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说起班婕妤,都会想起《怨歌行》,而我想起了《杂咏一百首·班婕妤》——
“妾命薄如纸,君恩冷似冰。生当事长信,死愿奉延陵。”
《怨歌行》是班婕妤皇宫生活幽怨的写照,而《杂咏一百首·班婕妤》则是她一生凄楚的缩影。
她出身功勋之家,楚令尹子文的后人,汉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真实姓名无从考证,出身可谓高贵。
自幼聪明伶俐,秀色聪慧,饱读诗书,知礼仪,识大体。历史记载的评价,也不俗。
豆蔻年华,待嫁闺中,轻纱罗衣、笑靥如花、委婉动人。
被选入汉宫之初为下等女官,在众多的宫女中,她出尘脱俗、玉洁冰清,像一道明媚的阳光清新地照进了汉成帝的心里,赐封“婕妤”。
宠冠三宫,不骄不躁,谨守礼法。日日形影不离,但不干预朝政,时时花前月下,但常引经据典,劝谏成帝,望其专注朝政,做个好君王。
成帝制作了一辆大型辇车,想让她一同出游。可她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夏商周)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
太后得知夸赞她“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这是对她莫大的勉励与肯定。
二
樊姬,楚庄王的王后,唐代名相张说称赞为“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的女子。以贤淑大方、明大义、识大体而闻名。她多次劝谏楚庄王成功,并力主举荐贤才。
可成帝不是楚庄王,她的苦心不仅没有得到回应,反而让彼此越走越远。
后来,“环佩随步响,罗袜薄行云”的赵飞燕带着婀娜妩媚的赵合德来了,成帝对她的荣宠和恩情戛然而止。
贤淑端庄、明晓事理又如何?还是抵不过千娇百媚的眼神、清丽婉转的歌喉、婀娜曼妙的舞姿。红颜未老恩先断的日子来得这么快,成帝终究想做那个嬖女在侧的君王!
有人说,若她当初欣然接受成帝的邀请同辇出游该多好,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赵飞燕、赵合德了。
可君若有意怎会无美人?那些深谙帝意的大臣、王公贵族自会替他收罗天下美女。谁又能说成帝在阿阳公主府与赵飞燕的相遇就只是个偶然?
没有赵飞燕,会不会来一个李飞燕呢?
于是,“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日日轻歌曼舞,夜夜悱恻缠绵,成帝彻底沦陷在她们的温柔乡里,纸醉金迷、荒淫无度,置江山于不顾。
为了取悦赵飞燕,成帝令命人建造“合宫舟”、“七宝避风台”等等,赵飞燕一一欣然接受,宛然谢恩,安然享用。
一时间,“盘中舞”“掌上舞”,处处流传关于赵飞燕翩然起舞的传说。
有了皇帝无边的恩宠,又有几个能做到不恃宠而骄?赵飞燕姐妹在宫中飞扬跋扈。
许皇后坐不住了,开始了“设坛诅咒”。落下“巫蛊”的把柄被废居昭台宫。
她们还不忘借机推上她一把,诬陷其参与许皇后的“巫蛊”。
她说:“妾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言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言又有何益?妾不敢为,亦不屑为。”
有人说她在赌,赌输了就满盘皆输。可除了这样她还能怎样?
这不仅是她的辩白,更是她向成帝愤怒地呐喊:我修正都得不到福,还为邪干什么?你为什么正邪不分?赵飞燕、赵合德的谗言你看不出吗?我不想跟她们成为一类人,也不屑于成为她们。
成帝或许没听懂,或许是装着没听懂。
最后她没有被处罚,反而得到了丰厚的奖赏。世人都说她的言语自证了清白,才得到成帝的奖赏,可自证清白这种事是一句话“我没有做”就能撇清干系的吗?
三
想来是成帝打心眼里就没有怀疑过她,他笃定品洁高雅的她不会做那种邪恶之事。曾经与她那般情深意切,如今辜负了她的情意,借此补偿一下心中的愧疚又有何不可呢?
此劫后,她识趣地自请去长信宫侍奉太后,成帝应允了。
她明白留下已再无意义,且赵飞燕姐妹嚣张跋扈,肆意栽赃诬陷迫害宫中嫔妃。她不善于、也屑于与她们争斗。是时候离开了。
他知道她还是那个她,去长信宫避于太后的保护之下也好,终究也不想让她最后落得个废居冷宫的下场,应允了。
长信宫,何其尊贵的宫殿。可在那里,她感到自己如同秋天被抛弃的扇子,孤独寂寞,悲伤地写下了《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可惜她不是卓文君,汉成帝也不是司马相如。卓文君以《白头吟》《怨郎诗》《诀别书》唤回了司马相如,而她的《怨歌行》却未能唤回成帝那颗冰冷的心。
也不知成帝听到《怨歌行》时有何反应,但赵飞燕、赵合德一定是嚣张地、得意洋洋地大笑,并恶狠狠地说:到了长信宫还不安分。
忽有一日,长信宫外传来消息,汉成帝崩逝于赵合德的床上。赵合德自杀身亡了。
如五雷轰顶,她瘫倒在地上。那个她牵肠挂肚的人走了,走得难以启齿;那个抢走爱人的赵合德也走了,走得慌慌张张。
心中五味杂陈,悲伤、难过、失落……
四
居于长信宫,并不是想与他决裂,而是这里可以远离纷争,还可以时时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既然他已经走了,那在这里又有何意义?她请求到成帝陵守墓以终其生,太后深知她的心意,应允了。
从此,每天陪着石人石马,伴着冷月清风。可她不觉得孤独,她爱的人就在身边,为他扫扫落叶、抹抹尘埃,与他说说心里话。有时候说着说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若说赵飞燕、赵合德抢走了她的爱人,她又何尝不是抢走许皇后爱人的那个人。
花无百日红,人无百日好。宠冠三宫一时的不少,宠冠三宫一世的又有几人?新人开颜的背后总有旧人掩面。繁华过后是冷宫的嫔妃何其多,谁又能为自己的命运作主?
一年后她病逝了,时年四十余岁,葬于汉成帝陵中。
她终于可以永久地陪伴在他身边了,他们之间再无飞燕、再无合德!
没有哪个女子不想“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可若爱的那个人是至高无上的君王,这愿望何其难啊!
若不然,怎会有白居易的“可怜红颜总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
其实,若换一个“柳婕妤”、“王婕妤”,可能只是故事的版本不同了,故事的结局无非也是大同小异而已。再宫廷,于皇侧,深情几许都没有用,总是被不断辜负,践踏,蹂躏。每一代才人咏絮,留下的必然是感叹。
深情几许空欢喜,到头来只是失望绝望;深情几许空付出,带来一生的悲剧,班婕妤怨不得赵飞燕。谁也改变不了她的人生命运,她不该生于彼时。
情深总在演出悲剧(散文)
《情深总在演出悲剧(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听奶奶讲杨子荣的故事(散文)
NEXT ARTICLE相约龙王池(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