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罗驿古村出来,我们前往澄迈美榔姐妹塔。
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姐妹塔位于澄迈县金江镇美榔村,是海南省现存古塔中修建年代最早、建筑特色最鲜明的一座石佛塔,始建于元朝,也有专家认为始建于宋朝,无确切资料记载修建时间。
看到有建于宋元时期的石塔,我很感兴趣。
免费景点,我们到门口时,外面已经有不少车辆,里面也有不少人,比永庆寺、罗驿古村的游客多。
在双塔门前,有一块保护碑,上面文字说明,1996年,美榔双塔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站在景区门外,一眼可以望见两座并列的石塔。走进去,有一条笔直的火山石石板路,路的两边,有火山石砌成的半人高石墙。路边,有人摆地摊售卖水果、当地小吃、气球风筝之类玩具等。跨过景区门,眼前出现一座石桥。石桥横跨水池,将池水分作两半。
石桥右边、水池旁边的木牌子上,有文字介绍,说石桥从前叫“买榔桥”或“美榔桥”,是妹妹陈善长出家后当尼姑后捐助建成的。2008年,在美榔双塔之间,文物专家进行发掘时,发现此石桥。根据资料记载,它是海南岛境内迄今发现的、修建年代最早的人工石桥。
放在现在,这座石桥的样式和建筑规模,都是再普通不过:大概有三四米宽,八九米长,桥面铺砌着火山石石板。桥面两边,有石头砌成的、不到半米高的石质护栏。护栏横向的石板,可以当作板凳坐下休息;护栏的立柱,是四方形石柱,看起来古朴方正,简单结实。宋朝人修建的石桥,距今已经有将近八百年历史,现在依旧坚固耐用。眼前来来往往的人们,还可以在上面自由地行走,古代人们建筑石桥的智慧,不得不令人叹服!
石桥的两边,各有一方水池,应该是放生池,两座石塔分别建在那水池之中。抬头仰望,石塔与椰树,耸立于蓝天白云之间,美伦美奂;低头俯视,池塘中的鱼儿来来往往,沉浮上下,自由自在。水池表面,有斑驳树影,随着水面波纹和亮点一起晃动,让水池中游动的鱼儿看起来更奇幻。
二
美榔双塔之间相距大约20米,都是用当地的火山石建造。也许是因为塔身建造在池水中,所以双塔的台基座大小,相对塔身来说,又高又大,并且是用悬臂梁连接到台基顶面的。在台基和悬臂梁的周围,修建有石质护栏。石塔基座和地面之间,有石阶连接,石阶两边同样有石质护栏。人如果想走到石塔基座上,登上台阶走上去即可。两座石塔身上,各有相轮和塔顶宝珠。
站在景区门口处,石桥的左边,是姐塔。姐塔呈六角形,共六层,是仿照木构楼阁样式的石塔,都是用火山石建造。塔身有四层楼那么高,塔基是双层。石塔基座处的石龛内,有姐姐的雕像。石桥的右边,是妹塔。妹塔是四方形,共七层。塔身的第一层,有妹妹灵照石像。塔的高度、形制都和姐塔差不多。只是妹塔的基座是须弥座。基座四面,有佛教故事和一些动物浮雕;塔基四角,雕刻着金刚力士托举塔身的形象。
两座塔身的一二两层,建有石廊。廊内有神龛,里面有一些的石像,但是石像却完全不同。在姐塔石廊的神龛里,供奉的都是世俗人物雕像:有的头戴盔甲、两手叉腰的武士;有的头戴巾帻,双手捧物的文人;也有的双手紧握、坐姿谦恭,好像是仆从的人物形象。在妹塔廊内的神龛里,供奉的则是观音菩萨、释迦牟尼等佛教诸神的石像,此外塔身四周还雕刻有麒麟、狮子、老虎、大象、白马等瑞兽形象。
双塔的建筑工艺都非常精巧,所有的石条都采用榫眼凹凸相接,没有用任何粘合剂,看起来浑然一体。就连塔上的斗拱构造,也是采用火山石条作为材料。这种独特的建筑方式,堪称一绝。
总的来说,姐塔的样子丰满一些,浑然敦厚,仿佛有着长姐的风范,守护着妹妹;妹塔看起来纤细一些,灵巧轻盈,仿佛被姐姐呵护的苗条可爱少女。姐妹两塔相望并立,交相辉映。看着双塔,我感觉到这姐妹二人,应该是情谊深厚,和谐相处。她们时时凝望着对方,长久地守护对方。在双塔周围,有不少高大耸立、姿态优美的椰子树,在春风中摇曳,婀娜多姿,似乎要和双塔争相比高,又恰到好处地装点着双塔周围的景色,美丽和谐又自然。一阵微风吹过,塔檐上的铜铃就发出响声,清脆悦耳,宛若天籁。
在双塔旁的大榕树下,竖立着一个赑屃驮着的玄武岩石石碑。石碑上,原先有近千字的雕刻碑文,由于天长日久,风吹日晒雨淋,碑文早已经漫漶不清,无从辨认。
春风骀荡,景色优美,又是和闺蜜以及她姐姐同游,难得的相聚。游览景物的同时,我们随意聊天,非常开心。这一天,我们拍了不少照片,单人的,合影的,远景,近景,让照片帮助我们记住这美好的时刻。
三
