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故乡的宗祠---光裕第(散文)

2025-02-20 11:51:53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在我的记忆深处,故乡赣南会昌周田的宗祠---光裕第,宛如一座古老的丰碑,承载着家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与心血,寄托着一代又一代子孙后代的深厚情感与精神寄托。光裕第,这座古老的宗祠,它更像一部无言的史书,静静矗立数百年,带着家族的荣耀与梦想,镌刻着岁月的变迁。无论我漂泊何方,心中总有一根无形的线,将我与它紧紧相连。如今,怀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我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走进光裕第,探寻那些被时光尘封的故事。

  远远望去,光裕第在一片葱郁的绿树掩映下,显得格外庄重而古朴。在一片青瓦青墙的民居中,光裕第显得格外醒目。它坐北朝南,占地广阔,三进两院的布局,彰显着曾经的辉煌与气派。青灰色的瓦顶,飞檐斗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勾勒出一幅典雅的水墨画。走近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大的门楼,斑驳的墙面诉说着岁月的磨砺。门楣上“光裕第”三个苍劲有力的镏金大字,虽历经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辨,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它曾经的辉煌。虽已失去了几分往日的光泽,却依然散发着一种不可言喻的威严。

  跨过高高的门槛,踏入宗祠的庭院,一阵清幽的气息扑面而来。庭院地面由古老的石板铺就,岁月的脚步将石板打磨得光滑如镜。走进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对高大的石鼓,它们稳稳地立在大门两侧,宛如忠诚的卫士,见证着家族的兴衰荣辱。石鼓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龙凤呈祥、松鹤延年,还有一些寓意吉祥的花卉鸟兽,每一处线条都流畅自然,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先辈们精湛的技艺。抚摸着石鼓那冰冷的表面,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工匠们的专注与执着,以及他们对家族美好未来的期许。

  跨过门槛,进入前厅,宽敞的空间让人豁然开朗。厅内的横梁上,悬挂着数块牌匾,这些牌匾都是家族中杰出人物获得的荣誉,有的是科举功名,有的是朝廷嘉奖,它们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家族的骄傲。抬头仰望,那一根根粗壮的木柱,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洗礼,依然坚实如初,支撑着整个宗祠的重量。木柱上雕刻着一幅幅对联,字体刚劲有力,内容或是教诲子孙为人处世的道理,或是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家族文化内涵。

  穿过前厅,便是中院。中院的地面由青砖铺就,历经岁月的磨砺,青砖已变得光滑如镜。院子中央,有一口古老的水井,井口用一块巨大的石板覆盖,石板上刻着一圈圈的凹槽,那是绳索长期摩擦留下的痕迹。小时候,我常常趴在井口,好奇地向下张望,井里的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井口上方的天空和周围的建筑。听老人们说,这口水井是宗祠建成时就有的,几百年来,它一直滋养着家族的子孙,无论遇到怎样的干旱,井水从未干涸过。它就像一位默默奉献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家族成员。

  中院的两侧,各有一排厢房,这些厢房曾经是家族子弟读书学习的地方。走进厢房,仿佛能听到当年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墙壁上,还残留着一些古老的字画,虽然已经褪色模糊,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笔墨韵味。在这里,先辈们崇尚知识,重视教育,他们希望通过读书,让家族子弟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也正是这种对教育的执着追求,使得家族中人才辈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继续向后走,便来到了后厅,这里是宗祠的核心区域,也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后厅的布置庄严肃穆,正前方的神龛上,摆放着一排排祖先的牌位,从始祖到历代先祖,井然有序。牌位前,供奉着鲜花、水果和香烛,每逢重要节日或家族祭祀活动,子孙们都会来到这里,上香祭拜,缅怀祖先的功绩,祈求祖先的庇佑。神龛的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面写着“源远流长”四个大字,寓意着家族的血脉传承,生生不息。

  庭院两侧,是对称的厢房。厢房的门窗皆为木质,雕花镂空,工艺繁复。每一扇窗棂、每一道门楣,都蕴含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有的雕刻着梅兰竹菊,寓意着高洁的品格;有的雕刻着龙凤呈祥,象征着吉祥如意;还有的雕刻着八仙过海,寄托着人们对神仙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些精美的木雕,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在光裕第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家族文化气息。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先辈们的记忆和情感。小时候,每逢过年过节,家族里的人都会齐聚在宗祠,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那时的我,还不太明白这些仪式的意义,只是觉得热闹非凡。大人们穿着整齐的服装,神情庄重地摆放祭品、上香磕头,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与先祖们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更最喜欢在宗祠里玩耍,听老人们讲述家族的故事。那些故事,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感人至深,它们就像一部部生动的历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从始祖迁徙到这片土地,艰苦创业,到家族在科举时代的辉煌,再到近代以来家族成员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每一个故事都让我对家族充满了敬意和自豪。

  记得有一次,家族中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那一天,在外的子孙们纷纷回到故乡,齐聚在光裕第。整个宗祠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祭祀仪式开始前,族中的长辈们身着传统的礼服,神情庄重地在神龛前摆放祭品、点燃香烛。随后,全体族人按照辈分依次排列,向祖先行三跪九叩之礼。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虔诚和敬畏之情,仿佛祖先们的英灵就在眼前。祭祀仪式结束后,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丰盛的宴席。在欢声笑语中,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那份浓浓的亲情,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懂得了这些祭祀仪式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对先祖的缅怀和敬仰,更是一种家族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在光裕第,我听到了许多关于先祖们的故事。他们有的勤奋好学,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有的勇敢无畏,保家卫国,立下战功;有的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受乡邻爱戴。这些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家族前行的道路,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奋发向上。

  记得爷爷曾经给我讲过一位先祖的故事。这位先祖生活在清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他虽然家境贫寒,但却心怀大志,立志要改变家族的命运。于是,他背井离乡,外出闯荡。在艰苦的岁月里,他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一个小小的学徒做起,一步步打拼,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商人。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致富后,他慷慨解囊,出资修建了光裕第,为家族的子孙后代提供了一个祭祀祖先、团聚交流的场所。他还兴办学校,资助贫困学子,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爷爷的讲述,让我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先祖充满了敬仰之情。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家族精神的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就是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爱国爱家、乐善好施。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家族的每一个成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无法割断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现代化的气息越来越浓厚。然而,光裕第却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默默地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尽管它的外观已经有些破旧,内部的设施也略显陈旧,但在家族子孙的心中,它永远是最神圣、最珍贵的地方。

  为了保护和传承光裕第这一珍贵的家族文化遗产,公元二0一七年,家族成员们纷纷提议并且付之行动。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对宗祠“光裕第”进行了修缮和维护。在修缮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保留了宗祠的原始风貌,让它的每一处细节都能展现出历史的韵味。同时,我们还收集整理了家族的历史资料,整理了光裕第宗祠一脉相承的家谱,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让后人能够更好地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先辈们的优良传统。

  如今,每当我回到故乡,都会来到光裕第,静静地坐在院子里,感受着那份宁静与祥和。在这里,我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那些与家人及堂兄弟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又一一的浮现在眼前。宗祠“光裕第”,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家族的根,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无论我们走到哪里,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它都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光裕第将继续承载着家族的希望与梦想,见证家族的繁荣与发展。它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家族子孙,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家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着的是先辈们的热血,传承着的是家族的精神,而光裕第,就是这份精神的永恒象征。

  

  二0二五年二月十九日星期三于赣南

  

《故乡的宗祠---光裕第(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