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冯家山(散文)

2025-02-20 11:53:58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冯家山这个名字,被载入史册,注定千秋万代流传。四县人民齐心打造的冯家山水利工程,仿若一座不朽的丰碑,闪耀着耀眼的光芒。这里的青山绿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传承文明的后人,承载着无数与冯家山相关的丰功伟绩,铭记着千千万万在此拼搏奋斗的英雄人物。

  从儿时起,我便常看到队长安排人前往冯家山上工。那时农业社人多,大家轮流去。队里规定,去冯家山的人,每人每天补助半斤粮食,还额外多加二分工。在队里一天十分工,而去冯家山则是一天十二分工外加半斤粮。按照工地的规定,下雨天不能干活,也按正常出勤计算,所以大家都很踊跃,一般三个月轮换一次。

  记得那是前年。在协会班子成员和会员的提议下,我们读书协会组织了一支三十六人的队伍前往冯家山采风。一路上,欢声笑语不断,那种喜悦之情难以言表。车上有年轻的作家、知名的文化人,还有当年参与冯家山打坝的老人。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果不其然,大家在车上谈天说地,欢声笑语,迎着阵阵夏风,车风驰电掣跑着。窗外的树木一闪而过,麦子收割后的大田,金黄的麦茬一望无际。抵达冯家山时,由于提前联系过,领导和接待人员早已等候多时。专业的接待人员引领我们进入展览馆,为我们讲述冯家山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

  冯家山工程于1970年7月正式开工,由宝鸡、凤翔(现今称区)、岐山、扶风四个县划分成7个兵团包干完成。工程建设时,最高峰有10万多民工参与,他们不惧风雨,投身建设。7个月打通导流洞,22个月建成73米高的大坝,15个月贯通“万米隧洞”。3年8个月后下闸蓄水,5个月后通水灌溉。据相关人员介绍,如今的冯家山水库,灌溉着宝鸡市的陈仓、金台、凤翔、岐山、扶风、眉县以及咸阳地区的乾县、永寿等8县区136万亩农田。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冯家山大坝。站在坝面上,大家心情格外激动。放眼望去,青山绿水环绕,不远处的青草树木覆盖着整个大山,当年民工居住的一排排窑洞,在树木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大坝下水库的水清澈见底,库中似有鱼儿嬉戏,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碧波荡漾,倒映着大坝的影子,宛如一幅美丽迷人的画卷。

  有人瞧见水库中若隐若现的大鱼,讲了一个笑话:“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块。有人钓了一整天都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很多人去了,回来时每人拎着一只鸡,都觉得老板很厚道、实在。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悄悄告诉大家,老板本就是个养鸡专业户,他包的这鱼塘根本就没鱼。”这个玩笑逗得大家哄堂大笑,坝面上的气氛愈发热闹。

  站在此处极目远眺,大坝周围树木郁郁葱葱,远处高山峻岭连绵起伏,将冯家山水库装点得格外秀丽。大坝周边及附近公路,风景如画。一排排风景树,宛如忠诚的卫士,守护着大坝的安全。那起伏在山恋、沟峁间的大树,以及昔日的绿化带,仿佛一条巨龙,蜿蜒盘踞在山间,将高低不平的大山装扮得美轮美奂。山林间的野风呼呼吹过,带来丝丝凉意。

  再次站在大坝高处,俯瞰四周,风景清晰可见。那一排排曾经供民工居住的窑洞,好似一条条彩带,均匀地分布在大山腰间。这些窑洞犹如大山的眼睛,见证着大坝在风雨中的沧桑变迁,目睹着大坝为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倘若陶渊明在世,恐怕也难以描绘出这般优美动人的画面。

  人们谈论着、回忆着,相互交流着大坝的点点滴滴。回味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探讨冯家山水库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欢声笑语在大坝上空回荡,传至山谷深处。头顶飞过的鸟儿,也叽叽喳喳欢叫着,为大坝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

  年近八旬的程老师,是一位文学爱好者,热衷于写作。听闻此次冯家山采风活动,他执意要去。协会负责人考虑到路途遥远、天气炎热,劝他别去。但老人情绪激动,称自己在冯家山断断续续干了三年,当过工长、测量员,无论如何都要故地重游,否则死不瞑目。

  在大坝尾部,程老师指着前面第三排窑洞说,中间偏西那间是他曾经住过的,那次他住的时间最长,有半年之久。有一次,天下连阴雨,他闲逛时不慎掉到一米多深的土塄下,幸好雨水多,地面松软,可下面的一块石头还是绊倒了他,导致右脚肌肉损伤。一位工友上厕所时发现了他,急忙报告给连、营部。营部派医生前来治疗,还找来行家为他按摩,不到一个星期就康复了。营部还指示连里,这一周按正常上班考勤。

  几十年过去了,这些感人的往事依旧历历在目,党培养出的干部是多么的好啊!

  程老师还讲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扶风有个“铁人”冯来娃,干活十分积极,拉着一辆大架子车,土总是装得满满当当。他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一个班,有时还连班干。有一次,他媳妇来工地看他,给他带了馍,有人捎话给他,他都没回去,媳妇等了一天才见上面。

  在我的记忆里,我村百分之七十的人都去过冯家山,年龄最大的六十岁,最小的才十八岁。他们都为冯家山出过力、流过汗,经历了冯家山那段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岁月。如今,冯家山水库已成为集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是宝鸡市唯一的重要水源地和生态屏障。

  那次采风活动结束后,作家和文化名人纷纷挥笔,创作出一篇篇佳作,歌颂冯家山,歌颂那些劳苦功高的冯家山建设者。

  冯家山,是我心中的圣地,是我这辈子都难以忘怀的传奇。

  (原创首发)

  

《冯家山(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