拾级而上,走到基座上,来到塔身前,凝视着那历经岁月磨砺的火山石,黢黑锃亮。双塔石头缝隙和凹陷处,有一些青苔。除此之外,岁月的磨砺,时间的流逝,仿佛在这双塔身上并未留下多少痕迹。塔身的廊檐之间,有几只白鸽飞出飞入,咕咕地鸣叫,仿佛在相互应和;白鸽在空中盘旋一会儿,然后又静静地站立在塔檐上,这里就是它们舒适的家。小朋友喜欢那些灵动的鸽子,叽叽喳喳叫喊着。而鸽子呢,大概早已习惯了这么多人,看多了这种吵杂的场景,我行我素。台阶对面塔身底座处,有人放了一两束鲜花,也有人在此烧香祭拜。看来,现代的一些人们,已经把这对姐妹当作神仙一样祭拜了。
至于建塔缘起,明代《正德琼台志》有相关记载:元朝时,生活富足、家道殷实的陈道叙,有两个女儿。长女灵照出嫁,小女善长坚信佛教,出家做了尼姑。父亲为了给两个女儿祈福,也为了顺从女儿的心志,慷慨捐献一千缗,建造了这两座石塔。那个年代的一千缗,相当于现在的百万巨资。因为双塔位于澄迈县美亭乡美榔村,因此人们又称作美榔双塔、美榔姐妹塔。
从宋元时代到今天,已经过去八百年了,建造双塔相关的人和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这两座巍峨耸立、工艺独特、雕刻古朴、样式精美的石塔,却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了,供人参观,供人祈福。正是因为这双塔,我从中看出了父亲爱女护女的心思,也看到了小女儿崇信佛教的虔诚。说真的,我很欣赏这位父亲,爱护女儿心切,舍得拿出这么多钱帮助女儿。我也羡慕敬佩两个女儿,羡慕她们有这样深爱着自己的父亲,为她建塔纪念;敬佩她们对信仰的执着,捐桥修路,慈悲为怀。
明朝成化年间,进士唐绢寓居澄迈时,曾经游览过双塔,写了一首《七律·美榔双塔》:“西竺原为舍利天,移来琼岛尚依然。魁奇两汉争雄日,丽美双乔并立年。雁带晴岚过绝顶,月留清影蘸前川。白云已去伊谁主,白草无人满地芊。”
可见,在明清时代,此处已经是一些文人雅士旅游的一个景点了。“魁奇两汉争雄日,丽美双乔并立年。”在唐绢的笔下,巍然耸立、建构之美的双塔,竟然可与太阳争雄,可与二乔媲美!唐绢游览之时,青草萋萋,满目荒凉,人迹稀少。而今天的景区,却是游客济济,热闹非凡。看来时代不同,景点气象也迥异。今天,我们虽然没有看到诗人所见大雁飞过塔顶的情形,却看到了白鸽自由翔集于塔上的悠闲自在,不枉我们来此一游!
参观过双塔,走过一座石香炉,有一处古庵遗址。据说这是仙寿庵的遗址,相传妹妹灵照就是在此出家修行的。待她圆寂之后,人们就把这里叫做仙寿庵。
顺路继续前行,有一眼泉水,叫姐妹泉。景区在此处修建了一个蓄水池,将泉水收入其中,据说这泉水是冬暖夏凉。我看见有两个小男孩跳进水中,嬉戏、游泳,周围有许多人观看,也有当地的小孩子在旁边玩耍,很是热闹。泉水的旁边,有两个泉眼井井口,一个是六角形,一个是正方形。我想,这是否要和姐妹塔的形状保持一致呢?如果是,那六角形的井口就是姐姐的,正方形井口的当然是妹妹的。此处的泉水井水都很清澈,井里还有鱼儿在游动。
四
走出景区门,右手边有一条路,通向美榔双塔博物馆。在博物馆的右手边,竖立着差不多一人高的两块奇石,蹲坐在小小的石座上。奇石表面斑驳,究竟像虎还是像豹,我也说不清楚,据说这是村民供奉的护村神兽。村里人相传,姐妹灵照的善行,感动了上天,玉皇大帝就派遣了这一对神兽下凡,帮助人们守护村子。博物馆里面,有两三块石碑,上面没有字迹,碑座是新做的;还有一些石凳、石墩、石臼、石柱、小石塔等,上面雕刻着花纹。博物馆玻璃橱窗里,介绍了双塔修建的情况,双塔上的雕像等,也展示着从姐妹墓穴中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
等我们从景区出来,外面的人和车子更多了,就连我们的车子也被人家堵在里面了。好在司机在车上留了电话,打过电话,三五分钟人就到了。难怪在景点拍照都得留意,人太多,谁都不想和不认识的人拍合影。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一部石头的史书,是社会历史演进的里程表,是人类各个时期和世界各族人民聪明睿智和艺术创造的丰碑。”今天,我们有幸参观了这古老而又精美的姐妹塔,对于这种说法,我十分赞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那些由人类智慧设计的、用勤劳双手创造的,雄奇瑰丽、多姿多态的建筑艺术精品,巍然矗立在广阔的大地上,闪闪发光,熠熠生辉,它们的身上,记录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留下了人类活动的种种痕迹,是人类文明中发展中无比璀璨的瑰宝。在这海岛一隅的美榔村,就有这样一颗建筑艺术中闪亮的瑰宝——美榔姐妹塔!
但愿这颗闪亮的瑰宝安然矗立,交相辉映,永远明亮!
二〇二五年四月十六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