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舅高中刚一毕业,就吵吵吧火要结婚。本准备开饺子馆的姥姥,不得已把多年积攒的钱给大舅订了婚,并给女方家下了聘礼。就等着再过一年,家里盖了房子,两人也到了结婚年龄,就给大舅把婚事办了。
很小的时候,姥爷和姥姥给大舅订过一门娃娃亲,女孩是村支书的闺女。以前也只是大人之间说说笑话,双方家里也没太当真。女孩叫李秀娥,小时候和大舅总在一起玩。有时候李秀娥挨了欺负,大舅都会替她出气。大舅每次替她出完气,都会警告欺负秀娥的坏孩子:“告诉你,以后不许欺负我媳妇!”久而久之,人们都知道,大舅以后要娶的媳妇是李秀娥。
随着两个人的长大,两个人处得也一直挺好。高考时,李秀娥成绩优秀,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大舅却名落孙山。李秀娥就要去上大学了,大舅未免心里有些失落。大舅怕李秀娥上了大学甩了他,就提前和李秀娥说:“你马上要去外地上大学了,咱俩分手吧!”李秀娥看出大舅的顾虑,想了想说:“我不分手,我要和你结婚。我不上大学了,咱俩结婚吧!”
就这么着,大舅和李秀娥订了婚,就等着两个人到了结婚年龄,就把婚事办了。为此,两个人就在家附近的工厂找了工作。大舅进工厂后进了销售科当了一名采购员,而李秀娥进车间做了一名卷线工。
大舅当上采购员后经常出差,在一次来承德出差时认识了在二轻局工作的李小翠,两个人一见钟情。大舅回到东北后,偷偷辞了工作,跑到了承德住进了我家。没过多久,就和李小翠结了婚。
大舅辞了工作,偷偷来承德是背着姥姥的,等姥姥知道,还是李秀娥一家人来家里闹腾,姥姥才知道的。婚事黄了,订婚钱和彩礼钱女方家一分不退不说,女方家父母还不依不饶地砸了家里一些东西,口口声声索要闺女的青春损失费。
姥姥气得病了好些日子,口口声声骂大舅是“不孝子!”
大舅和李小翠结婚后,刚开始在工厂上班。后来觉得工厂挣得太少,就开始捣鼓钢材,挣了一些钱后,就开了一个五金店。在此期间,他就和李小翠商量回东北给姥姥开饺子馆,他说:“当初我母亲用自己准备开的饺子馆的钱,给我订婚,给女方家彩礼钱。如今我挣钱了,我要圆了我母亲开饺子馆的梦。顺便也回去看看李秀娥,看她有啥困难不,能帮就帮帮。”
李小翠也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就同意了。结果李小翠的父亲有一天突然晕倒在家里,大舅背着他去了医院,检查出肺癌晚期。医生也说了,病人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期,如果治疗的话也是无底洞,就不用治疗了。但是大舅对于医院的诊断不甘心呀!一条生命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何况李小翠从小母亲就去世了,是她父亲给她拉扯大的。大舅和李小翠结婚时由于姥姥不同意,结婚一切事宜都是老丈人出钱张罗的。大舅就拿出准备打给姥姥的全部钱,带着岳父去了北京,天津,南京等几个权威医院检查治疗,结果钱花了不少,甚至最后卖了五金店和家里的房子,他岳父在七个月后还是去世了。
办完岳父的后事,一贫如洗的大舅只好领着李小翠回了东北。回到东北后,他去了佳木斯开始捣鼓皮货,经过一年时间的玩命奔波,终于挣了一些钱,有了一些积蓄之后,他给姥姥开了个饺子馆。
饺子馆不大,姥姥也没找啥人,姥爷、大舅、大舅妈,四个人就足够了。大舅说,他给我姥姥开饺子馆,不图让姥姥挣钱,只图让姥姥开心有个事做。因为开饺子馆是我姥姥多年的愿望,姥姥老早就念叨要开饺子馆当一回老板。她之所以想开这个饺子馆,是因为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吃饺子。姥姥呢,包饺子调馅有一套,她调馅不喜欢大油大腻,但包出的饺子却很有特色。那时村里有一家饺子馆,姥姥曾在那个饭馆打过工。姥姥调饺子馅一些配料,还是和那个饺子馆老板娘学的。
大舅给姥姥开了饺子馆后,生意一直不错,谁来饭馆吃饺子,说起话来,姥姥都会夸赞说:“我这个饺子馆,是我大儿子出钱给我开的,我儿子孝顺我的!”
说起孝道,姥姥还会说起她的二儿子我二舅还有我的母亲。
姥姥曾来过承德几次,她非常喜欢喝承德的杏仁露。所以回东北后,就打算在网上买。二舅听说了,就对姥姥说:“我就在承德,干嘛要从网上买呢?”所以,二舅每月开支都会给姥姥买两箱杏仁露,让开火车的老叔给捎过去。姥姥喝不了的,都摆放在饺子馆的前台柜橱里。遇到顾客吃饺子超过半斤的,都会赠送一罐杏仁露或者两罐。然后姥姥会自豪地说:“承德杏仁露,好喝着呢。我二儿子孝敬我的!赠送,不要钱!”
姥姥引以为豪的不光是她的两个儿子,还有我母亲。母亲自从随父亲来承德后,很少有机会回东北。姥姥惦记母亲呀!母亲呢,更想姥姥。母亲手巧会一些织活。一有空闲时间,母亲就会给姥姥织毛衣,织帽子和手套毛袜子。姥姥体贴母亲为家的辛苦,总说母亲:“茉莉呀!现在啥都有卖的,你总是闲不住的上班工作,有功夫歇歇,就不要给我干着干那了。”
母亲却说:“我不能在你身边陪着你,这是我多大的遗憾呀!也为你干不了啥,我只能为你织一些手工活。你带上它们就如我在你身边一样。”所以母亲每年都会给姥姥织件毛衣,织套帽子和围脖。必不可少的会给姥姥和姥爷织两双毛线袜子。母亲知道东北冷,姥姥和姥爷开饭馆脚爱凉,所以她会每年上冬前都会给他们织两双毛袜子。
姥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是最幸福的妈妈,因为我有两个儿子和一个闺女是懂孝道的孩子!”
如今姥姥年纪大了,也不再开饺子馆。她和姥爷还有大舅大舅妈一起生活。二舅和二舅妈在承德,二舅和舅妈也说了,等他们俩都退休了也回东北和大舅一起孝顺我姥爷和姥姥。大舅说,等我二舅和二舅妈回来了,他就买一个三居室的楼房,这样一家人就可以温暖地住在一起了。
我也有我的打算,以后我不干医生了,我也回东北。我要开一所养老院,做善事,给所有的老人尽孝道,让他们都有一个安详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