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每年春节期间都会做监利团子,今年做的团子鲜香可口,尤其好吃。
一个个热气腾腾的团子,你挨着我,我挤着你,整整齐齐地排列在蒸锅里面,揭开锅的一瞬间,香味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用筷子戳开一个团子,糙米的清香和可口的肉菜,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味蕾。今年父母亲做的团子,我感到特别好吃,我一顿吃了三个!
大年初三,大姐一家、二姐一家和堂妹一家都来我们家拜年了,于是爸妈决定今天做团子。看似简单的团子,却要经过8个小时左右的手工制作。首先要准备做团子的主食材——糙米粉,糙米粉是把大米蒸得半生不熟后,摊开放在簸箕上晾干,然后磨成糙米粉。父亲把准备好的糙米粉放在大盆里,然后倒入滚烫的开水,开始揉米粉。
“一定要趁热用力揉,揉成很软的面状!”父亲说。
我洗了双手开始揉七分熟的糙米粉,刚出锅的糙米粉烫手得厉害,从来没有亲自揉糙米粉的我,双手被烫的通红,我感到做团子的不易。按照父亲的做法,我双手沾上一些冷水后再去揉,这样就轻松多了。米粉终于在我和妻子的揉搓下,变成了软乎乎的白面状,然后父亲说差不多可以了,于是我们开始了下一步。
下一步就是做团子了,团子里面的芯子有两种(芯子也就是包团子的馅料,我们监利人称为芯子),一种是白糖,一种是猪肉和蔬菜炒的,蔬菜有豆腐干、胡萝卜、榨菜等等,喜欢吃糖团子的就多包一些糖团子,喜欢吃肉菜团子的就多包一些肉菜馅的,我们家大部分人喜欢吃肉菜馅的,所以主要做肉菜馅的团子。在做团子之前,母亲就已经炒好了肉菜芯子,放在大碗里备用,白糖也准备好了。首先做白糖芯子的团子,做好一个之后,要在团子上做一个“尖”,以此为记号区别于肉菜芯子的团子。做完白糖团子后,我们开始做肉菜团子。包团子也很有讲究,团子的皮要厚薄适宜,太厚不容易熟透,太薄又容易破,漏出油或白糖。包出的团子也要大小适宜,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芯子不能太满,这样吃起来才鲜香可口。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包团子,笑声洋溢在屋子里,和春节的气氛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过年的气氛啊!
一大盆糙米粉原料,一个小时左右的工夫,就被我们包完了。大功告成之后,下一步就是把团子放入蒸锅里面蒸熟了。父亲先把蒸锅下面放水,再把我们包好的团子放入蒸锅,每一层都摆放的整整齐齐,一层、两层、三层……团子圆圆的、满满的。然后打开电源开关,接下来就等着美味出锅了。我们在屋檐下吃瓜子、聊家常,平时大家各自在各自的地方工作,很少聚在一起,过年才有时间回来,我想这不正是过年的意义吗?
“好香啊!”妻子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我跑到厨房,蒸锅上热气腾腾,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应该熟了吧”妻子一边说一边迫不及待地打开锅盖,用筷子戳了戳其中一个团子,还不是很软,还没有熟透,于是又盖上锅盖。大约过了十多分钟,美味终于可以出炉了。妻子尝了第一口鲜,“嗯,好吃!香!”于是,大家每人一个小碗,盛上团子,大人2个,小孩1个,吃完不够再盛。打开团子的一瞬间,米粉的清香,浓郁的肉菜的香味扑鼻而来,咬上一口,油而不腻,咸淡适宜,回味无穷。我吃得停不下来,接连吃了3个!
“爸爸,今年的团子怎么比往年的好吃些?”我欣喜地问父亲。
“今年的团子是用838的大米做的。”他回答。
“哦——”我应声道。
好水出好虾,好米做好团子。产自本地的优质监利大米,为舌尖上的美味——监利团子,提供了主要的食材。监利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属于荆州市管辖,监利是荆州地区最大的一个县级市,监利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县内有数不清的良田和河湖,粮食以水稻为主,水稻种植需要大量的水,监利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促成了监利年年水稻大丰收,同时,由水稻加工出来的优质大米,品种多,米质良好,畅销全国。
记得上大学时,从监利去岳阳,要经过长江。那时江上还没有大桥,汽车都是通过轮船摆渡过江的。每次过江前,都会有监利白螺的老乡卖团子,我每次都会买两个,5毛钱一个,又便宜又好吃,多年过去了,记忆犹新。
监利团子的吃法多种多样,蒸熟的团子第一天如果没有吃完,第二天还可以烤着吃,烤热的团子,外面有一层金黄的表皮,没有烧焦,里面的肉菜芯子也热了,香极了。也可以油炸吃,监利油炸团子也是很有名的美食。
监利团子历史悠久,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呢。相传在赤壁之战后,关羽带领五百校兵在华容道(监利古称华容)埋伏截杀曹操。由于埋伏地点环境恶劣,道路泥泞,不能生火做饭,于是当地县令想到了用监利特产的团子来给士兵们送饭。团子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口感美味,深受士兵们的喜爱。关羽对这种食物赞不绝口,并在班师回城时特别提到要吃团子而不是汤圆。从此,团子成为了监利地区的重要美食,并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特别流行。关羽在荆州地区老百姓的心中已经是神了,关羽喜欢吃的团子自然得到人们的喜爱。
监利人爱吃团子,监利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团子店,许多外地人来到监利,都要买几个来尝尝。在盛产稻米的监利,团子也是旧时稻农下田劳作时必带的干粮,它热量高,便于携带,适合从事大量体力劳动的人,下地干活时,带上几个团子,大家围坐在一起,久而久之,团子就成了一种传统的民间小吃。2018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中国影像方志》监利篇,报道了监利的糙米团子,从而让监利团子更加闻名于全国。
监利团子,一个个,圆圆的,鼓鼓的,象征着家人的团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它都会一直延续下去,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