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陪着母亲去看病(一)

2025-04-23 15:19:41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二子,我不想活了,真的一点也不想活了。”我去母亲家时,母亲坐在炕床中,用扑克算卦。父亲看着母亲的后背,听着音乐盒子里播放的二人台。母亲见了我,扔掉了手中的扑克,旋转肥胖的屁股,脸朝我说。

  我笑着说:“活着有多好,咋就不想活了。”

  母亲沉下满是黑斑的胖脸说:“活着浑身难活,不是这疼了,就是那难受了,没一点舒服,活得有甚意思了。”

  “哪个人没有点小毛小病。”我笑着说。

  “你是不知道,像我这么大岁数了,你说活得有甚意思了。”母亲说

  “那也是活着好哇。”我说话声越来越高。

  父亲双腿跪坐在炕床上(他屁股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用这个姿势,一坐就是半天。他的这个坐法,是古代人的坐法。我奶奶就这样坐,没想到父亲也延续了下来),有些发呆。他的舌头在嘴里动着,舔着没牙的右上牙床,小眼睛通红发亮,痴痴地笑着说:“还是活着好哇。”

  “你好好活着,活上100岁。”母亲呛父亲一句。

  父亲还是痴痴笑着,没说话。母亲脸上有了恼色。

  家里有点零乱,靠墙是两卷被子,一台海尔制氧机;窗台上,是装在塑料袋中各种药盒子。桌子上,食品和药堆放在一起,最多的是药,正在变质的是水果、蛋糕。

  “你们现在躺在炕上,每天都在挣钱,你们说,这有多好。”

  我知道,父母能挣退休费,也是他们活着的动力。我用手机加了一下父母的工资,除以三十天,每天280元。

  我对父亲说:“你们睡一晚上,就挣280元,你看有多好。”

  母亲耳朵聋,我只好对着父亲说。父亲虚91岁,母亲虚86岁。

  昨天下午,我来到母亲家,在玻璃走廊里(母亲的屋外,为了冬天保暖,加盖了一个玻璃走廊),悄悄从窗子向屋里看,见父母正在大床上睡觉。母亲面朝窗子,嘴“噗、噗”地呼气,父亲面朝母亲的后背,也睡得正香。我在走廊里站了一会儿,没有打扰二老。想到父母这么大年纪,仍然健在,是我们家多大的福呀。

  今天上午,大哥打来电话,说母亲身上没劲,想输几天液。

  我睡起午觉,先去连襟店里闲聊。我知道父母午睡的时间很长,不想过早去打搅他们。

  我见到母亲后,听母亲这样说,心里满是悲凉;回家的路上,我想到父母一天天老去,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终点,心里的苦涩,难以言说。母亲真的能坦然面对死亡吗?我不相信,哪有不怕死的老年人呢?母亲的话,是对自己病痛的一种感叹吧。母亲说到“死”这个字,我总是在躲避,总觉得那一天离母亲还很远,但想到母亲的年纪、身体情况,有一种说不清楚的难受感觉,在心里涌起,也更加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我和妹妹通了电话,说明天带着母亲去社区医院,离家近,好照顾。

  社区医院的血常规化验结果出来后,头发花白的刘大夫把我叫到医办室,他满脸严肃看着电脑,对我说,你母亲的血小板数是7,正常指标在125-350之间,你母亲的指标太低了,这很严重。我表面点头,但没往心里去,一个小小的社区医院,检查难道没有差错吗?

  上午在社区医院,母亲只输了一瓶液体,输完液后,我们就把母亲接回了家。下午妹妹打来电话,说刘大夫叫她去医院,签了母亲病危通知;并说母亲的血小板太低,很危险。我说医院小题大做,不想承担责任,明天不是再做一次血常规化验吗?等明天的检查出来,和今天的对比一下,说不定是误诊。当天夜里,我睡得很安稳,对母亲的血小板过低,一点都不担忧。

  第二天,社区医院血常规检查结果出来后,母亲的血小板数还是7。我慌了,打电话给县医院温大夫,她常给母亲看病。我说了母亲血小板过低的情况;妹妹也把检查结果拍了照,通过微信发给温大夫。温大夫说,你母亲的情况相当危险,建议我们来县医院血液科,她给我们联系血液科的主任。

