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借宿往事(散文)

2025-02-18 08:54:36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最近看《小巷人家》,剧中出现了有关借宿的情节:庄超英的母亲来家里住,因为住房太小,不得已让儿子图南借住邻居家;知青返城,鹏飞又要借宿黄玲家……

  如今的家庭,孩子少,住房也不紧张。绝大多数家庭,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房间。特别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房间,只能自己居住。假如要他们在别人家借住一晚,他们大概率是不同意。

  可是,在《小巷人家》开头的那个年代,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住房普遍紧张,家里人多,孩子也多,借宿的事自然是常有。

  

  一

  我在小的时候,也常常去别人家借宿。现在回想起来,在那些借宿的日子里,也是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寻找一种自在和快乐;我在成长道路上,追逐着与自己心灵契合的朋友,友好而温馨。

  平时上学时,我多数住家里。因为姐姐住校,家里人少。可是,一到放假,姐姐们都回来了,家里住的地方就紧张,被子也太少。特别是冬天,我和三姐盖一张被子,睡在靠近窗户的地方。即使土炕烧的很热,但是土炕靠窗户的地方也难得热乎。加上那时候的被子窄小,即便是小孩子,两人盖一张被子太小,也不够暖和。小孩睡觉又喜欢翻身,不知不觉的身上就没有被子盖了。所以,一到假期,三四个闺蜜就商量,到谁家里住一两晚。听到闺蜜这样说,大家当然很高兴,一拍即合。

  几个十多岁的女孩子,偶然住在一起,兴奋之情可想而知。叽叽喳喳地聊天,嘻嘻哈哈地打闹。冬天争被子盖,夏天得看有没有跳蚤。忽然又聊到学校的某个老师同学,还有那些大家都关心的事情,一会儿又有人报告村子里某一家的新闻……这样的借宿,一两个晚上而已。聚集快,散的也快,不曾留下太多的印象。也许人多,说的事情太多,也许嘴杂,你一言我一语,话题太多,听起来热闹的很,用心思索的太少。

  这样的借宿,大概只是凑热闹而已。有时候,人多心思杂,竟然还会引出不必要的麻烦。比如,张三说,某某人曾经在什么时候说过李四的什么坏话,或者班里的那个同学又做过什么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实际情况是,有些说法并不是事实,也许是她随口说的,或者胡乱编造的。出现这种情况,几个曾经在一起玩耍的朋友,转眼间就会因此和别人吵架,跟别人有了矛盾,甚至成了互相憎恨的“敌人”。

  

  二

  借宿时间较长、和我关系最好的闺蜜有两位:一位是和我同年的张林侠,一位是小我两岁的张斌阁。

  林侠的父母孩子少,她是老大,下面有一个弟弟。加上她父母,全家才四口人。可是她家的房子却和我家一样多,都是一座厦房加一栋门房。那时她弟弟小,和她父母一起睡觉,她一个人单独住一个房间。我去她家借宿,她母亲也很高兴,觉的我可以给她女儿做伴。

  我叫林侠的母亲“竹姑姑”。竹姑姑性情温和,说话不紧不慢。她经常跟我们聊天,感觉像同龄人,很贴心。每天晚上,喝过汤,收拾完东西,我就直接去她家。一进门,竹姑姑很热情,跟我聊几句天,然后就忙着做事去了。有时候,竹姑姑要用缝纫机,缝纫机就放在我们俩住的房间里,竹姑姑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和我们聊天,大家都很开心。

  在林侠家借宿,我母亲也高兴。放假都回家,母亲担心孩子多,被子少,都住家里太拥挤。我出去借宿,被子问题就解决了一些。而我住在竹姑姑家,不用两个人合盖一张被子,我可以单独盖一张被子。况且,竹姑姑家的被子里面都比较新,被里也没有浆洗,被子里的棉花又柔软,盖在身上软和舒适。那时候,我喜欢将被子卷成筒状,睡觉时慢慢地钻进被窝。感觉这样睡觉很安全,很踏实。晚上关灯以后,我们俩人就随意聊天,无论说到什么话题,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一间单独的房子,一张干净整齐的大土炕,就我们俩人,真是自由自在。冬天的夜晚,竹姑姑早早地将土炕烧的热乎乎,都不用我们操心。夏天天热炎热时,竹姑姑就给我们换上薄被子,将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农村那个年代常见的虱子、跳蚤、簸箕虫等,在我们住的房间里,统统消失了。

  

  三

  在林侠家借宿,小学初中阶段比较多。后来,林侠没有上高中,早早去县城工作了。高中阶段放暑假时,我还是到闺蜜家借宿,这位闺蜜就是张斌阁。

  斌阁家和我们家是斜对门。每天都要见几次。她家人多,但是她家房子也多,除了门房,有两座厦房。斌阁的母亲,我叫她“同鞮娘”,因为她娘家是西同鞮村。同鞮娘的个性和竹姑姑相反,是一位风风火火、说话干脆利落的人。斌阁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女孩就她一个,所以她在家中备受宠爱。我去她家借宿,同鞮娘也是特别高兴,因为我去了她女儿高兴。女儿一高兴,做母亲的当然开心。

  在斌阁家借宿,住的也很舒服。同鞮娘聪明能干,持家有方,被子褥子拆洗的干干净净,房间东西摆放的整整齐齐。和斌阁在一起,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她比我小两岁,感觉情同姐妹。

