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灵(散文)
一
拜新灵,顾名思义,是给新灵魂祈福、祭祀的意思。具体的日期是大年初一或者初二,全国各地都有这个习俗。这天亲戚们都要前来给先一年过世的亲人以专程祭拜、悼念;也给这家主人送上新年祝福,以示慰问尊重。拜新灵,究竟从那个朝代开始,我也说不准,查无果,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习俗与古代中国的岁首祈福祭祀有关。因为岁首是万物生长的开始,人们相互拜年,表达对新年的敬意,特别对失去亲人家庭给予关心。
拜新灵,属于特殊情况,“三斤重的鲤鱼倒提”,就不稀奇了。“娘亲舅大,爹亲叔大”,哪怕千百年都遵循着长幼有序的做法,此时,舅舅有可能倒过来先到姑娘家拜年,哥哥姐姐也有可能倒过来给弟弟妹妹家先拜年。这是“亡者为大”,对逝者尊重,对痛失至亲的亲人以精神安慰。
“初一不出门,初二拜新灵”,这是北方的传统习俗。可我们这里的“拜新灵”,是正月初一。无论是初一还是初二,这都是一项庄重而有意义的活动,人们都非常重视。
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拜新灵,与其他的节日活动是有区别的,也有很多规矩。“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规矩可能也有些不同。
我们这里,信奉的是,人死,便是死了死了,一了百了。逝者生前的私人用物,在他(她)去世后,很快由至亲之人含泪收拾清理到一旁。一些非常好没来得及穿的衣服、没用过的被子等,会赠给愿意要的人。另外,子女会留下逝者生前用过的一两件物件作为纪念。其他之物在给逝者烧灵屋时,便与其全部给烧掉。说是只有通过烧的方式,逝者到阴间领取他的财物才能认得清,收得到,不会出错。烧的时候还要用石灰围一个圈,并高声呼唤他的名字,这样,别的鬼魂就不敢趁火打劫去抢。如果是烧不燃的东西,像烟斗、茶缸之类,也要趁烧灵屋时,在浓浓的烟雾中跑一下,叫“过烟”,这样,逝者才收得到。到了阴间的亲人到底如何,那么多的金银珠宝,到底收到没有,谁能说得清?反正都是这样做,这就叫“哄鬼”吧。
我们这里许多姓氏没有祖宗祠堂,也没有逝者的灵位。我长这么大,还真没见过家族的祠堂,不知道祠堂里到底供奉的啥。许多认知,我都是在电影里电视里肤浅地见过。我们这里的人死后,除了垒的土堆比其他的农作物土堆稍大一点,多一个小小的墓门、插有香烛、堆上常有纸钱外,外地人不仔细看真不知道这就是坟。后人一般每隔三五年还给拢一次坟,否则,风吹雨淋的,坟堆越来越小。有后人的日后会立个碑,碑中刻上现有的后人名,就是死后的最大荣耀了。一般的家里,很少有逝者的照片,有,也不久留,不挂在家中。说是将死人的照片放家里,阴气重,魂魄在家游荡不肯离去,常给家中带来不利,逝者也得不到超生,投胎不成,后人很害怕。
大概我们这里注重的是把逝者深深埋在心底,化悲痛为力量吧。然后朝前走、朝前走,向前看、向前看,其他形式化的东西可有可无,无需重视?
