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个学生,她姓艾,叫艾小菊,母亲叫艾菊花。
艾小菊又瘦又小的一个女孩,脸色白皙,有些娇弱。薄薄的嘴唇,瘦小的身子,不像她母亲又胖又壮的样子。
记得那是一个新学期,新生报到的日子,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小菊和她的母亲艾菊花。
秋天,阳光很好,蓝天白云,抬头看一行大雁飞过,落下几声雁声,天气凉了。校园里的菊花开的一片片金黄,空气里也飘着淡淡的菊花香。几个园工在修剪着花草,一个园工推着修剪机在修剪草坪。机器隆隆声,合着新生报道出出进进,说说笑笑,让寂静的校园有些热闹。
我坐在教室里,透过玻璃窗,可以看到学校的大门,大大的校园,来来往往的人,已是络绎不绝,有家长陪着学生来报道。忽然,有人喊了一声:这是高一一班吗?哪个老师在呀?我叫艾菊花,我家艾小菊来报道嘞。
我赶紧起身迎出去,见到一位又胖又粗壮的女人,紫铜色的皮肤,脸色也是紫铜色,鼻翼间有几粒雀斑,眼睛很亮。她穿着短袖衣裳,短发,挽着裤腿,脚上穿着农田鞋,左肩上扛着一卷行李,右手里提着一只手提袋,一脸的汗水,气喘吁吁的,她见人就问着。
我说:“您好,您是哪一位同学的家长?这里就是,高一一班。”
她听了放下行李,喘着粗气:“哎呀俺娘嘞,可累煞了,总算是找到你了,你是老师吧?俺那天,我的老师哎。”
我依然笑着:“这位家长,你辛苦了,家是不是很远呀?”
“何止是远,那是相当的远呀。尽是山路,七拐八拐,弯弯曲曲的山路,我倒是从来不迷路的。”她喘着粗气,继续说:“可是呀,俺一到了城里,这光溜溜的城市大马路,俺还真是分不清东西南北了,好容易才找到学校嘞。”我轻松笑一笑,示意她慢点说话,别急。
她稍微平静了些,看着我:“老师,你就是小菊的老师吧?我把孩子交给你,我就回去了。”
我说:“小菊母亲呀,不要急着走,您先去办一下手续。再带着艾小菊,跟着寝室老师一起去安排一下住宿才行呀,再稍稍休息一下,可先别急呀。”
“不用,不用,一切都交给你了,俺放心着呢,你是老师,我再有啥不放心的。”
她说着,急着要走。就将一叠子钞票拿出来,一五一十地数了数,又数出几张捏着说这是交学费的,这是交生活费的,这是几个零用的,都交给你,你帮着代办吧。我急着家去嘞,家里一个人忙成好几个人,正是秋收时候。再不收,玉米蜀黍谷子的都烂在田地里了。一年收成就这几天,错过了,可就麻烦了。
她说完,又嘱咐了艾小菊几句,就真的走了。
望着她的背影,我不知如何是好了,摇摇头:“唉,真的就这么忙呀?”
我叫着艾小菊,找管理寝室的吴老师,给她安排住宿。
吴老师人很好,是一位中年妇女,人们都喊她吴老师的。她在我们学校干了很久了,她性格开朗,说话很是直接从不拐弯抹角的。她看了一眼艾小菊,说:“艾小菊,这么小的个子,又是这么瘦,是不是吃不饱呀?”
我说:“她母亲倒是有身有力的,女孩子嘛,都娇小,长长就高大了,也说不定呀。”
“但愿吧,艾小菊呀,你干巴瘦的,但愿不是后娘养的就好。哈哈。”吴老师一直很直爽的,心里藏不住事的,也没有人与她计较,谁知,她这么一说。艾小菊老大不高兴:“我才不是后娘养的呢,娘对我可好了,哥哥姐姐都没有出来到县城来读书,就我出来读书了。”
吴老师感觉说话有些造次,伸一下舌头,没再说什么,就去给艾小菊安排宿舍了。旁边的男同学关宇新说:“艾小菊,你家咋那么多孩子呀?又是哥哥又是姐姐的,好似三四个嘞。”谢坤听了也说:“可不是嘛,同龄人家里都是一个,最多的也就是两个,是不是超生啊?”
艾小菊白了一眼说:“谁要你们管呢?我愿意。”
“嘿嘿——”关宇新和谢坤对视一笑,故意说,咋还嗅到了菊花香呢。
因为是秋季,到处都有菊花盛开。
学校里也到处是菊花,各种品种各种颜色的菊花在校园内外盛开着。说来大多数是黄色的,金灿灿的,他们两人就大声地读起唐代•元稹的一首《菊花》诗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很快学校生活就开始了,艾小菊也自然而然融入其中。坐在办公室里,一抬头就能看到窗外的菊花,又想起那首菊花诗,我也不知为什么忽然想起艾小菊的母亲,就问着对面的孙老师,现在艾小菊怎么样了?因为他教着艾小菊的体育课,前几天他对我说过艾小菊不喜欢上体育课,总是逃避上体育课,一个人躲在教室里看书或是回宿舍。
我当时没有太留意,因为女孩子大都不喜欢活动,不像男孩子喜欢蹦蹦跳跳打打闹闹,踢球,跑步,打羽毛球一些体育活动的。想到这里,我就说:“孙老师,艾小菊还是不喜欢上体育课吗?”孙老师见我一问,立马说:“不仅不喜欢,而且尤其抗拒。”
我好奇:“为什么?”
