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灵寿锦绣大明川,我邂逅了一只鸟。它浑身黑褐色,黄眼圈、黄色的喙,踩着黑色的爪子,歪着头站在碧绿如毯的草地上——是乌鸫。
此时的乌鸫,亮起了歌喉,声音清脆,犹如击石。也许是我进入了它的领地,它停下来,盯着我。一人一鸟,在大明川完成了一次深情凝视。旋即,它展翅飞离草地,飞入林间。优美的身姿,犹如翩跹在明丽的山水画中。
山峦腾起白雾般的云,太行山绿得更为浓烈。太阳照在锦绣大明川,把白色建筑的倒影刻在草地上。草地西侧高大的杨树林郁郁葱葱,树与树之间架着桥,三三两两的游人在晃晃悠悠的树桥上,体验着特殊行旅。我也拾步而上,在树林间“穿越”。这树棵棵高大粗壮,伸展开枝叶,为树桥上的游人遮挡着八月炽烈的阳光。
一只乌鸫在水畔优雅地踱着步子,叫了几声,与林间的鸟呼应着。另一只乌鸫从树屋前的鸟窝飞出来,不断在树枝上跳跃,说不清它跟着我,还是我的目光追随着它。忽然,它们又飞入树屋檐下的窝里。那个窝像硕大蜂巢,泥黄色,带有泥土状的凸起,显然是由人工制作,吊在檐下,与拙朴的木屋浑然一体。木屋依树而建,悬在半空,木门、木窗、木顶,粗细差不多的树筑成木墙。站在摇晃的树桥,我生生按下了住树屋的冲动。乌鸫们好像窥出了我的心事,站在树屋顶,不停地跳跃鸣叫。
树屋的窗下为露台,有一张圆桌、两把椅子。乌鸫们起先站在栏杆上,而后立于屋檐,好像弃掉了惊慌,有所期盼。我暗暗发愿,一定要选个月圆之夜来树屋体验一下。彼时,圆月高悬,与家人于树屋露台品茶赏月,树下流水潺潺,园区灯火通明,蝉声悠长,与乌鸫为邻,于喧嚣中取静,想来该是极风雅之事。
我心里追逐着乌鸫,循着鸟鸣寻找。树林尽头有一道光影在花丛上空迅疾掠过,它通体乌黑,张开的翅羽如两把羽扇,又像在跳着献给花的舞蹈。
五颜六色的百日菊以铺天盖地的姿态涌来,在树林与慈河的夹角,是花的海。站在花前,我想起了种百日菊、种蜀葵的老父亲,还有心心念念的家乡。我期待与鸟为邻的生活,大明川的田园气质与我的梦想恰恰契合。
走进大明川的水峪村,村头有几位老乡正在种菜,花生昂昂然,悄悄开着小黄花,沟壑里满是树木、棒子、谷子。沧桑的石头土坯房子与白瓷砖墙玻璃窗的新房子错落着,墙外沿路码放着整整齐齐的木柴。有位大爷在缓坡上喂鸡,白母鸡红公鸡足有20多只。鸡们啄食着木食槽里的玉米和野菜,并没有因为我们的贸然闯入而惊慌。核桃树、柿子树、野草、野花、南瓜藤,还有颇显古朴的土炕、土灶,这些元素一下子把人拉到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又让人不禁感慨时代进步之快。我和朋友沿着木梯爬上屋顶,隔壁的院子爬满了南瓜的黄花、丝瓜的白花。
大明川西、东皆为茫茫太行山,西邻灵寿的母亲河慈河。太阳隐入太行山,大明川依然亮如白昼。远山黑黝黝的,慈河的涛声沉寂下去。
在大明川一隅,灯光暗下来时,萨克斯特有的音质传了过来,《若是月亮还没来》流溢在湿漉漉的气息里。循声终于在一个角落发现一枚圆月,这枚圆月暗红色,映着桂花树的影子,矗立在一座小房子旁。吹奏萨克斯的男孩坐在夜色里,忘情地吹奏着,左脚跟点着地,像在弹奏琴键。天大地大,只有他一个人对着天地演奏。宁静、安逸的况味,让我突然有了归属感。
月亮慢慢升上来,《若是月亮还没来》变成了《回家》,曲调悠扬清丽。柔和的月光与园区的灯光让大明川流光溢彩。周围的景物从夜海中浮出来,美轮美奂,亦真亦幻。演奏萨克斯的男孩在月光下有了双重影像,他的左边是一只大鸟,右边也是一只大鸟。月光中的鸟,披着圣洁的光。它们的原型,也许就是我看到的乌鸫。至此,我心中的鸟与大明川的鸟,完美重合。
凝视一只乌鸫(散文)
《凝视一只乌鸫(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乡村蛇的生活拾记〔散文〕
NEXT ARTICLE卢村印象:诗意田园与刀锋美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