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相约龙王池(散文)

2025-02-15 08:59:06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心有所念,所有的美好便在来的路上。

  金秋九月,一个宜行宜居的时节,一张车票,开启了我与龙王池的相约。抵达龙王池,是下午时分,九月的阳光有恰到的温情,而龙王池的风有穿越时光的魔力。

  踏入龙王池文化乐园的那一刻,还来不及好好看一眼龙王池俊美的模样,便被带到神之已久的《龙王池四库书院》。由此,时空的隧道悄悄打开,一场文化盛宴缓缓拉开序幕。

  《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更是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的最好例证,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项壮举。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36000余册,约10亿字,内容涵盖文、史、哲、理、工、农、医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从中找到源头与血脉,是中国古典文化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

  步入体验区,工作人员首先为我们打开巨大的电子显示屏,随着画面的开启,一股浓厚的历史气息与墨香韵味扑面而来。在这里,《四库全书》不再是尘封于古籍库的浩瀚典籍,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显贵之物,通过现代科技前沿技术,它们化身为一个个生动的数字界画,让人仿佛到了编纂的现场,亲眼见证着这部中华文化百科全书的诞生与辉煌。

  随后,年轻帅气的工作人员拉开我们身后绛红色的厚厚布帘,瞬间被眼前的这一幕惊掉下巴。这是一个近千米的展示空间,排排精雕细琢的书柜像一个个历史的先贤静静列队在那里,于默然之中便传达出某种智慧,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顿感庄严。柜体斑斓的纹路深浅相宜,纵横交错,细腻温润,宛如岁月的密码册页。清一色朱红书柜高可及屋,与屋顶长龙一样金色的灯笼交相辉映,使整个空间非常协调而富丽堂煌。

  轻移脚步,慢慢走在岁月的时空里,细细嗅着来自老祖宗的智慧。游人戴上配备在书柜边的白色手套,可从书柜中拿出自己想看的书,与经典来一场默默的对话,与先贤轻轻叩击手掌,感受华夏文明的魔力和风采。

  指尖轻触,便是千年的文明与传承。随手一翻,便是魅力与能量的加持。一本本书册,一行行文字,历史的声音在耳畔悠悠回响,知识的海洋在眼前无限延伸。每一本典籍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们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与人类的思考,让人不得不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灿烂。

  这一刻,那么骄傲。骄傲我也是华夏大家园里的一粒微尘,骄傲我可以这么近距离地聆听着历史的声音,骄傲我正呼吸着来自祁连山脉的轻风,骄傲龙王池正拥抱着我这个千里之外的游客。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现藏于龙王池书院的《四库全书》版本,由数百名专家、学者、手工艺人历时10年共同完成。陈列的书柜全部是红木柜体、楠木书涵、樟木背板,书的封面采用天然蚕丝织成,所有印刷的纸张是手工宣纸、墨汁用古法墨汁,基本是原样复刻老祖宗的技艺,这在世界及国内皆属于首例。怪不得气流间的那种木质香息,是那么温润,那么醇厚,这份淡淡的香息,抚平了我心中所有的浮躁。我想,也只有一颗宁静安然的心才配得起这书院。无法想像,这么庞大而细致的工程,熬黑了多少人的眼圈,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

  紧临四库书院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殿堂。这里有多个展厅,不仅展示着甲骨文、简牍、活字印刷、青铜器、彩陶、景泰蓝、历代钱币、中医针灸等实物藏品,还展示着近千款不同形式的各种算盘,小则掌心可握,大则形如饭桌,方形、圆形、月牙形、如意形、太极形、琴键形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每一款都那么精美,每一款都有一个故事。华夏乐宫厅,陈列着经过长期挖掘、搜集、整理以及复制的历代大多已经失传的宫廷乐器。有的豪华,有的极简;有的大气,有的小巧。吹拉弹唱,应有尽有。工作人员还为我们现场演示了现代科技与古典乐器相结合的音乐盛典,美伦美奂的光影场景,玄妙精绝的音色,真是让人有种浑然不知所在的感受。

  

  二

  夜色,很快把龙王池掩映。夜幕下的龙王池,缓缓向我道出他的前世今生:龙王池,隶属于甘肃永登县树屏镇,距离兰州市区约60公里。永登境内山峦叠嶂,丘陵绵延,河水纵贯,早在新石器时代,永登地区就有远古居民繁衍生息。自汉武帝开辟河西,骠骑将军霍去病始筑令居塞,从此永登正式纳入西汉的版图,距今已有2100多年。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门户,亚欧大陆之要冲,也是马家窑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辖区有大量文化遗址,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彩陶,素有“彩陶之乡”的美誉。

