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3日夜,西藏自治区那曲市下了一场小雨,室内外气温居然如冬天一般寒凉。那曲市海拔4500米,是我们“川进青出”之行住过的海拔最高的城市,也是从西藏回返路上的第一站,“川进青出”将要从这里出发,沿109国道,也就是我们常说到的青藏线,奔向青海省的格尔木市。
从四川方向的317、318国道进藏自驾游,大多选择由青海省离开西藏,因为从四川方向进藏是渐进式的,是慢慢地逐级爬高,而且还会经历上上下下多次的适应性锻炼,然后才登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样一来,我们的身体机能,还有心理的承受力,都会在一次又一次短时间的尝试中得到锻炼,提升,最终适应了高原的环境,从而,大大降低了所谓“高原反应”的风险。而青藏线109国道就不一样了,从那曲到格尔木,要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山口和海拔4776米的昆仑山山口,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一路上几乎全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运行,而且,全程830公里,需要15-18小时的车程,几乎是一整天,持续时间长,因而,对人们身体低压缺氧的抗受能力,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害怕“高反”的降临,住进一家庭旅店,只在旅店附近一家小店草草吃过晚饭,便早早休息了。没敢出门,没敢运动,没敢洗澡,连脚都没洗,伴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早早入睡,只等来日一早出发,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24日凌晨6点,天色微明,小店静悄悄的,主人的鼾声均匀地在大厅回荡。我们轻轻打开后院的小门,小雨还在下,四周模糊在混沌的雨雾里,高原的寒凉,让我们不由自主地裹紧了冲锋衣,然后钻进车子,向雨雾弥漫着的109国道进发。
车子驶上109国道,雨停了,但雾气弥漫,只有眼前的一道柏油马路,在昏黄的雾灯里白亮亮的,周围的草原、山峦、河流都迷蒙在白茫茫的雾色里,马路中间的黄色标识,在雾灯的照射下异常分明。路上行车稀少,偶尔碰到的,也多为体型庞大、蛮力十足的重型大卡车,从它们铆足了劲头“哼哼”的气息里,你可以料想它们的艰难与憋屈——老牛掉到枯井里——有劲使不上呀。车不多,但速度却提不起来,常年冻土层碰到夏季的雨水,再加上载重车辆的碾压,早就让本来就脆弱的柏油路面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坑坑洼洼,处处积水,车行其上,需左躲右闪,蜿蜒蛇行。重载大卡车行进缓慢,车轮子溅起水洼里的泥水老高,超越之前,你必须要跟它保持一定的车距,缓缓跟随多时,等确认对向没来车和路况尚可时,这才敢加速超越。
国道109,是北京至拉萨的一条公路,起点在北京西二环阜成门桥,终点在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途径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西藏8个省市自治区,全长3922公里,于1950年开始修建,一直到2009年才实现全线通车。
109国道由青海省的格尔木到西藏的拉萨这一段,叫做青藏线,海拔高度均在4000米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条铺设在青藏高原上的公路,也是我国第一条跨越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三大山系的公路。由于路线复杂,地形险峻,气候恶劣,施工条件极差,施工人员经常遭遇高原反应、缺氧、冻伤、疾病等困难和危险,再加上修建时西藏还没有完全解放,不时有敌特破坏骚扰,因而,耗时十年多,才于1964年完成,从此,便担负起西藏与内地联系的交通大动脉的使命,共和国绝大多数的援藏物资与人员,都通过它源源不断运往藏区。
跑过西藏的人都知道,109国道虽然没有318国道那般凶险,但持续海拔高,冻土层和盐碱路多,路面损毁、塌陷、泥泞也多,行进也是异常艰难的。好在,毕竟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区域,又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全新体验,我们在这一时段里究竟会有怎样的发现,这些都是不可预测的未知,这也多多少少刺激了我们的大脑,人也似乎有些兴奋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雾消散了,天也明快起来,我们终于看清了蜿蜒曲折、坑坑洼洼、泥泞难行的109国道,也终于看见了茫茫的高原,青青的、矮矮的草地,还有时远时近的连绵的、浑圆的山丘。这些看上去绝对算不上高大的山,充其量只能叫小山包,更谈不上什么崔嵬嵯峨,可回头细想,它们个个海拔高度都超过了4500米,那可是名副其实的高山啊,这一点,从盛夏时节依旧覆盖着的皑皑白雪的山顶,便可以约略知道。
雨还在下,时断时续,时疾时徐,似有还无,茫茫原野一眼望不到尽头,紧贴着地皮的小草,多处都裸露着渣土石子,暗绿、赭黄、灰黑混沌的色调,消融了起初的些许兴致,乏味得让人昏昏欲睡了。
大约9:40左右,雨终于停了,路上也少有泥泞,车子不自主地雀跃起来。忽然,在一个转弯处的右侧,一个棕黄色、毛茸茸的东西在慢慢移动,车子掠过它时,我终于看清楚了,“狐狸,是一只狐狸!”我激动地喊出声来。