  我和妹妹带着母亲,忙着去县医院。在车上,妹妹把母亲的化验单,发给了她的同学,鄂尔多斯康巴什医院内科主任刘丽。刘丽建议我们去包头或巴彦淖尔市医院,因为病情相当严重。我们到了县医院,已是下午5点30,血液科主任已经下班,留一个年轻大夫接诊。大夫粗略看了一下我们的化验单,说主任留话,让我们去市医院。那里的资源多,血小板好找,县医院资源少,半个月也找不到一份血小板。

  从县医院出来,我给三弟打了电话,说了母亲的情况,让他和我们一起去市医院,人多了,遇着危急情况好商议。再说我开车技术不行,天快黑了,他来开车。

  110国道路况很差,三弟开得快,车颠簸摇摆,母亲闭眼躺在放低的副驾车座上,我探头看着母亲,觉得母亲并没有睡着。

  “前几天妈妈说浑身软得没劲,我还以为是缺钾了。”我说。

  “嗯,是软得厉害了,去卫生间几乎是趴着走。”妹妹说。

  “我们真太大意了,太大意了。”我和妹妹开始互相自责。

  母亲浑身无力有一段时间了。母亲发软,我们以为母亲缺了营养,从弟媳亲戚开的门诊里,购买了高蛋白口服液、冬虫夏草粉,配合着喝,一个疗程喝六天,每个疗程过后,母亲就可以精神几天,腿上也有劲了。母亲喝了三个疗程,停了营养液,几天后,腿上越来越没劲,我们才去社区医院治疗。这不是我们做儿女的失职吗?

  我和妹妹自责过后。我突然想到姑舅妹夫得的也是血液病,他们的女儿也在市医院上班,我忙打电话给姑舅妹子翠翠。我说完母亲病情后,她建议我挂急诊,并说我母亲这么大岁数了,血小板这么低,随时有出血的危险,上下车千万不能碰着,她问了我母亲大便的情况,担心内出血。我说我母亲便秘,这两天痔疮又犯了,没发现内出血。翠翠问我们是不是在120急救车上,我们说自己开车。翠翠详细给我指了市医院急诊的路线,她的话语中带着急切,关心。翠翠的话暖着我们的心,更增加了我们的紧张。

  110国道每隔一段距离,就有限速80的区间测速段。我们心里都想让车快点跑,又担心超速罚款。我不停探头看母亲的表情,母亲很平静,躺在车座上,闭着眼睛。妹妹表情凝重,眼睛直视前方;我知道妹妹胆小,她很担心母亲,就对妹妹说,看母亲的样子,也不太严重,不会出现危险。母亲耳聋,我们谈话不必太小声。

  天已经黑了,顺着导航,我们的车穿行在巴彦淖尔市马路的车流中。

  市医院急诊科的广场上,有三辆120急救车的顶灯闪动,有两台后门开着,看样子是刚把病人送来。还有一排急救车,整齐停着。三弟去停车,我和妹妹搀扶母亲下车,先让母亲站了一会儿,稳一下身体。我们本想租个轮椅,一看急诊科大门不远,就扶着母亲慢走。母亲走几步,就站着喘一会儿气,再走几步,又站着喘会儿气,二十多米的路,母亲歇了四五次。母亲矮胖,1米5的个子,有150多斤,圆乎乎的,软得像个面团。我扶着母亲软弱无力的胳膊,抬头看了一眼灯光污染后的天空,真想流泪。人老了,为什么会这样软弱无力呢?

