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仅刷到牡丹区区长亲自到机场送花欢迎游客的视频,也在菏泽的大小街头、公交招牌、甚至街道中间的护栏上都能看到看到热情洋溢的鲜花,昨天还听到了“2025世界牡丹大会暨第34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的盛大开幕,已过半世沧桑的我也怦然心动,甚至有点欣喜若狂:他的国色不仅突破了原来的园林式存在,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的网格式发展,而且大有由点到线再到面、光芒四射的地毯式覆盖趋势,她的天香也不仅弥漫在菏泽的上空,不仅浸润牡丹乡的沃土,也渐渐开始沁入到菏泽人和到过菏泽的高朋贵客的心脾,甚至想浸染到每一个菏泽人和到过菏泽的游客的骨髓。
我是地地道道的菏泽人,深爱着我的家乡。虽然年过半百,但离开这片土地的日子也极其有限,不是没机会到更好的地方,而是不情愿离开这生我养我的热土。这里尽管是全国著名的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戏剧之乡,但也曾经是山东省贫穷落后地区的代名词: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的背后,隐藏着不愿承认的思想意识形态的落后。正是这种落后使我的兄长们给我谈菏泽曾失去的发展机遇,谈菏泽人愈是想摆脱落后便愈心急,结果却适得其反的教训,谈刚强有志气的菏泽人正因自己的刚强志气磕碎了牙齿也要往自己肚里咽的苦涩……
2023年的春天,本来是大疫过后,菏泽人就想做足牡丹这篇大文章提振精神:不必说一年一度的菏泽国际牡丹节活动如期举行;也不必说“花开盛世”全国征文大赛、笔会、采风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单单是4月9日上午举行的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以“打造中华文化标识,向世界讲好菏泽牡丹故事”为主题,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提升文化价值、增强城市形象,培育消费市场、促进经贸交流等谋发展,研究菏泽牡丹宣传策略,推动菏泽牡丹国际传播实践,提升菏泽牡丹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就搞得很及时,很有针对性。确实是围绕一个主题,一座城,有声有色有势有序展开。但百密一疏,当年4月13日的《大众日报》就刊登了《牡丹无语问菏泽》,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参与重大战役性报道和典型人物报道,大众日报的高级记者逢春阶老师。逢老师在文中“能不能在菏泽东站的售货台上,摆上牡丹花,让爱美的游客带着一束或者一枝牡丹花上车呢(……)?当游客怀抱着牡丹花离去,带走的不仅仅是牡丹花,还有菏泽市的美,有好客的菏泽人的美,像鲜花一样的美。菏泽的口碑,因为鲜花的流动而播向四方”,委婉地指出了一些并没有准备到位的细节,并强调“大家都在搞文旅,我觉得搞文旅,一定要注意细节,从小处细微处入手”,仿佛预示了后来带给菏泽人极大伤害又只能默默承受的“凉皮事件”。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绝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很多时候由于热望和热情总是过分想象自己的发展优势,忽略甚至看不到可能会影响发展的细微之处。面对问题,菏泽人不仅很“菏泽”,也很“现代”,也很“将来”:更加谨慎地审时度势,不仅强化细则的落实,把牡丹文化彻底融合牡丹大地的角角落落,更是注重政策与民意的融通,引领提升地域文化,增强服务意识与大局观念,力争菏泽地气与国色天香的高度融合,把牡丹大雅豪放的精神融合到和越来越多的菏泽人的神经:2024年的春天,又一草根郭有才轰动一座城;机场边的司机义务接送游客也将菏泽人的真诚与热情传播到四面八方,还有有志青年驱车送鲜花伴随着热情洋溢的宣讲描绘着一个崭新的菏泽……
前方高处的引领,外部的压力与内心的觉醒与奋起,聚合成一股强大的洪流,就会迎来岩浆的喷薄而出。菏泽人又做足了一年的功课,成功的开启了又一年度的乐章。身为菏泽人,自然是激动、骄傲和自豪!
我仿佛看到了菏泽的一草一木,都在展现着牡丹的神韵。嗅到的一砖一瓦,都在勃发着天香的贵气。想到的一招一摆,一吐一颦,都在抒发着盛世的华章!
真是情至深处土自香,抑或是春至深处自芬芳!
2025年4月9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