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门儿就有了浓浓的年味儿,忙碌了一年的乡亲们,早早就开始赶年集备年货。每一个年集都是那么热闹,烟火味儿十足。小时候,我最向往最热衷的就是跟着父亲赶年集,看集上乡亲们喜气洋洋讨价还价,看父亲赶集回来满载而归,看母亲迎出门时一脸的欣喜和满足。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每赶年集时,我平时渴慕已久得不到的东西,都可以在年集上收入囊中。比如一个心心念念的漂亮的发卡,再比如一本盼了很久的连环画,又比如跟邻家一样的花外套。
等到腊月二十三,忙年正式开始,而忙年的第一件事总是从打扫卫生开始。 我们在父亲母亲带领下,全家动员,全副武装将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旮旮旯旯彻底清扫一遍,看着焕然一新的家,灰头土脸的我们总会露出舒心的微笑。用现如今的话说,那叫累并快乐着。
之后,村里开始有人家三三两两地杀年猪。一大早,主妇们总会给自己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猪再吃最后一顿饱饭,看着不识愁滋味的猪贪婪的吃相,主妇们露出怜惜不舍和满足,而当壮汉们吆五喝六将猪逮住台上案时,主妇们的心也总会狠狠地疼上那么一下。
杀年猪这活计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干的,好像每个村子里都有干这活的“专业人士”。我们村里的杀猪能手是村东头的三大爷。记忆里,三大爷皮肤黝黑,五大三粗,力大无穷。两三百斤的大肥猪,三大爷三下五除二就可独自掀翻,而且大气都不带喘的。
在几个壮汉的帮助下,肥猪被抬上案,三大爷撸胳膊挽袖,不顾大肥猪高分贝刺儿的尖叫,谈笑间朝猪脖子就是一刀,动作那叫一个干净利落。手起刀落,但见红光一闪, 鲜血喷涌而出,哗哗流进早已准备好的大盆里。瞬间就是鲜红的一盆,那颜色, 很刺眼。一套操作下来,引得围观的人一片喝彩。
而这场景,我是战栗着从捂着眼的指头缝里看到的。
猪杀好后,主人家就会在十字街开张卖肉。买的,卖的,还有看热闹的,总会有那么一大堆人。而猪肉,猪血,猪杂碎也总会各得其主。
待各家飘出肉的香味时,也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刻。母亲将肉捞出放进“斗盆”里端出来时,我们姊妹几个早已围在桌子旁拭目以待,只等母亲分骨头啃。那种浓浓的肉香,无以言表。
二十六,蒸馒头。每一家在这一天都要开始蒸很多的馒头,还有花糕。从早到晚,一锅接着一锅,直到把家里的大筐小筐都盛满。记得邻家姐姐玉娥、青梅她们最烦蒸馒头这天,因为一蒸馒头她就得在家烧火,不停地烧,一天不都能出门玩。我对这天是没什么感觉的,因为母亲从来不用我烧火,我也不会。相反,我倒是很喜欢看母亲蒸出来的又白又暄的大馒头,以及各种各样的花糕。
二十八,贴花花。老家人将贴春联叫做贴花花。过去的春联,很少买,差不多都是自己写。在我们村里,父亲算得上半个“秀才”,那时候街坊四邻的春联顺理成章地大都由父亲书写。每一年春节,街坊邻居们早早就将买好的红纸送到我们家请父亲帮着写春联, 而父亲也乐得帮这个忙。待各家喜气盈盈地拿着春联千恩万谢时,父亲脸上也乐开了花。
后来,我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毛笔开始为乡亲们写春联,看着乡亲们的羡慕和赞美,父亲脸上露出的除了满足和欣慰还有满满的自豪和骄傲。
贴春联总是孩子们很乐意干的事情。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总是抢着帮父亲贴春联。一大早,母亲用白面熬了浆糊盛到碗里或小盆里,弟弟抢着端了盆,我则拿着父亲写好的春联,跟着父亲将所有的门都贴上,再看父亲在院子里贴上“满园春光”、在大门外贴上“出门见喜”;之后,跑出去看别人家的春联,并跟小朋友比谁家的春联多。
年三十儿是既让人兴奋又叫人心焦的时候。明天就是新年了,大人已经把明天要穿的新衣服拿出来放在了床头,可是非要等到明天才让穿,而且,这天还要拼命地包饺子,把年三十到初五的饺子一下子都包出来。记得母亲每年都和一大盆面,全家动员,擀的擀,包的包,即使不会擀也得做点相应的活计,总之谁也不许出去。听着街里断断续续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和弟弟心急火燎怨声载道。
除夕,每家都会将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吃团圆饭。记得每年的年夜饭,父亲和叔叔总会让奶奶坐在堂屋正位子上,然后带领全家给奶奶敬酒,等奶奶笑眯眯地一饮而尽后发话,我们几个孩子方可一哄而散跑出去玩。小点儿的孩子则等着大人们吃完饭后才跟着大人提着或自制或购买的灯笼到街上汇合。彼时,大街上各种各样的灯笼构成了农村大年夜一道独特的风景。
年初一,母亲披星戴月早早起床下好饺子,然后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并催促着赶紧吃完,先给自家老人拜年,之后再和婶子大妈们一起走街串巷去别家拜年。路上,无论见了谁,大家都会笑呵呵地说上几句吉利话,即使平时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了点不愉快而彼此不怎么搭腔的人家,也会趁新年之际“一笑泯恩仇”。
等到转了一圈儿,孩子们口袋里已经满满的都是核桃或糖果之类的小食品,这时天才差不多大亮,小朋友们忙着比谁要的东西多,母亲们则赶紧回家做新年的第二顿饭。饺子下好,不管饿不饿都得吃,而且奶奶还总要我们每个人都要吃四碗,说是“四平八稳”,图个好兆头。其实四碗谁都吃不下,那就按奶奶的意思每碗哪怕只盛一个,只要够四碗就行。我们总会笑着让奶奶满意。
吃了饭,孩子获了解放似的又一溜烟跑出去疯玩,大人们也便松了口气,收拾好碗筷各找各的乐趣,开始一年当中最舒心最轻松的日子。 初一到初五,大人们是什么活也不用做的。直到过了初五,才开始陆陆续续干些需要干的小活计。再过几天,又到了元宵节。在我们老家,相对于年,元宵节算不得大节日,但也相当隆重,算是给年做个圆满的了尾。
元宵节一过,年才算是真正过完,人们也便开始了新一轮的希望,新一轮的忙碌。
……
如今,条件好了,尽管新年将至也再不用忙忙碌碌备年货了,超市里转一圈,吃穿用一应俱全就带回了家,甚至,很多人已经开始将年夜饭订在了高档酒店,方便之极。 然而,方便倒是方便了,可年味儿却越来越淡了。
我还是怀念小时候忙忙碌碌的年,怀念小时候过年那浓浓的烟火味儿……
怀念那时的年(散文)
《怀念那时的年(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有机农业(散文) ——散文首发
NEXT ARTICLE我为小城赛事呐喊(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