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民族英雄岳飞在九江庐山下建有“俾就闲祠”故居,九江也就成为岳飞第二故乡。岳母刺字“尽忠报国”故事家喻户晓。春节过后,江南下了一场春雪,又春雨连绵,气温聚降,也就通常所说的倒春寒。转眼到了阳春三月,天气渐次回暖。从新闻报道得知岳母祠建成岳飞文化园,查了导航,路程也就一个小时,午睡一会儿,便驱车至株岭山中庐山脚下九江县狮子镇株岭村山中拜谒岳母祠。
岳飞文化园位于九江市柴桑区沙河经济开发区陈家下屋,是一代贤母岳飞母亲姚太夫人的归葬地。据县志载:“岳飞母亲姚太夫人墓,在白鹤乡(今沙河)株岭之麓,去县治(今九江市)南四十里,层峰叠翠如堆螺状。
芳草菲菲,又是一年春暖花开时,雨后天晴,春光明媚,阳光暖洋洋的,连空气中都弥漫花草的芬芳。岳母祠松柏怀抱,层岭叠嶂,斑竹青翠欲滴。文化园左前方有一口碧波涟漪的池塘,粉墙黛瓦大门的门匾书写“一代贤母”。门右边跪地五个遗臭万年陷害忠良奸臣铜像。入园漫步在岳飞文化园,桃红挂枝头,洁白梨花如玉缀满树,山中斑竹高耸入云,绿树成荫。
岳飞的母亲,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尽忠报国。流连文化园,较之二十多年前凄凉冷清岳母祠,园林化文化园绿树成荫,桃红柳绿,梨花满园,目光所及,二十多前杂草丛生荒凉地,取而代之岳飞文化园兴起,一代爱国民族英雄岳飞魂系故里,而作为一代教子有方贤母姚太夫人安葬地,则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时光追溯公元1103年,在河南相州汤阴农村一间破旧的民房里,一个男婴呱呱落地,姚太夫人生下了一个男婴。姚太夫人希望襁褓中的孩子将来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她想给孩子起一个能代表自己心愿的名字。这时姚太夫人听说有一群大雁从天空飞过,便取名岳飞。
岳飞生逢战乱,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崛起,不断向南扩展版图,侵扰北宋领土,烧杀抢掠,中原百姓遭受战争侵袭,民不聊生。天降大任,岳母悉心教育岳飞,节衣缩食送岳飞读书习武,练就了岳飞武能平天下,文可抒其志。
成人后的岳飞从军保家卫国,北宋元帅宗泽病重,以印信交岳飞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飞心情郁闷,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营抗敌,并在岳飞背上刺"尽忠报国"四字,使其永以报国为志,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杜充降金后,岳飞独挡一面,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以至于金军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北宋末期内忧外患,官场腐败导致民族矛盾激化,从奴隶制过渡封建制女真族族急于扩展领土,中原汉民族抗击外族侵略爱国主义战争成为主要矛盾,而岳飞便是在抗击外来侵略战争中脱颖而出文武双全的抗金名将。
中国是个多民族统一大国,中华民族以汉民族为主中原大国。金人是中国北方女真族,公元六至七世纪称“黑水靺鞨”,公元九世纪起始更名女真。十二世纪前期完颜阿骨打建立了金朝,统治中国北方一百多年之久,直至十三世纪被蒙古人所灭。十七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其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皇太极改女真族号为满洲,女真一词就此停止使用,后来满洲人又融纳了少数的蒙古族、汉族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满族。强大满族先后两次入猪中原,建立了满清政府统治中原三百多年。
那是一个“商女不知亡国恨”南宋时期。北宋灭亡后,岳飞曾两度驻军在现在的九江市,秀丽山川的庐山,让这个驰骋沙场的爱国将领有了归隐之心,他在陶渊明的故乡建有“俾就闲祠”。功成名就后归园田居,他决定把老母接到庐山脚下安家落户。岳飞从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诗句取名“俾就闲祠”,一个“闲”字,戎马倥偬的岳飞收拾旧河山,没有闲睱安居乐业住居在俾就闲祠。公元1136年,岳母姚太夫人在军中逝世。岳飞即奏明朝延,请求将其母安葬庐山下,也就是俾就闲祠附近。宋高宗准奏,赐葬庐山,埋于株岭,墓坐落在株岭东北端的“卧虎舐尾”处。
南宋偏安江南,主战派和主和派斗争从来没有停止,南宋诗人林升写下《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的诗讽刺了南宋主和派的沉迷奢靡享受而忘记了故都汴京(开封),权贵醉生梦死,将杭州当作汴州重蹈亡国的覆撤。而以岳飞主战派的岳家军先后四次北伐收复失地,战场上无人能敌的岳家军愈战愈勇。远在朝廷的高宗赵构担心一旦收复中原,自己的哥哥钦宗回来之后,他就不能保住自己的皇位,从而急切想和金人议和。他的私心被不安好心的奸佞秦桧等人牢牢掌控,赵构与这些奸佞狼狈为奸,秘密制定了全线撤军造成岳家军孤立无援的情景,急令岳飞班师回朝。
以秦桧为首主和派罢了岳飞官,他怕岳飞东山再起,索性诬告岳飞谋反,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何铸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公元1142年1月27日,秦桧索性以“莫须有”的罪名,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处死岳飞。岳飞遇难时年仅三十九岁,从罢官到遇害,岳飞在“俾就闲祠”仅住了两个多月。
岳母刺字的故事,宋人笔记和野史均无记载,包括岳飞之孙岳珂编纂的《金佗稡编》也没有记录。岳飞背上刺字的记载始见于元人所修的《宋史》本传:“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岳飞后妻李娃,当岳飞遇害放逐岭南吃尽了苦头,岳飞遇难二十多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李娃才返回庐山“俾就闲祠”,临终告示葬株岭山伴岳母。
青山何处不埋忠骨,岳飞不仅是一位杰出爱国将领,同时还具有崇高人格魅力。从他填写气壮山河《满江红》一词中,岳飞只是把功名看成“尘与土”。宋高宗曾打算在杭州为岳飞建上等府邸,岳飞援引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典故,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岳飞却在庐山脚下乡村构建一处简陋的“俾就闲祠”,像陶渊明一样辞官隐居田园“采菊东篱下。”
千百年来“岳母刺字”故事,激励无数爱国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抵御外敌抛头颅洒热血。抗日战争时期,以岳飞词作谱成的歌曲《满江红》,作为激励中国人抗战的精神武器,得到了广泛传唱,对爱国军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和感召作用。
当今有一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从历史唯心主义立场出发,在教科书删除了爱国主义历史教材,全面否定屈原、岳飞、文天祥、鲁迅等爱国主义的教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片面强调个别历史,甚至碎化历史,忽视了历史整体性与科学性。人类文明发展,民族大融合是历史趋势,不能因为民族融合,就否定了曾经为捍卫民族和国家利益付出生命的英雄人物,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来,站在国家与人民对立面曲解历史,从而陷入唯心主义历史观。孙中山旧民主革命就提出了“驱逐鞑靼”,难道要否定孙中山推翻封建清王朝民主主义革命?溥仪后来投靠日本人建立伪满州国,为中华民族写下最耻辱历史。
九江市柴桑区投巨资建成岳飞文化园,对岳母祠及其周边景观风貌进行整体改造提升,九江又新增一处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走进岳飞文化园,正气浩然,足以激奋后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