等我们把车子停靠在路边,超过那个毛茸茸的家伙已经50米开外,迅疾摇下车窗,抄起相机,探出身来,对准了它。从昨天晚上开始,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存储卡清空,电池充满,相机的参数也都调整了一遍,早上乘车时,还特意把相机放在身边,随时准备着捕捉意外的惊喜——今天要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遇到藏野驴、藏羚羊了。然而,竟也没想到,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以后,我们居然先遇到了它,狐狸,而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种——藏狐。
藏狐是犬科、狐属、藏狐种动物,没有亚科。其身长五六十公分,如农家的小柴狗;狐狸特有的标志性的大尾巴也没有那么长,三十公分的样子,只是身长的一半左右,但粗大多毛,色彩也从棕黄渐变为暗淡的白色;耳朵也很短,藏在毛茸茸的大脸盘后面;整个颔部覆盖着浓密、厚实的绒毛,腮部臌胀着,胖鼻子肿眼的,大圆盘一般,看上去就剩一张大脸了;等它侧过身来,吻部削尖且急剧收窄,但也不很长;小眼睛眯缝着,笑眯眯的样子,一副和善或者没睡醒的样子。
我停好车子,确定不影响来往车辆通行以后,悄悄提着相机下来,往回走几步,试图更靠近它一点。没成想,它似乎领会了我的意图,抬眼看了看我,居然颠簸颠簸地向我跑来了。而我此时才忽然意识到,它,藏狐,它可是真正的野兽呀,它面对我居然没有丝毫的畏惧感,反而明目张胆且从容地向我跑来,它要干什么?天哪,我赶紧打开车门,钻回到车里。
恰在此时,一辆重型大卡驶来,红色的,车上的人员显然也发现了它,悄默声放慢了速度,并将方向努力向马路中间靠去。藏狐也注意到了这个庞然大物,停下追逐我的脚步,回过头来,望了望卡车,然后离开柏油路面,嗅一嗅路边的小草,沿着路肩的斜坡,向下面慢慢走过去。侧面的藏狐才更像一只狐狸,前腿长,后腿短,尖嘴巴,大尾巴,棕黄的体毛还没有完全褪去冬季的繁密,而腰背部却已露出黑色的鬣鬃。
可是,它并没有走远,等红色的大卡车驶离以后,居然又掉转头来,望一望我们的车子,眼睛眯成两道缝隙,一副恋恋不舍的样子,似乎还流露着可怜楚楚的情绪。——它是不是需要帮忙呢?我忽然想起,野外遇到野兽拦路,多半是它们遇到了什么情况,要求助人类帮助了;或者,它饥饿难耐,想要些食物填补碌碌饥肠;或者,家里还有嗷嗷待哺的小兽,等它带回果腹的食物……反正,它就那样望着我们的车子,我们也都望着它,似乎彼此都在揣测对方的心思,又似乎都在等待着对方率先做出什么反应。
又有几辆大卡车开来,他们并没有发现斜坡上的狐狸,却看到了停在路边的我们,于是,很不友好地按响了警戒的喇叭,“昂——昂——”几声,声音低沉,宣泄着不满的情绪。那只狐狸终于悻悻然掉转头,沿着路基斜坡,拖着粗壮的尾巴,颠簸颠簸,消失在莽原深处。
10:10,我们到达唐古拉山。
唐古拉山,这个40年前在中学课本里就已经烂熟于心的名字,今天才得以一睹其真容。虽然天阴沉着,云雾覆盖着四周的山峦,虽然那些连绵的群山并不见其多么高大,但山顶上一律覆盖着皑皑白雪。唐古拉山山脉海拔高度6000米左右,最高峰格拉丹东海拔6621米,我们脚下的唐古拉山口也已经是5231米。
唐古拉山口风很大,也很冷,气温大概在零下8-9度的样子。要知道,这里每年平均温度-4.4度,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冬天,何况,今天又是阴雨天呢。这里随处可见冻土层,抬眼便是白雪或冰川覆盖着的雪峰。但毕竟还在盛夏时节,即使不时有雨雪打在人的脸上,冰冷袭人,可眼前的山坡、原野,居然也不乏草原般的辽阔与绿色,而那绿草,也可能是这里唯一可以算的上的生命了。
经过这里的人们,大多只是拍照留念,便迅速撤离。我们也不例外,只是我多少还有些心不甘,觉得,来到这么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怎么着也得找一找可以称作雄伟、壮观,或者其它的什么不同凡响的元素吧。
109国道左侧,一根钢管的立柱高高擎起,其上一块棕色标志牌,用汉、藏、蒙三种文字书写着“唐古拉山”,白色的,没有距离标注,也没有海拔高度;标牌不远的平台上,矗立一座军民雕像的丰碑,从上面领导人的题词看,是南宁至拉萨光缆铺设纪念的留存。国道右侧路边,一尊边防战士的花岗岩雕像面迎风雪,棉大衣的领子敞开着,棉帽子的两角被风吹起来,让背后洁白的雪峰衬托得高大而稳重。这估计是当年修筑青藏线留下的吧。路基下的草地上,一座藏式住房,在空旷的原野上孤零零的,看样子不像是有人生活的状态。剩下的就是茫茫的山原,贴着地皮的草坡,还有远处的雪山,雪山下白亮亮的水面。
唐古拉山山脉向东延伸,与横断山脉的云岭、怒山连接,一直延伸到云贵高原,而长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也就在这些山脉间孕育、融汇、壮大,成为名副其实的“三江源”,而唐古拉山也因此成为著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唐古拉山的最高峰格拉丹东山,便孕育了沱沱河,沱沱河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的源头。
唐古拉山东段,是西藏自治区与青海省的边界,翻过唐古拉山口,我们将告别西藏,进入青海省境内。青海省就在前面,可可西里山就在眼前,可可西里无人区也即将在脚下了。
唐古拉山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应为“唐古拉”的藏语音译;而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这也难怪标志牌上还题有蒙文。然而,我们目之所及,周遭连绵的群山根本算不上高大,与我心目中的唐古拉山的形象相去甚远,更不用说"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了。哦,我明白了。我们从那曲出发,沿109国道奔向格尔木,车子一直行进在青藏高原之上,青藏高原是世界的屋脊,站在世界的屋顶上,还能有多少更高的大山呢?
从那曲出发(散文)
《从那曲出发(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唐朝太平公主化凤的传说(散文)
NEXT ARTICLE 怀念我的大姐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