  龙王池,这个名字在这里已经叫了300多年,究竟是怎么样的一种渊源?怎么样的一个美丽传说?已经不重要。无疑,龙王池始终是永登的一颗明珠。如今的龙王池,得神泉滋养,祁连气像,祥龙灵光,借时代神笔,奇人惠顾,文化引领,汇集旅游观光、亲子游乐、农耕展示、研学教育、生态田园为一体,已经成为都市人心灵的圣地,孩子的乐园,学者的典堂。

  到目前为止,龙王池文化乐园已经拥有五个中国之最乃至世界之最:中国民间个人收藏宣纸线装书第一,中国民间个人收藏历代儒家、佛家、道家书籍第一,中国民间个人收藏并复原再造古代各民族乐器第一,中国民间个人收藏各式算盘第一,中国民间个人收藏并复原再造编钟第一。而缔造这一切的,便是从龙王池走出去的奇人徐灵光先生。徐灵光先生,精通易学,博古论今,中年积财,凭一己之力,倾一腔热血,造福龙王池百姓,造福永登。他的高瞻远瞩,他的博大胸襟,已经成为龙王池百姓心中的龙。

  龙王池的清晨,从粒粒露珠中醒来,从鸟鸣声声里响起,从沁凉凉风里亮开。晨光中的龙王池安静得像个处子,四面青山高低错落有序站位,谷底绿水碧波各司其责,廓桥回旋心机暗藏,除了鸟儿的轻吟与枝叶的曼舞,没有车流,没有人流,没有喧嚣,一切都在静谧之中虚席以待,待岁月静好,待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漫步在悠长悠长的文化长廊,“大道无形,唯器有名”,“凤皇翔庭,麒麟游郊”,“以政治国,以奇用兵”,“行善福报,作恶祸临”……古典文学里那些简洁明快的语言与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着,无不让人感受到龙王池的智慧与匠心。在这里的长廊上,你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文化符号,从国学到诗经到唐诗宋词,每一步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人的书卷之中,耳畔似乎响起了他们的轻吟浅唱。

  我与同行的伙伴依着昨晚民宿老板推荐的路线,踩着台阶向着山顶悠然而去。阳光透过轻纱般的云层,温柔地洒在龙王池。晨风拂过一道道山,拂过一处处房屋,缭绕在龙王池的怀里,久久不肯散开。山中暗置的音箱播放着《诗经.蒹葭》,曲声舒缓优美,回响在群山之间,分外空灵,这般天籁,仿佛群山的合奏,这感觉,美得那么不真实。

  我们兴奋地边走边拍,身心轻盈得像一片羽毛。站在山顶,放眼一望无际的群山,犹如一个个巨大的浪花,缠绵交错,相互追逐。没有蔚然成风的林木,只是一些灌木及野花,点缀着重重山,群山手挽手,紧紧相拥,与山脚古色古香的建筑相映成趣,远远看过去,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令人心醉不己。

  峰峰相连的山,似条条青龙蓄势待发,率性得就像西北汉子,毫不掩饰喷张的血脉,强劲的骨骼,粗粝的毛发,向天地、向人间坦然地呈现着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也是最动人的一面。大西北的雄浑磅礴,大气大义,在这里已经体现得淋沥尽致。

  

  三

  在这幅画卷的深处,是一代又一代的龙王池人,谱写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在这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土地上,同样有一个温柔的词:乡愁。乡愁对于徐灵光先生来说,也许就是心中蜿蜒的咸水河,不舍昼夜地流淌,每当夜深人静时便悄然浮现。这里,有儿时嬉戏的欢声笑语,有家族聚会的温馨场景,更有那份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自豪。

  振兴家乡,点亮家乡,便成了徐灵光先生的使命,显然,徐灵光先生不辱使命。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还有更多像徐灵光先生一样的人,为着这方宁静的山水,为着这大漠之光,悄悄地耕耘,静静地守护。

  饱览岁月峥嵘的龙王池,风景如诗如画的龙王池,仿佛一位历经千年的智者,默默伫立在大西北的怀抱,默默承载着时光的检阅。它不仅照亮了归乡人的心房,更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华章中,熠熠生辉,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芒。

  我深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里,更加深信这颗西北明珠的未来,可期可望。

  这片深情的土地哟,如同涓涓清流,于岁月深处汇聚起汹涌澎湃的文化海洋,滋养着每一个热爱它的人,让每一位到来的访客都能在漫步间,与千年文脉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相约。

  永登龙王池,离繁华有点远,却离心很近。不信?你来看看。

  

《相约龙王池(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