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长征与传统诗词美丽音符(江山散文) ————也记参加“四渡赤水”专题诗赛点滴

2025-05-23 09:23:59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今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役胜利90周年。90年前的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同志于遵义会议进入党中央核心后指挥的第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经典战役,是中国革命危急关头变被动为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光辉转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回望四渡赤水的历程,艰险而光辉,那些山纵水横、飓雷霜雪、枪林弹雨、血火飞溅的场景仍历历在目,那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精彩画面仍历历在目,那些针尖跳舞、千钧一发的危卵情节仍历历在目,那些拼搏奋斗、牺牲奉献的英雄事迹仍历历在目……

  遥想四渡赤水的背后,沉重而不易,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毛泽东同志的卓越指挥,离不开红军将士的英勇奋战,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离不开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离不开为天下穷人打天下的初心使命,离不开拥军爱民、同仇敌忾的纪律作风……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显然,破解四渡赤水的精神密码,对我们传扬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新长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四渡赤水的战役期间,中央红军三进三出泸州,在泸州的合江、古蔺、叙永转战54天,里程达6590里。从岩桑沟兴桥到黄荆老林,从三岔河到漏风垭,在夜以继日的行军作战途中,不仅召开了鸡鸣三省会议、白沙会议,成立川南游击队,还留下了营盘山让桔、古蔺萝卜坑里长铜元、石厢子杀猪过年、肖有恩家三个铜板、二郎滩开仓分盐等不计其数的喜闻乐道的传说故事。总之,从这里走出的一个个脚印最终延伸成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值此之际,泸州人民响应历史回音、感应时代心跳,以各种方式歌咏赞颂四渡赤水壮丽史诗,继承弘扬红军长征伟大精神。看,“屈原魂”传统诗词创作大赛首当其冲。须知,它是我市重大文化品牌,自1992年以来已连续举办33届。今年的第34届决定以“四渡赤水出奇兵‧奋进泸州向未来”为主题进行专题赛。经过认真筹备,以及首轮初赛和一月余的培训,决赛于5月18日在泸州一中的代英楼隆重举行,共有成人组、高校组、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五个组别的368名选手参与角逐。

  作为其中的一名参赛选手,我精心准备、全情投入,幸运地获得了成人组二等奖。兴奋之余,决定以文记之,一为与诗友们切磋,二为感念长征精神与传统诗词在新时代协奏出来的美丽音符!

  赛前的准备,首先是内容上的,认真反复观看了四渡赤水3D动画视频和相关史料,基本掌握了它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能手绘全过程动态地图。其次是训练上的,参赛前一周坚持每天练手,共写出了好几首绝句、律诗和词。事实表明,这对比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本次比赛的题目为《毛泽东用兵真如神》,要求是写一首七绝或七律且必须将“牵敌迂回云贵川”嵌入诗中,可用新韵。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读完题目后我就迅速调动起了思维,进入了创作状态。

  首先审题,题目的意思十分明确,就是要体现和赞美毛主席在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高超指挥艺术。然后看嵌句的平仄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其时我并没太注意到“敌”为平声,因为我对二、三声不敏感),如果用平韵则末字“川”为韵脚。再定体裁,七绝由于字数少,对于这个宏大题材恐力有不逮。那就七律!第四,嵌句放在哪里?放在首句的话,很突兀,没有铺垫起承;放在二、四名也不恰当,因其对四渡赤水带有总写的意味;放在尾句又好像没有悠长的余韵。那就放在第六句!这句定好后,全诗的平仄就推定出来了。

  从哪里开写呢?由于律诗的颔联、颈联须对仗,而对仗不好写,于是先写颈联。“牵敌”为动宾结构,于是对“飞河”;“迂回”动词组,对“来去”(后因重字改为“来复”);“云贵川”为地名,对什么?再对地名?土城、元厚、太平、二郞、茅台等为四渡赤水的渡口名,用一个字来简称?没有这种操作啊!那人名?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等都是四渡赤水的中心人物,可是用名怎么办?那用姓?可全都是平声……就在陷入死胡同时,突然冒出来“东南西北”的方位词来。四渡赤水不就给人一种声东击西、跳南窜北而眼花缭乱的感觉。由于只有三个字,且末字应仄声,于是便写成了“西东北”。

  然后往上写颔联。写什么?写敌我双方的对峙,最好能写出敌强我弱而濒临绝境的形势。于是写下“卌万蒋军围铁桶,三万子弟舞针尖”,可是第二句这个“万”字怎么办?(现在想来可用“卅千”来替掉“三万”)且“子弟”似乎是后来才有的称呼。那就用各路军阀的名称吧!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中央军团团围困,黔桂滇湘(后因“湘”“川”两字均重复,故改为“蜀”——这的确很勉强,古时倒是有“蜀军”的说法,但那时却称为“川军”)。怎么对呢?“风霜雪雨舞针尖”——前句写敌军压境,后句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勉强可以,但还是觉得不妥。突然想到当时我红军的四个番号红一、三、五、九军团,于是写成“一三五九舞针尖”。

