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老山,我来了(散文)

2025-02-21 09:35:47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老山,家乡的聚宝盆、我们的保姆。

  狼烟四起的历史,人们迁徙到这里躲避;饿殍遍野的过去,有幸的人们来到这里,满山有食、饱餐无饥。古时候相传,本地雷蓝二姓被大汉族地主撵得四处逃窜、举族搬迁,来到这里,在洞穴安家、在岩屋下烧烤,硕大的山老鼠成了美餐,度过了年关,瑶民开始了“老鼠年”的习俗。

  老山,千水万山,重峦起伏。从海拔329米到最高峰高顶山1581米,到处都有充饥的食物。水里鱼草中兔,野猪野羊山老鼠,山林菌子和竹笋,一年四季有野果。单说草莓就有二十多种,从四月份到十月份都有得吃;野生桃李有七种,野生猕猴桃、柴枸子和牛茄子三种,冷饭罗果两种,野梨五种,牛奶果四种,葛根无数种,禾鹞子、冬桃、野柿子、尖栗板栗……三年困难时期,无数外地人来这里求生,最艰难的时刻,保姆老山的竹子结“谷子”帮人们度过危机。

  老山,崇山峻岭,交通不便。解放前原始森林,与世隔绝,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与天和乐。解放后,森林资源、动物资源、中草药采集是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对面的太山(老山的一个分支),国家组织了七个伐木队三百多人,从1958年开始到1989年采伐不到三分之一。

  每天推开房门的第一时刻,看到的就是老山。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老山的峰丛山冈,稀疏的林木灌丛,绿里泛黄,一个接着一个的峰峦如绿浪起伏,直指云端。乍暖还寒时候,山泼黛、翠相搀,草色拖裙惹鬓烟,云雾迷山巅。半雨伴烟云半山,炊烟袅绕随风散,穑人偶耕,披蓑戴笠,点缀山川。夏日里晴雨交替、风云变幻,连接天边的山峦,时隐时现。秋冬季节,不是蓝天白云、青幽矮林、青黄纵横交错,就是霜露苍苍、白雪茫茫。

  听惯了,农闲季节,万头耕牛在老山草场纵横悠闲。听惯了,大雪封山,老山草场下的猎人带着猎犬漫山驰奔,赶得野猪、山羊满山逃窜。听惯了,大旱时节,信男信女们抬猪牵羊、不辞辛劳,一路跋涉祈求神泉。

  老山,居家的西边,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生长于斯遥相望,早欲登临去望远。多少次梦魇:南国草场,高山草甸,脚踏峰云,家乡的山山水水一目了然……

  与老山第一次亲密接触是上中学时节。那时候,外地人总是到林区山村“找副业”,父亲要我上老山给“找副业”的叔叔传信。沿着旧时山径一直往上爬,时而回望走过的岗梁,时而尝尝野果的酸甜,来来回回、弯弯绕绕,两个多小时,终于看到叔叔们在林山与灌木交接的地段劳作。

  一个叔叔跟我聊起老山半山腰的诡异:狡猾的狐狸神出鬼没,野猪、野羊时而用惊疑的目光远远探视着劳作的人们,长尾巴的锦鸡带着一群野鸡时而下到帐篷周围偷食。尤其是夜晚起床小解,没有几分胆量是不行的,不是鬼叫哀鸣,就是些许蓝色眼光瞪着你……

  看着后面的老山峰巅不是很高,我说:“这里上老山还有多远?”

  “还要两个多小时,”叔叔说:“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你想上去,今天没有时间来回了。”一股山风拂面,阵阵甜香。“上面是满山遍野的猕猴桃,好吃着呢。”

  我回返几拐,爬上一棵被猕猴桃藤蔓缠绕包裹的杂树,颗颗猕猴桃比鸭蛋还大,长长的绒毛柔软和顺,“吧唧”、“吧唧”不知吃了多少,只记得后来泻了好些天肚子。

  真正上老山,还是打工回来的学生邀我:观赏杜鹃花、采小杂竹笋。

  一大早出发,雨晴风烟暖,春透翠微寒。翻山越岭两三个小时,树木渐次矮小稀疏,一股山泉从岩峰中淅沥而下。“把水壶装满,上面很难找到水的。”学生说:“老师,上面就是白云庵,天旱的时候,大都来这里求雨。”

