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岁那年,工作闲暇之余,我看到灶上大厨老李一直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问其原因,原来是他老婆和老娘昨天又吵架了,一边是亲娘,一边是爱妻,导致他在中间很为难。情绪稍有缓解,他意味深地对我说“小齐,以后找媳妇,俊点丑点不要紧,千万别找“眉紧”的(方言,形容一个人一根筋,不凉事,讲不通道理),我老婆人也是个好人,就是眉紧,我老娘也是好人,但偏偏要跟儿媳讲道理。唉,整天为鸡毛蒜皮的事,吵个不停,我说谁也不是,成了夹板男人?”
听他讲完,我立马回他一句“放心吧,我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老李听完,撇撇嘴不屑地说道:“哼,那是你还没找媳妇,等你娶了媳妇就不这么说了,‘婆媳天生是冤家’。”我没有反驳老李,但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将来成家后,一定要扭转这种婆媳不合的旧观念,绝对不做夹板男人。”
不久后,一个身材娇小,眉清目秀的女孩儿走进我的世界。或许是我在酒店工作久了,对年轻漂亮的女孩,始终抱有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我对这位新同事,虽有言语上的交集,但始终保持一定距离。在一次帮面点间大姨做事时,大姨边揉着馒头边打趣我“小齐,咱这里这么多女孩儿,你不准备找个女朋友吗?”在女孩子堆里混惯了,我倒没有不好意思,只是不屑地说了一句“咳!她们都太小,一个个小屁孩,没有合适的。”大姨放下手里的活,凑近我,一脸小得意地对我说:“嘿,我早替你打听好了,小樱就不错呀!和你年龄一般大,是这些女孩里最漂亮的,人勤快还特别懂事。”听完,我哈哈一笑算作回应,但没往心里盛。
后来,我不经意听到客人对老板说了一句“这么漂亮的女孩儿在哪里找来的?”从这天起,我开始注意这位刚来的同事。或许我们年龄相当的原因,同事们喜欢拿我俩开玩笑,有了大家的推波助澜,被所有人公认的店花小樱,发展成我的女朋友。大厨老李,开始有一搭无一搭传授我一些“管妻绝招”。在我看来一点儿用都没有,他自己都管不好,还来教我真是可笑。确定关系前,我内心对改变“婆媳天生是冤家”的想法从未动摇。
为试探小樱人品,我对她大力“抱贬”我的家庭情况“我家是村里最穷的,房子也很破,父亲脾气很大,母亲很有主意,嫁到我家,必须孝顺懂事不能和长辈争吵。如果不孝顺,长得再漂亮我也不能谈,你考虑一下,认可咱就继续谈,不认可咱继续做同事。”现在想起当时说的这些话,感觉有点儿后怕,万一她不答应,得有多尴尬。记得当时她就说了一句话,令我至今感动不已“我找的不是钱是你这个人,没钱可以挣呀,孝顺老人天经地义,这也算条件?”
后来发生的一些事,让我知道自己多虑了。当时,我与小樱确定恋爱关系后,感觉很特殊,不像是男女朋友倒像是老夫老妻。我工作紧不好请假,当家里农活繁忙时,她便自告奋勇回家帮忙。在一次种棉花时,她主动请缨回家,母亲一再阻拦“你俩只是谈个恋爱,还没订婚?哪能回来干活啊!”哪知她这“未来儿媳”同她一样很有主意,不由分说便骑车回家了。种棉花,工序比较繁琐,需要人手,邻居们便来帮忙,当她们看到小樱不仅人长得漂亮,性格随和,嘴也甜,最主要还随活,不用说啥都会干,甚至比院里的婶子大娘干得都好。一场农活干下来,大家无不对她称赞有加。还不忘夸奖母亲有福,找了一个好儿媳。母亲更是笑在脸上,乐在心里。
订婚后,妻子更是把这里当成了家和未来婆婆也没有一点生分。饭后,主动洗碗,看母亲累了还帮忙洗衣服。母亲每次都不放“权”说什么也不让未来儿媳洗刷。每次饭后我家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妻子要洗刷碗,母亲则和夺碗盆,妻子不让,两三回合后,年龄大的母亲便败下阵来。每当这个时候,我心里总是暖暖的,甜甜的,被她俩这种婆媳间的和谐感动到。
