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颊河往事(散文)
广袤的华北平原上,马颊河像一条长龙,自河南省濮阳市金堤河蜿蜒而下,直至山东无棣县汇入渤海,全长425公里。其因河势上宽下窄,状如马颊,故而得名。这是一条母亲河,她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两岸的子民,同时也催生了无数的故事和传说。它们像水分子一样汇聚成一片星海,而渔夫打鱼的故事则是其中璀璨的一粒明珠。
这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游马颊河畔生活着一位渔夫,世代临水而居。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为了贴补家用,他以打渔为业,虽发不了什么大财,小日子倒也说得过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家人生活就这么简单,平静得就如脚下的马颊河水。寒来暑往,一天天在平淡中度过,照此下去,倒也不失为幸福。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平静不过是表像,水下已是暗流涌动,暴风雨就要来了。
这天,渔夫和往常一样下河捕鱼。不解的是:偌大的水面,竟无鱼的踪迹,如同被施了魔咒一般,情况大是反常。渔夫甚是好奇,按理说有水就有鱼,甭管多少,照例总会出现的,何况还是这么宽的河面呢。打鱼他是常客,碰到这种情况还真是少见。百无聊赖,他被一股失落的情绪所笼罩,呆呆地望着河水出神。
突然,“哗”地一声巨响打破河面的平静,如同煮沸的开水一般。循声望去,渔夫惊呆了:只见一条体型庞大的鱼在游动,搅起的尾流打起一串漩涡,长长的脊背露出水面,就像一段漂浮的圆木。
“是黄箭!”他忍不住惊呼。
黄箭鱼又名“黄钻鱼”或“铜头鱼”,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河流中,生性凶猛,属食肉性鱼类,是淡水鱼的天敌,素有“水老虎”之称。怪不得今天见不到鱼,原来是它在作祟,鱼儿都逃得了无踪影。
“水老虎”成了“净街虎”,河水顿时安静了许多,但渔夫却心潮澎湃。打鱼这么多年,他还真是第一次见到体型如此罕见的黄箭(最大可达100公斤),着实有些喜出望外。
有种迷信说法,见到反常的大鱼出现,千万莫贪,因为那是“引路鱼”,接引去往西方极乐的“导游”。渔夫可不管这些,难得碰到如此尤物,怎肯轻易放过。只见他圆睁双目,瞅准时机,“嗖”地一声鱼叉出手。那飞叉快如闪电,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准确、有力地扎入鱼背。整个过程完美、流畅,丝毫不拖泥带水,仿佛事先演练过多遍似的,不愧是捕鱼高手!
再说这条黄箭,正全神贯注地追逐鱼群,哪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突觉后背疼痛,它不由大怒:好生无礼,竟敢太岁头上动土,简直吃了豹子胆了。若不还以颜色,岂不辱没了“水老虎”的威名。
只见它“啪”地一个“蛟龙摆尾”,浪花溅起,水面像炸开了锅。紧接着,又来一招“流星赶月”,搅起一股水流,箭矢一般。渔夫冷不防,一个趔趄扎进水里。以渔夫的经验,断不至于受水面波动而栽落船头。皆因他将鱼叉和手腕用绳子连在一起,为的是捕鱼方便,谁知今天反受其累。
那鱼也是叫上了劲,心说你既然敢惹大爷,瞧我不把你整死。于是,它没命地狂窜,黄箭本就游速极快,负痛之下更是加倍。水阔凭鱼跃,我的地盘我做主,黄箭那是野性大发,颇有不分高低誓不罢休之势。
如此,可就可怜了渔夫。他本来是个猎手,哪知到水里竟成猎物,被黄箭灌了个透心,肚里翻江倒海般难受。真是常年打雁,反遭雁啄了眼。危机当前,怎能束手就缚?于是,他打起十二分精神奋力搏斗,一人一鱼时上时下,走马灯似地战在一起。起初,渔夫凭着多年练就的水下功夫尚能对抗一二,但虎落平阳,怎是水中霸王的对手,时间一长渐落下风。
也不知挣扎了多久,渔夫耗光最后一丝气力,浑身散了架般,已彻底放弃了抵抗。眼见岸边一闪而过的芦苇,耳听空中孤雁的悲鸣,一股死亡的恐惧袭来。此时,他想起家中的父母妻儿,喟叹人生的无奈,也体会到濒死边缘的痛苦和绝望。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他双眼一闭,无助地听从命运的摆布。
那条黄箭也好不到哪里去,此时已到了油尽灯枯之际,垂死的挣扎不过是回光返照。那鱼叉的倒丝钩深深扎进肉里,如芒在背,再加上一个人的力量,更是雪上加霜,吃痛狂窜,疼感倍增。饶是水中之王,也禁不住这番折腾,最后肚皮一翻,也去见了阎王。
悲哀!两个生活在食物链顶端的王者,为了生存斗了个两败俱伤,最后同归于尽,想来甚是惋惜。尤其是渔夫,自缚手脚,终至被猎物反杀,委实可叹。生活不易,生存更难,人生就是一部书,字里行间都透着辛酸和无奈,喜剧开篇,悲剧收尾。同归于尽的结局,多么像武侠小说中两大高手对决的最终命运。
就这样,一人一鱼两具尸体时沉时浮,顺流而下,被冲出百余公里,直至下游境内,被村边的一座桥截停。那绳子缠在桥墎上,两头的人、鱼静静地漂浮在河面,已完全失去了生机。夕阳的余晖将河面染成一团火,可渔夫冰冷的身体再也感知不到人世的安暖。
好心的村民不忍这幕惨剧,将他的尸体打捞上岸,安置在河滩上。为了逝者不丧失尊严,有人拿一领席子将尸体盖上,让其在此静候家人前来认寻。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四邻八乡,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大家唏嘘不已,同情之余,更希望其家人尽快出现,让逝者早日得到安息。
再说渔夫家人,早等晚等不见其回家,便预感不测发生,遂沿河而寻,不几日来到此地。见到渔夫,已是阴阳两隔,悲从中来,禁不住大哭。对于村民的热心相助,家属千恩万谢。在村民的帮助下,渔夫得以回归故土,一段悲情故事就此划上句号。
故事给人们带来深深的震撼,伤感之余,愈发懂得生命的珍贵。都说平安是福,但平安上岸又是多么不易。马颊河水浩浩荡荡,表面的平静下潜伏着汹涌的暗流,一失足就会造成千古遗恨。
风雨沧桑,流年如水,马颊河容纳了太多的无奈,也承载着更多的希望。古往今来,河水川流不息,有苦涩、有泪水,更有不安于现状、敢于拼搏、向死而生的平民勇士,他们才是马颊河的主人。浪尖上讨生活的渔夫,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与大自然抗争的乐章,英魂长存,他可以安息了。
《马颊河往事(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长在庄院半崖上的枣树(散文)
NEXT ARTICLE大学于我之美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