  再写首联。首联应该是铺垫、起承,应该介绍一些前情、背景。湘江血战、遵义会议!于是便有了“湘空血染乌云断,遵义城头夜不眠”。

  最后写尾联。为了点题,便写下:主席用兵神莫测,青史留下大奇观。但感觉这有口号式的空洞,不具体,且前面对毛主席的指挥艺术体现得还不够。于是决定把弄险贵阳、昆明然后飞渡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写出来:弄险筑昆扬长去,鲲鹏万里入新天。“弄险”还是“戏弄”还是“弄戏”?“扬长去”平仄上有问题,改为“轻策马”“打马去”“提马去”?“鲲鹏万里入新天”,气势固然好,但还是不够具体、细节,改成“金沙一跃劈新天”“金沙一跃入长天”“金沙万里入长天”?

  是的,当思维清晰、方法得当便会事半功倍。我大约只用了半个小时便完成了主体创作,后面的时间便用来进行字斟句酌的打磨了。最后的成品如下:

  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新韵)

  湘空血染乌云断,遵义城头夜不眠。

  黔桂蜀滇围铁桶,一三五九舞针尖。

  飞河来复西东北,牵敌迂回云贵川。

  弄戏筑昆提马去,金沙万里入长天。

  (注:一三五九,指红一、三、五、九军团。筑,指贵阳。)

  还有一个总的深切的感受,就是无论什么文体,内容都是第一位的,内容为王一点都不假,而形式是第二位的。只有当我们对要写的内容有了全面详实的了解和充分深刻的理解后才能选择合适的语言、修饰来进行准确的表达。正所谓,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而不是舍本逐末。所谓诗词创作中的“老干体”,我以为很大的原因就是作者对所写内容知之不全、解之不深,故而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找一些假大空的套话来生编硬造、敷衍了事,对一些重大的社会历史题材更是如此。

  顺便把赛前练笔的几首也辑录进来,唤作四渡赤水组诗。

  前言

  百万敌军围铁桶,

  左倾主义葬苏央。

  黎平激辩黎明夜,

  遵义城头见霁光。

  一

  计渡长江劈四川,

  青杠一役硬且艰。

  浮流赤水扎西去,

  蛇引未出洞里盘。

  二

  二渡赤河回马枪,

  雄韬伟略贵无常。

  为营步步逼得紧,

  何去何从立断当。

  三

  旗鼓大张击水三,

  露头藏尾密林钻。

  佯攻古蔺指江北,

  便把顽军鼻子牵。

  四

  静默三军急速行,

  擦肩对过悄无声。

  筑昆弄险清河戏,

  摆尾金沙去化龙。

  五

  遵义城头见霁光,

  围追堵截正癫狂。

  川滇黔桂湘和蒋,

  堑岳荆棘雨或霜。

  十倍甲兵沙一罐,

  千分武备志如钢。

  战争胜负古来律,

  不在拳头在义方。

  六

  都言主席用奇兵,

  更有英雄踏浪行。

  信仰花开辉自主,

  赴汤蹈火竞峥嵘。

  七

  四渡赤河辉史籍,

  千曲歌赞颂传奇。

  英雄未必功名记,

  铁血丹心化沃泥。

  八

  冒险硬拼愚笨方,

  开溜退却又慌张。

  包围保守前途葬,

  不看实情看教纲。

  九

  中国同志懂国情,

  蒋系诸阀各鬼衷。

  诡道兵家多变化,

  帷屋畴运有神明。

  西江月·四渡赤水

  血透湘河冤雪,云压黔夜寒灯。望江而北欲鲲鹏,怎破八方铁桶?

  元厚土城飞渡,娄山遵义英雄。扯来茅台酒旗风,妙手一挥出瓮。

  水调歌头·四渡赤水断想

  军阀混战乱,丝利起纷争。不知革命前路,哪道至光明?我秉中山遗愿,却被蒋顽忌妒,视作眼中钉。举义南昌始,旗卷万山红。

  五围剿,四封锁,恶穷凶。共和民主,真理火炬借长风。前有铁兵共勇,后有贫农同忾,军地水鱼情。但愿毅忠魄,永远捍中兴。

《长征与传统诗词美丽音符(江山散文) ————也记参加“四渡赤水”专题诗赛点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飘香的奶茶(散文)
  • 小区里的人生百态(散文)
  • 昨天下了一夜雨(散文)
  • 大风吹过青瓦房(散文)
  • 观看《三下阴》有感(散文)
  • 她(散文)
  • 廉颇不老(散文)
  • 儿时养兔记(散文)
  • 那年,我去北京(散文)
  • 缅怀清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