  上百良高中时,她比我低一级,我们俩人都住校。为了能长时间地和她呆在一起,我干脆搬到她们班女生宿舍住。那个时候,每个班的宿舍都是大通铺,有多余的位置,老师也不管这些事,只要不出什么问题。她们班的女生好像不到二十个人,对我也很友好。所以,放假的时候,我们俩还是想住在一起。

  上了高中,学到的知识多了一点,发现我们俩的共同话题更多了。从对一件事情的看法,对什么东西的喜好,到课本上学到的新知识,还有社会上流行什么歌曲,最近看了什么电影,以后想考什么样的大学,将来我们的理想等,都是我们聊天的话题。后来,我考上了师大,第二年她高考,填报志愿时,她也填了同一所学校,就是还想和我在一起。只是阴差阳错,她接到了天津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在斌阁家借宿,有两件事特别难忘。

  一是放暑假时,村里有个小伙子,晚上在村头的涝池里游泳,不幸溺水而亡。打捞是在第二天中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俩正好在涝池旁边闲逛,忽然看到一群人在忙活,无意中,亲眼目睹了那可怕的一幕,也看到了在场人们神色的异样,听到了他的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长时间的恐慌。

  那天晚上,我们俩猫在房间,想起白天恐怖的情形,胆战心惊,吓的睡不着觉,更不敢出去上厕所。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在慌恐不安时,斌阁突然大声呼喊:“妈,妈,我害怕!”

  犹如神仙念咒语,话音刚落,同鞮娘就出现在房间。“不用怕,把这把刀放在席子底下!”

  我定睛一看,才发现同鞮娘手中真的拿着一把长长的马刀。她迅速揭开炕席一角,将马刀平放在席子底下。接着又笑着对我们说:“好了,你们不用怕,这把马刀是上一辈传下来的,听说这把刀杀过人,放在席子底下,能镇邪!”

  那把马刀,样子和家里厨房用的切面刀很像。黑乎乎的,看着同鞮娘把马刀放好,感觉刀身有点厚重。也许比切面刀要大一点。后来看电影,看到从前骑兵打仗时,有些士兵手里拿的大刀,大概就是那个样子。

  同鞮娘又陪着我俩上厕所,看着我们上炕后躺下,说:“不要关灯,有刀在,你们就不怕了。”

  同鞮娘走后,我看见放刀地方的席子突起了一点点,我们俩稍微镇定了一些。至于那把刀,我们俩再也不敢看。我心里想着,但愿这把刀真的有驱邪镇魔的作用。然后我们就转换了话题,至于聊了什么,现在都不记得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夜没有关灯。不知道是放在席子底下的那把刀起了作用,还是一到夜晚,孩子的瞌睡真来了,俩人倒是一觉睡到大天亮。

  还有一件难忘的事,就是亲眼目睹了她家的大黑马生小马驹的过程。

  也是暑假的一个傍晚,斌阁悄悄地对我说,今晚她家的大黑马要生小马驹了。听到这话,我心里就期待着,但愿能看到小马驹的出生。

  天刚刚黑,那匹大黑马就躁动不安。斌阁的父母就轮流守在马的身边,留意马的动静。过了一会儿,马躺在地上,不断地扭动着身子,看样子很痛。我们俩都不敢靠近,只是在旁边看着。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听到大人说:“要生了,赶快!”斌阁的哥哥将马灯提到马跟前,大人忙着帮马接生。还没过几分钟,小马驹就生出来了,躺在地上。大人用布把小马身上的脏东西擦干净。我这才看到,一匹黑色的小马驹在地上蠕动着。转眼之间,那小马驹就撑起前蹄,头抬起来,试图站起来。看到这种情形,我很担心,它能站起来吗?谁知正在我纠结这个问题的时候,试了两三下的小马驹,真的站起来了!

  动物真的神奇啊!出生才几分钟时间,就能站起来行走!

  看到小马驹站起来了,走到母马身边,母马也舔舐着小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开心极了!

  这匹小马驹的出生,斌阁的父母自然高兴!在那个年代,一匹小马驹,精心饲养一年半截,就可以卖个好价钱,家庭财富自然就增加了。当然,天上不会掉馅饼,喂养牲畜,需要勤劳细心又有耐心的人,需要付出许多心血的。而斌阁的父母,在改革开放初期,承包了村里的砖瓦窑,夫妻同心,吃苦耐劳,将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真是天道酬勤啊!我相信,他们喂养的小马驹,很快就会长成健壮活泼的马儿!

  

  四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条件不是很好,但是邻里之间,常来常往,关系很是亲密。而现今的社会,物质丰富了,邻里之间却没有多少往来,人们隐私保护的意识强了,边界感强了。特别是在广东,一般的朋友,根本不会去别人家里,更不会想着去别人家里借宿。出门办事,酒店宾馆都可以住,省事又不欠人情,大家都乐得轻松。如果想聊天,在外面找个饭店,吃东西聊天两不误。要不去公园走走,既锻炼身体,又欣赏美景。

  工作以后,我和闺蜜们各奔东西,相距千里。现在,各忙各的事情,想见一面都难。有时想起来,微信上聊几句,知道对方平安,就各自安好。然而,我依然怀念那个在闺蜜家借宿的年代,更是怀念和闺蜜在一起,那种志趣相投,心思单纯,无话不谈,心意相通,亲密无间的美好时光。

  

  二〇二五年二月十四日星期五

  

《借宿往事(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