很多人说“女孩子婚后会变的”,但我始终相信小樱绝对不会变,因为爱是双向的。妻子懂事是她有教养,人美心善。她的付出,未来公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她也给予了极大的尊重。订婚后,妻子每次回家,父亲和母亲总会准备一些她喜欢吃的饭菜。有时候妻子谈话间透露出想吃什么,不管多远,父亲都会去买回来,看妻子上班骑自行车,父亲专门买了我家第一辆电动车给未来儿媳骑。母亲也时常对妻子说“在外面吃饭不要省着,要把身体养好,工资低不怕,钱不够花,我给你。”母亲说到做到,在我们困难时会主动接济我们,但大多时候都被我们推掉。妻子常对我说一句话“咱爸咱妈都是庄稼人,挣钱也不容易,咱不能要他们的,咱俩努力干,多挣一些不能当啃老族。”她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接母亲递过来的钱。有时候得知母亲困难了,还会主动帮母亲解决。当年小妹上大学,因学费不够,订婚后的妻子,主动拿出自己的积蓄,为小妹上大学垫资。母亲和小妹甚是感激,以至后来小妹和嫂子如亲姐妹一般,母亲和儿媳和母女无异。我说这些话一点都不夸张,在我家不管是婆媳关系,还是姑嫂关系,所有亲情上的关系,妻子都处理的很好。
在农村,婆媳关系不和的情况很普遍。曾经一位女性村民和母亲聊天时,常常抱怨自己儿媳“青家,你真有福,恁家儿媳多好啊,俺家那媳妇儿又懒又馋,吃完饭放下饭碗就走,从不帮着收拾,我看到她就来气。”她儿媳同我母亲聊天时,同样也会抱怨婆婆“青嫂子,俺感觉你真好,对儿媳妇像对闺女似的,不像俺那婆婆,整天和俺不对眼,光疼他儿,肚皮里和肚皮外的就是不一样。”每当这个时候,母亲非但不火上浇油,还会劝其婆婆“不要老在外面说儿媳的不是,要把儿媳当闺女待,咱也是媳妇,从娘家来到这里,伺候这一大家子不容易,孩子上班累了,吃个现成饭,你要多担待着些。他们日子好过,咱们不也省心吗?”当劝她儿媳妇时会说“孩子,不要在外面抱怨婆婆,人多嘴杂,传到她耳朵里也不好。虽然咱是肚皮外的,但关系是一样,要将心比心。你像对自己妈一样对待她,她不就和你对眼了。老人也不容易,帮你们看着孩子,还得迎时给你们做饭,不就是为了让你们多挣一点嘛!再说了,给他儿东西不等于给你吗?你和你婆婆嫁到这个家里,成为娘俩这得多大的缘分?所以说好好珍惜,互相理解,这感情不就处出来了吗?”
母亲虽是个农村妇女,但格局很大也很孝顺。奶奶作为婆婆对母亲属实不算好,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但母亲从未跟奶奶吵过架。村里人都看不下去了,便帮母亲抱不平“恁老婆婆真不明白!摊上这么好的儿媳还不知足,下回再欺负你,就骂回去。”母亲听完笑着说“咳,再怎么说她是老的,这本来是她的错,我要骂回去,就会落个对长辈不尊反而成了我的错,大差不差的过去就行了。”奶奶对母亲的态度虽算不上太好,但在外面倒不会说母亲的不是,有事也会找母亲商量,婆媳关系算不得太亲,但也能说得过去。
妻子同我母亲性格很相似,善良孝顺有爱心。不喜欢凑热闹,不喜欢背后论人是非。她对公婆的关心远远在我之上,在很多小事上,让我这个亲生儿子也自叹不如。
随着全民整体素质提高,当下相处如母女的婆媳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个别婆媳相处如敌,她们之所以不和睦,说简单点,就是缺乏包容对方的格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其中一方比较苛刻,导致另一方时常出现热脸贴冷屁股现象,从而造成关系生疏。老话讲“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万事兴旺,家庭和谐才能促进社会和谐。
从妻子进我家那天算起,迄今为止,她和母亲从没拌过一句嘴,没红过一次脸,相处如母女一般亲热。我时常会撒个小谎“挑拨”一下她们的关系,但很快便被识破。母亲笑我道“哼,你这小子啊,坏的很,净在中间挑拨俺娘俩。”妻子也帮势道“嗯,就是,我看离挨揍不远了。”每当母亲和妻子一块“骂”我时,我心里便会感到美滋滋的,泛起满满幸福感。“婆媳天生是冤家”在我这里没有得势。如果有机会再见到老李,我定会告诉他“我不是夹板男人”。
我不是夹板男人(散文)
《我不是夹板男人(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出摊的岁月(散文) ——在严寒中收获成长
NEXT ARTICLE春钓嘎牙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