  白云庵,不是人可以住的庵,杂草丛林中的岩石东一块、西一块,都能容纳百十号人就坐,有的可以躲雨藏身。周边零星有些稍高的杂树,叶子比较宽大。

  放眼寻望,起伏平缓,丘峦迭生,形成无数道岭梁、鞍谷。走进几个山包环抱的鞍谷,成片的杂竹林下,小笋冒出一尺来高,正是采摘的好时机。过了杂竹林就是连片的葱绿,蛤蟆叶、鱼腥草、羊耳蒜、重楼、急解锁、赶山鞭和很多不知名的野草。周边山坡一大片杜鹃满山开放,红的、粉的、紫的,偶尔夹杂一些黄花和蓝色的,还真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巅野花六月盛。”

  一路前行,寒峭花枝才破妍,行处坐地牛粪遍,耕牛悠闲觅不见。上得山来,脚踏峰云,伫立山巅凝望远。老山以南北为轴,东西分支无数延绵岭梁山峦,层层砌墙为嶂,直下两侧,壑深林秀。东涧被公溪河切尾收割,与雪峰山脉主峰苏宝顶相望,西涧被巫水缠绵,两条河支流间杂,共同归入沅江。

  老山,傍邻洞口、绥宁、会同、黔阳四县,俯瞰青野尽收入眼。“山道曲廻弯,泥径陡滑险。跋涉汗浸纱,竹杖草鞋轻胜马。”坝子、村庄、梯田,炊烟缕缕染山川,青罗裙黛峰相搀,茫茫烟云天。南北丘峦峰丛,一棵棵矮化的罗汉松、马尾松和其他许多不知名的树木,像一棵棵盆景植在山梁、冈岭,或如奔马,或如卧龙,或如飞天,在劲风中摇曳。

  “这就是老山草场?”

  “不是!过了对面山包就到了。”学生得意地说:“自己家乡,远不如外人熟悉……”

  是啊!呱呱坠地一转眼,人生容颜五十年,才踏老山峰巅。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自己也有临风拂浪“山高人为峰,叠峦如丘丛;一览众山小,苍茫烟云中”的粗狂:老山,我来了!

  “起雾了,快点,要下雨了。”学生催促起来:“看来小杂竹笋摘不成了。”

  急急切切,我们跃上对面的小山包,前面地势平坦,“一川烟草平如剪”,草都是一洼齐整葱绿、没有一丝夹杂。雨自青野上山来,斜云丝雨织浓烟,轻风揉雨休辞醉,直跃绿苔草甸,任凭雨烟云霄卷。如果有马,如果有很多马,一定会有弼马温万马奔腾的狂野、天马行空的气势。寻看云滚翻如潮,我踏雾缭共徘徊。小草随着云雾匍匐、随着劲风翻浪,连绵不断的翻浪……

  “回去吧!四周云雾缭绕,下雨的路不好走,”学生说:“下次再来。”

  “下次再来”,转眼六年。老山,风车旋转,轰鸣传响。

  老妈说:“老山风能资源丰富,风电场建成了绿色能源新胜地,有公路直接通达,很想去看看。”

  第二天早饭后,一家人驱车盘桓而上,翻过低矮的山坳,来到山的那一边。蛇斑鸟和喜鹊在山林中窜飞,我们沿着风电场的公路七转八拐缓慢爬行,历经数小时的来回穿梭,在一架风电柱场停下。

  四周山峦,有的被削去半边,有的被夷为平地,一柱柱风车林立云天,写着:“瑶寨翁郎溪欢迎你”、“我在老山草场等你”云云。

  母亲寻找旧时路径,带着我们翻越,爬上脚踏过的山巅。

  老妈指着右边:“对面是南木山、上边是洪江、下边是安江,前面是老山草场和远处的高顶山,左边就是家的位置。要是天气好就可以看到苏宝顶的风车。”弟弟打开手机,海拔1431米。

  “老山草场,那一洼齐整葱绿换成新土泛黄,摆满了还未上架的风车叶子,面积不过百十来亩。‘我在老山草场等你’,何时能恢复旧日悠闲恬然?”

  老妈说:“老山风云变幻,是老百姓领略北国风光的地方,雨量充沛,风电建好了,不要几年就能恢复草长绿浪。”

  老山,纵穿南北,横贯东西,方圆百里,滋养了我们。多少年来,人们误会老山草场就是老山。

  老山,我来了!为你正名:我们的保姆!我们的聚宝盆!

  

  

《老山,我来了(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