  急诊室内,抢救病人的护士都穿着深绿色衣服,护士全身坚硬,失去了女性的柔软,成了一个个冷漠中性的人。晃动的深绿,让我们的心提了上来,收得更紧了。我问了一位在工作台后面站着的护士,才知道要看急诊,先挂急诊号。我去挂急诊,三弟和妹妹扶着母亲走向一个病床。挂号回来,母亲已经躺在病床上,护士接了我的挂号单,简单问了我病情,我把五原县社区医院血常规检查单给她看,她看了后,给一个医生打电话,并说一会儿大夫会下来;她安排一个护士给母亲做心电图。急诊室的病床几乎躺满病人,七八个护士都小跑着工作。陪病人的家属更多,每个病床前都围着一圈。大夫、护士拉上帘子检查时,家属们总是从帘子的缝隙里探头向里面看,想知道自己亲人的情况。挤不到帘子跟前的家属,徘徊在帘子周围,都是着急严肃。穿白大褂戴口罩的医生,来到各自接诊的病人前,简单检查后,招呼着护工,就推走了病人。病人有推走的,也有刚从急救车上推来的,进进出出,急诊室门口总是挤着人。

  有一个脸部浮肿的老太太推了进来,儿女聚了一大圈。老太太个子不高,也是个圆乎乎的胖子。她亮白的肿脸,薄得像一张透明的纸,包着下面流动的液体,细细的血丝转着弯,爬在脸上,眼睛挤成一条缝。老太太病床挨着我母亲的病床,我问她的儿子,听说他们是五原县塔尔湖镇的。

  在等大夫来时,母亲说想大便。母亲因为便秘,已经有四五天便不出来了。她想去卫生间,不管情况多么急,我们一刻也不能怠慢。卫生间在急诊外面,我和妹妹扶着母亲,沿着急诊室外的走廊,靠着墙走。母亲走几步,便扶着墙喘一会儿气。卫生间的一个男人出来后,我们扶着母亲进去,一看,这是个蹲便坑,不是坐便。这时的母亲,哪有力气蹲着大便。妹妹留在卫生间,帮母亲脱裤子,从背后抱着母亲,两手提着母亲的胳肢窝,母亲才蹲下。卫生间太小,两个胖子在里面,门关不紧。母亲上卫生间的时间长,有内急的人过来,我守在卫生间外,只好不停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有个老太太在方便。”

  妹妹累得满脸通红,抱着母亲后腰,从卫生间出来。我接住母亲的胳臂,扶母亲靠在墙边,妹妹把母亲没提到位的裤子,又整理了一遍。自己才长长舒了一口气。我一想到,妹妹刚才在这狭小的卫生间,这么长时间提抱着下蹲的母亲,那要多大的毅力呀。她顶着难闻的味道,帮母亲擦拭,穿裤子,真是感激妹妹的孝顺。我又想到自己没有女儿,假如自己的爱人年老后,遇到儿子不方便处理的难堪事,咋办?

  “大夫什么时间能来。”回到急诊室后,我问接待过我们的那位护士。

  她眼睛扫了一下四周:“电话已经打了,一会儿,一个留着寸头,叫刘燕的大夫会来。”

  我不明白,她为什么特别强调留着寸头。我觉得这个刘燕应该是个男大夫,特别问了一句护士是哪个“燕”,护士说燕子的燕。寸头,刘燕,让我一头雾水。

  刘燕大夫来了,个子不高,留着寸头,脸微黑,小花眼,眉毛纹过,留有浅浅的红色。刘燕大夫简单看了五原县社区医院的化验单,说:“这么大岁数了,血小板这么少,随时有出血的危险,送入重症监护室。”

  我们扶母亲上了护工推来的病床,拐过一个昏暗的小过道,出了双扇铁门,来到一个空旷大厅。护工推着母亲,病床轰隆隆地响,我们扶着病床两侧,帮着推床,母亲看一眼这边的两个儿子,又看一眼那边的闺女,一脸的疑惑。进电梯后,灯光直照母亲的脸,母亲闭上了眼。

  刘燕大夫按了重症监护室门铃,出了两个满脸凝重的护士,推着母亲向深不见底的重症监护室里走,我想探头看一眼母亲,没看清母亲的脸,母亲已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

  

  (原创首发)

《陪着母亲去看病(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一瓶可乐(散文)
  • 全家总动员(散文)
  • 婚姻·小说(散文)
  • 居士菩萨的故事(散文) ——西游记与禅宗系列
  • 童年时光(散文) ——我的回忆录一
  • 来我家吃派饭的人(散文)
  • 曲江探窑(散文)
  • 麻花辫子(散文)
  • 暖冬的雪(散文)
  • 不听话,对着干(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