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跟刘先生见面后,我用了将近两周才缓过来。
爱让我失去了一些好容易建立起来的理性,慢慢往原始靠拢:这种原始的冲动,促使人想尽一切要知晓对方每时每刻的一举一动,倘若无从得知,便变得恼、变得狂、变得慌、变得莫名其妙的难过,纵使这并不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这是爱吗?若按这原始的定义来说或许倒也算,可爱太复杂,复杂到让我们忘了,爱应该是灵魂的释放与感应,是两个存在释放自我时灵性地互相感应,是从理解自我再到理解对方的不可逆的过程。
渐渐清醒后,我回头审视自己,这种以满足自我情感需求为由而束缚对方的行为,似乎背离了我原来对爱的理解,我在理解自己这条路上后退了几步。然而,这倒成就了更深层次的领悟。最初不过是渴望刘先生能多些陪伴,但当孤独感不断膨胀,单纯的诉求逐渐异化成控制欲,便与本心背道而驰。理性使我从来不会担心对方移情别恋这种行为,这是因为我对自己有足够的理解,理性让我给予对方尊重,尊重他的想法,尊重他的选择,当然,也只止于尊重,我也要给自己原则足够的尊重。这是基于理性思考而得出的结果,而作为人就会有情感,在感性基础上每个人的理解又深浅不一。
回想上次见面,我记得他说怕我冷,解下尚有余温的围巾,细心地边教我怎么围,也不管我学没学会,边自顾自地给我围上,当时我只觉得这似乎再寻常不过,直到某次误会的发生,我才惊觉他这份细腻。
前几日我买了一副耳机去线下提货,作为自己十天后的生日礼物,随手拍了个照,本来不想让任何人知道,突然想起刘先生最近跟我很少说话,就想发个朋友圈让他有危机意识,或者说让他吃个醋,于是我就想故意杜撰个虚拟人物,下意识用了他的姓氏,就发布了那张照片并附文“小玩意儿挺招人稀罕,谢谢刘sir”。谁知他并未意会到,评论了一句“羡慕”。我急促地追问他“猜猜刘sir是谁”,他说反正不是他,以为是我一个要好的刘姓朋友,我急笑了。我跟他解释,“我又没说是刘sir送的,这是我给自己买的生日礼物”。他误以为我在暗示他,随即转账过来,并附言“那就算我买你的咯”。这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本意只是想让他吃个醋,却反倒被他的直白直击心扉。我后知后觉那句话容易理解成一句暗示。我愣了好一会儿,眼泪偷偷摸摸从我脸上溜过去,然后被我抓到,擦干。我这才读懂他沉默的关怀,他对我的关心从来不是浪漫情话,也不是虚言虚语,而是看得到、感触得到的实实在在的行动。从怕我冷给我围围巾的温暖,到这次的直接转账的果断,我似乎太过沉溺于种种自我细节标准,而忽略了他本就不同于我的情感表达。
爱以自我认知为前提,但是两个人相爱,却不能仅仅只是理解单一个体,在理解自我的过程中,更要理解对方的存在形式,这好比读两个人写信,漏了其中任何一封,都会使这个故事不完美,多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