵,后退伍回来,母亲给他成了家,立了门户才放手。陈木根也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娶了一个上海下放户家能干的女儿做老婆,养了一双儿女,女儿家还在宁波开了一家工厂,如今在宁波安度晚年。

  三年困难时期,人们为了找活路,投亲靠友的也很多,并不是每个人都被幸运接纳。我一个堂伯13岁的外甥打了一串青蛙,赤身裸体地站在舅舅家的门外,足足喊了个把小时的门,想借舅舅、舅母的灶烧几只青蛙,结果舅母硬是拦着舅舅不给开门,外甥只有含泪离去。此后,人们谁也没见过离开村子外甥的踪影,不用说的,外甥肯定饿死了,而且连尸首都没留下。

  1983年宣城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我住的魏村圩倒了,我姑姑家住的朱桥圩也到了。我家住的是砖墙瓦房,倒了圩,只是没有收成,财产并没有损失;我姑姑家是土墙草房,到了圩,房子也会跟着倒,一时间会变得一无所有。这么大的荒年,人们都对未来的日子担心受怕,一些人家已盘算着买米屯粮,而我的父母却用麻包罐了一袋子米,探着小船,划了几十里水路,送到姑姑家,以解姑姑的燃眉之急。

  1983年发水期间,我一个人住在丁店初中的教师宿舍,丁店乡的胜利圩倒了,我几个昔日的学生,无家可归,想在我的宿舍借宿,当时我就顾虑重重,生怕他们长期住下,吃完了我一个月32斤的供应粮,将来的生活没有着落。由此推测,母亲总是在未来看不到希望,甚至攸关自己生死的关键时候,选择牺牲自己,拯救他人所需要的勇气与善良。

  母亲体弱瘦小,却独自承担了家庭的重任。父亲从小念过两年私塾,能看书看报,算盘也打得飞快,一直不服在家务农。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也就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父亲就出去做点生意,这么一来,整个家庭的重任就落在了母亲身上。我们村上老人能记得的,我家都是世代单传,是村上的独门独户,在社会上没有任何人脉关系,再加上家里本身很穷,母亲也拿不出多少钱给父亲在生意上垫本,在中国这个人情社会,父亲往往是空手而去,过了几个月又空手而归,并没有给家里带来什么财富。

  农村总有干不完的活,在那广袤无垠的田野,总能看到母亲带着几个未成年子女劳作的身影。父亲长时间脱离生产,又不能给家带来好处,做子女的也有怨言,这是母亲总是极力维护这父亲:“下人不能把一张嘴放在上人身上,你父亲没有赚钱,也没有败钱,一人在外,也很辛苦,也是为了我们这个家好”。母亲就是这样,不管自己多辛苦,总是呵护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维护家庭的和谐的局面。

  母亲是一位勤劳勤俭的人。

  母亲当童养媳受的“规矩”一直伴她到老,几十年如一日都是家里第一个开门的人,最后一个关门的人。搞集体时,母亲白天要下田干活,舍不得耽误一个工,每天晚上还要纳鞋底、织毛衣劳作到深夜。由于母亲的辛劳,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姊妹几个并没有挨冻受饿。我姊妹几个虽也有没跨过学堂们的,也有小学没念完的,但比起村上的同龄人仍是幸运儿,我是村上第一个高中毕业,我妹妹是村上女性中第一个念完初中的。

  我母亲是一个生命不息,劳作不止的人,我每次回家,村上人总是当我面夸奖我年过80的母亲还能种一菜园子好菜。母亲的勤劳勤俭不仅影响了我姊妹几个,还影响了她的孙子辈。前年我儿子在单位取得了一些进步,按传统文化就要回去祭祖。儿子请假一天与我驱车祭了祖后,也顺便回家去看看奶奶,一进家门,发现奶奶并不在家,站在门口我喊嫂嫂的玉香,是个热心快肠的人,看见有人进入我家,就来看看,发现是我父子俩,连忙说:“奶奶不在家,一大早就拎个塑料袋去捡稻子去了,我带你们去找”。玉香嫂嫂带我们穿过几条田埂,看见一辆作业的收割机,在收割机扬起的灰尘里,一位老人在不停地弯腰捡稻子。玉香嫂嫂大声喊了几句,我母亲听到了,上了田埂,见是我与我儿子很高兴:“不捡了,我们回去”,接着母亲又打开塑料袋说:“多好的稻子啊,不捡可惜”。中午我、母亲还有我儿子一起吃了一餐简便的午饭,儿子给奶奶丢了几百块钱后,我们为了赶时间,就急忙回到了宣城。这件事对我儿子触动很大,在外公晚餐招待上,面对舅舅、舅母、姨夫、姨母深有感慨地说:“今天我回大魏村一趟,发现城乡差距很大,农村养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共同富裕任重道远,我们年轻人还需要不断努力”。

  父母健康的身体就是做儿女的福分。再也难以看到母亲神采飞扬,不知疲倦的样子,母亲的记性也会越来越差。也许是母亲对儿女的挂念太多,心情始终得不到平静,也许是我们这些不争气的儿女犯的错在母亲脑海里留下的痕迹太深,难以丢掉。不再挂念,忘记过去,丢掉烦恼,也许是上天送给我母亲最好的礼物,愿母亲在没有烦恼与忧愁度过晚年。

  很多名人与伟人都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自己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其实母亲只是在子女已有的基础上,希望子女向好的方向不断地发展。母亲总希望身陷囹圄的儿子能早日自由,希望体虚瘦弱的孩子无病无灾,希望能达到二中成绩的孩子能考上宣中,希望当副县长的儿子官升为县长。只要我们内心无歧视,一个盼身陷囹圄的儿子早日获得自由的母亲与望子女成龙成凤的母亲同样伟大,因为对子女志向的培养与母亲是否伟大无关,只是子女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也就是说,天下所有母亲都是同样伟大的。

  

《母亲的品格(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