孙老师说她也是刚刚听关宇新和谢坤帮他刚刚弄明白的,艾小菊说那纯属浪费时间,要是上体育课,不如在家放羊了,追着一大群羊早跑够了,不用再锻炼了,只想来学习,花那么钱,是来学习的,不是来锻炼的。
哈哈,我一听,忍不住想笑,孙老师也笑,其他几个老师吴老师张老师也跟着笑着。
一天,艾小菊突然说不上学了,那天我们正在上语文课,她没有上课。一位同学说,艾小菊回家了,她妈妈好似出事儿了。
她什么也没来得及收拾,跟着村子里来报信的人就去了医院。那位同学说,早上几个学生坐在宿舍里吃早饭,有人来问哪是艾小菊的宿舍,艾小菊正在吃饭,也吃得正香呢。突然听到有人找她,急忙问:“谁在找我,我就是艾小菊。”那人一听,急忙来到宿舍窗户下说:小菊,快吧,你妈妈在山里干活,被电锯伤到了,伤得不轻呢,流了不少血,正在医院呢。
艾菊花听了,赶紧跟着来人就走了,回头冲着同桌说:“张小文,你给我请个假,可能我不能再上学了。”
上课时,我就会看着艾小菊空落落的座位想:艾小菊咋还没回来上学呢?难道她真的不上学来了,她母亲上的到底咋样了,好些没?我看看座位,望一望天空,想象着艾小菊现在的情况,竟然想不出她到底什么样子了。
走在去往艾小菊家的村庄,才知道这小山村到底有多远,又是多么贫穷落后。
艾小菊家就住在山坳里,一般大的女孩儿都在家里不是放羊就是看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或者直接出外打工了。艾小菊是他们村子里很少数的女娃去外面读高中的。可见艾小菊母亲对艾小菊期望很大的。
当我来到艾小菊家时,从艾小菊邻居口里,才知道艾小菊一直没有回来,在医院守着母亲呢。也才知道,艾小菊她不是母亲艾菊花亲生的。原来,艾小菊才几岁大,父母在外地打工时,双双遇上了车祸,当时,艾菊花也在外地打工,和艾小菊父母住在一个租赁的同一个户主,住在一个院子里,一个东屋,一个西户。父母带着艾小菊身边,小菊母亲本想接小菊在身边住几天,就把艾小菊再送回老家,谁也没想到,就出了车祸。
看着失去父母的艾小菊,艾菊花很难过,就将艾小菊收养了。其实她已经有了两个自己的孩子了,一儿一女,原本家里也不富裕,何况男人因病早早离世了,就靠着艾菊花一人拉扯着一双儿女生活。但是,她还是决定收养艾小菊,而且给她取了艾小菊的名字,也是跟着自己姓艾,而不是跟着她的老公赵有才去姓赵呢。
当时,亲戚好友都有些想不通,自己家里有两个孩子了,抚养起来够受的了,还要再收养一个这么小的孩子,真是没事找事。怎奈,亲戚们知道自己也说服不了艾菊花,也只好作罢。最让人想不通的是,艾菊花对艾小菊也太好了,自己孩子都早早下来不读书,一个个出去打工去了,却让艾小菊读书,一直供到了高中。这在村庄里可是不多见的,因为偏远的山区没有几个女孩可以读那么多书的,能读到初中就不常见,读到高中更是少之又少了。
现如今艾菊花的两个孩子都在外面打工,自己养活自己也没问题,只是春节才能回来。艾菊花,她也五六十岁的人了,也老了。按照她的年纪也该在家享清福了,儿女都自立了。可是,为了艾小菊她依旧忙活着,不是打零工就是山上去帮忙做饭,啥都忙着做,赚几个钱,供小菊上学,还想让小菊读大学嘞。
也不知为什么,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或许了解了她们,才感觉她们真的是虽然不是母女,感觉却真的就是母女,太像了,也说不上哪里像,我甚至从来没有怀疑过她们不是亲生母女。
艾小菊返回学校的那天,她搬出了宿舍。她在离学校不远处租了一个简单的小屋子,她把艾菊花接了来,艾菊花不能做什么了,伤到了腿,行动不便,艾小菊就把她接到身边,边上学边照顾她。这样,有利于帮助艾菊花进行一些康复训练。。
艾菊花的一儿一女得知了母亲的事,也都来打算接母亲回家里,打算雇一个保姆来照顾母亲,他们来出费用,因为他们也在忙,没时间留在家里照顾母亲的。可是,艾小菊却坚决不肯,她不放心,只有天天看到母亲,她才会安心呢。
想不到,艾菊花在小菊的照顾下,恢复得挺快,没几个月,又能下地走动了。看看艾小菊好似又瘦弱了许多,但是精神头很是十足,学习也更加努力。再看看艾菊花,她的脸上依然泛着笑容,好似菊花一样灿烂,美丽。
经常有人看见母女两个坐在菊花盛开的门口,聊天说笑,亲热的样子,令人羡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