因此,拜新灵这天,亲戚们都是到坟地,也必须到坟地。大家买的香烛纸钱鞭炮等祭祀用品,不能进主人家。反之,给主人家的拜年礼品,也不能拿到坟地。阴间阳间的礼物要分开放,不可混淆。一般情况下,客人会将祭祀用品先放到离坟较近的大路边,初一这天,见到路上的这类东西都是心知肚明,会绕开走,且少看。这类东西是没人偷没人拿的。待拜年礼物送到主人家,交待一声,再到坟地去。亲人们恭恭敬敬点香烛、鞠躬、磕头、烧纸钱等,最后放鞭炮。在这期间,免不了与逝者叙说一番他走后的种种思念:今天过年,给您拜年来了,给你的钱财都拿好,用不完的存银行,在生受了苦,过去了要学会自己心疼自己,家里一切都好,你放心,等等之类的话。有时候,说着说着,触到某个伤心的神经,难免流泪。但毕竟是过年,同行的人会劝,很快止住悲声,面对现实,轻叹数声,含泪离开。
亲戚到坟地里祭拜完毕,再就是到主人家拜年,吃饭。气氛虽然有些压抑,但也很温馨。初一这天,拜新灵家里的客人很多,起码也有个三四桌。大家聚在一起,喝着茶,吃着点心,相互寒暄,说说已过去的感怀,谈谈有希望的未来。吃饭时,首先是请逝者上座,请先辈们用餐,敬酒。有炉子的炖钵菜还要夹一点到碗里,据说鬼魂怕火,炖钵菜他们不敢吃。还有,请逝者先辈们吃过的饭菜收集一起后,给鸡鸭等牲畜吃,说是这一年养牲畜会很顺。先人们吃完,然后请亲友们吃饭。吃饭的整个过程,大家都不再提及逝者,以免引起伤感情绪。大年初一,都是喜庆欢快、充满希望的日子。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更看得开,早去晚去迟早都得去,谁也不会长生不老。因此,大家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活在世上,就要享受美好,无论是谁,过一年会少一年,过一天会少一天。新年伊始,抬头向前,只要在生,就要能动就动,能干就干,把握现在,活出精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可不干。
三
拜新灵,无论是主人家还是亲戚家,都会郑重其事地当一年中的第一件大事来抓。可有的时候,初一这天,个别家庭同时有几家新灵要拜。真是应了那句“三十初一不得闲”,“从年尾忙到年首”。家里人口多的,好安排,分头走,这个去东家,那个去西家,人到情分到,尽量做到不偏袒谁。抽不出人手,又必须要去的,就是大清早冒着严寒顶着霜风出发,先到这家再到那家,马不停蹄,敬重的礼节做到位。我们这里许多的风俗都是不过午,觉得午后太阳西斜,阳气下降,阴气上升。拜新灵的习俗,为图大吉大利,也不能过午。连续跑几家的人,有时候吃饭都来不及,但不吃饭,又显得没礼貌,主人也会见怪。如果觉得中午之前赶不到,分身乏术,干脆别去。事后,给主人解释一下,主人也会理解。个别人不懂这些,过了中午或者晚上才到,主人肯定会阴沉着脸,说四六不分,啥也不懂。大年初一闹得心中不爽,全年也会膈应得慌。
拜新灵,还有一个特别习俗,客人是不能留宿主人家的。所有的客人,吃完饭都必须回家。主人不会留客,客人也自觉不会留宿。这些礼节习俗究竟什么说道,我也谁不清·,老人也说不明,反正从古到今听话照做。这与主人是否贤惠无关,贤惠也不在此刻。
我家今年正月初一本该有三家新灵要拜。去年我夫家的哥哥去世,娘家的堂婶去世,娘家的叔叔去世。虽说都是亲人,可堂婶与叔叔家,因移民,各自搬到各处,一个在西北方,一个在西南方,方向不同县不同。我和他们呈三角鼎立状,彼此相距都百多里。我还真的犯难不好安排,去,人手安排不过来;不去,觉得很对不住婶婶、叔叔,以及这两家的主人。只去一家,更不好,去这家不去那家,又会说我分了彼此分了亲疏。做人难啊,不能面面俱到。思之再三,最后决定,我干脆都不去,理由也很充分:人都说“亲三代,族万年”,夫家哥哥的新灵,是自己家里的事,我老公就两弟兄,得放在前面。哥哥家的亲戚,一半也是我家的亲戚。初一是要帮着嫂子帮着侄子照顾客人的。我不能出门,老公也不能出门。电话里解释觉得有点虚套,日后见了面再解释吧。
四
读者们,关于我们这里的拜新灵,上面乱七八糟说了一堆,也不知说明白了没有。你们那里拜新灵的习俗如何,有什么特殊讲究没,欢迎留言。
《拜新灵(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