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与镜:心灵的双眸
似醒非醒间,昨夜一起值班的同事上楼叫我吃早餐,洗漱的时候,不忍心端详镜子前凌乱的自己,鬓角的白发,浮肿的眼袋,苍老的容颜,时光就是这样无情吗?我将视线从镜子旁的北窗向外望去,栅栏外凌乱的玉米秸杆,远处的村庄与山峦,或许会在雨水节气后氤氲着春天的湿润吧。
人目其远,不见自容。而镜之微薄,却能照人。
我感慨着,人哪,看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既渴望探索远方的波澜壮阔,又需要在内心深处寻得一方宁静的港湾。镜是内观,窗是外视,窗与镜,便是我们心灵的双眸,透过它们,我们得以洞察世界,观照自我。
小学二年级,春耕时节,父母忙于种地,无暇看管,放养的我因为淘气,脚被木板上的钉子扎坏了,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那时候,我们家的老宅子在村部的道北,母亲每次上地前,用一根木棍把老式的木窗子用支开。清晨,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东屋南炕上,形成一片片温暖的光斑。我趴在窗台上,望着外面的世界。窗外是主街,看村里的大爷叔叔们,有的扛着镐头匆匆走着,有的坐在牛车上,慢腾腾的,去地里干活。上学的孩子们追逐着嬉戏着,一路欢笑。
窗外的杖子边,几行春韭钻出泥土,带着丝丝缕缕的新鲜,墙跟的大葱,钻出地面,来不及长高,就被母亲拨出来做了葱花。
那扇向外支撑着窗,如同一扇通往未知的大门,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尽的遐想。我渴望受伤的脚快快好起来,支撑着我快快长大,引领我走出这扇窗,去触摸那些遥不可及的远方。
只是脚伤好了后,我回到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发现,窗外的世界并非如我童年的心情一样美好。它充满了喧嚣与纷争,有着太多的不快乐。我开始感到迷茫与困惑,不知道未来什么时候到来。
懵懂间,我们家搬到了村东的新居。
新居是四间瓦房,进门后,西侧是父母的卧室,北侧厨房,东侧是两进卧室,我和二哥、奶奶住在最东侧的房间。
不知道从何时起,房门边内墙上挂上了一面普通的镜子,起初,可能是因为身体的矮小,我并未对它多加留意。直到有一天,我在镜子前停下脚步,仔细端详着自己的模样。镜中的我,青春期冒出的小胡子,突起的喉结,眼神中迷茫与不安。我不禁问自己:“这是真正的我吗?我到底是谁?”从那以后,我开始在镜子前思考,试图寻找那个迷失的自己。
那面镜子却终于破碎,在母亲的诘问间,为了维护小伙伴的面子,我承认是我不小心打破的。其实,母亲不知道的是,那面镜子,即不是我,也不是小伙伴打破的,而是风涌进了房间,将立于镜子旁的房板吹倒,滑落后打破的。
晨间的洗漱,透过镜子里的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看到了今天的苍老,也看到了曾经的红颜;我看到了外在的优点,也看到了内心的不足。我看到了昔日的勇敢,也看到了当下的懦弱。反思行为,审视思想,在镜子前,与自己对话,让心灵的得以内视的洗礼。
窗与镜,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两样东西。窗子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让我们拥有广阔的视野,让我们能够追逐梦想。而镜子则让我们看到自己,让我们能够认识自我,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
在外求学,出行或归家,最喜欢坐夜行火车。喜欢在夜间拉开火车的窗帘的那一刹那,窗子成为一面镜子,镜子里是同行的形形色色的人群镜像。张开睛晴用力地向外望去,窗子还是窗子,窗子外还是明明灭灭的山川湖海风景,让我在行进中迷失了方向,没有参照物,参不破自己的定位。拉上窗帘,闭上眼睛,审视自己:“你为什么会在到这里?你的目标是什么?”在内心的对话中,我继续前行,不再迷茫,只为了寻找答案的归宿。
窗子与镜子,就像我们心灵的两扇门。窗子让我们走出自我,拥抱世界;镜子则让我们回归内心,审视自我。通过外观与内视,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这个世界,也才能真正地认识自己。
如今,我依然喜欢透过窗子看世界,也依然会在镜子前审视自己。我知道,窗子与镜子是我心灵的双眸,它们让我能够看清这个世界,也让我能够看清自己。我的内心如窗,眼睛如镜。透过它们,我看到了一个明亮的世界,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拥有一扇明亮的窗和一面清澈的镜子。用窗子去探索未知,用镜子去审视内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活出真正的人生。
窗与镜,是心灵的双眸,是人生的指南。它们让我明白,心如窗,就看见了世界;心如镜,就观照了自我。
心明亮,这世界就明亮。
窗与镜:心灵的双眸(散文)
《窗与镜:心灵的双眸(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尖锐的女人(散文)
NEXT ARTICLE浓茶解不了烈酒(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