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有位同事,人称戴老师,大家常说他是傻人一个。我也这样认为。
初识戴老师,那是2008年。暑假,我参加新教师培训,在家乡县城的一所学校,山谷中,挺偏僻,挺安静,有了我们一百多号学员,才有了盎然的生机。正值八月,天可真热,柏油路冒着热气,蒸腾着往上窜,整间教室像个巨大的蒸笼,头顶的电风扇无助地吹着,却带不来丝毫的凉意。个别的胖学员,从早到晚衣服都是湿的,换了一身又一身,幸好夏天温度高,衣服到水里泡一泡,搓一搓,晒半小时就干,不然他真没衣服可换。
我们人心浮躁,大家都是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培育祖国的花朵。冷不丁换了身份,坐在台下当学生,听领导讲话,听老师上课,迫于“点名”的压力,生怕被通报,都是准时到,准点走。坐在位置上蔫头巴脑,像太阳底下的花儿,许多连笔记本都没带,一支笔也没有,从上课坐到下课,全程发呆,或者偷偷聊天。
角落里一个人,截然不同,右手执笔,左手扶本子,身体板正,认真做笔记,时不时举手回答问题,看起来十分另类,有点傻。我注意到他,没有觉得他是“特立独行、傻里傻气”的人物,反倒对他的态度十分佩服。因为那段时间,我青春年少,不服输,天天写作,想着出人头地,做一个人上人,自然对同类人士另眼相看。
同一间教室上课,同一个食堂用餐,同一个寝室睡觉,我跟他渐渐相熟。他姓戴,名桂祥,小学教师,偏爱写作。爱好相同,我更特别关注他,一脸憨厚,有些婴儿肥,胸膛壮壮的,身体结实多肉,眼睛诚实,从来没有虚头巴脑,东张西望,走路平稳,不疾不徐。
培训结束,我们各自离开。离开前,我和戴老师互留联系方式,加了QQ好友。从此,在QQ上经常探讨。他说,每天要坚持写,不能放弃;他说,写完认真改,不能敷衍了事;他说,文章可以投投稿,发表后更有动力……
跟着他,我亦步亦趋,只是懒惰使然,常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一天没一天。再加上荷尔蒙的气息作怪,我忙着恋爱,忙着陪人生的另一半煲电话粥,文学的事业经常搁置。
学校订有教师报,我时常阅读。某一日,坐在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我把教师报铺开在桌子上,一页页阅读,浏览一下教育新闻,获取一些教育讯息,学习一些教育技巧,找寻一些写作方法……猛然,一篇《山村教师爱爬山》映入眼帘,文章文风朴实,如山野的气息,没有绚丽的词汇,甚至连生动的修辞都少见,类似于人民艺术家老舍的风格,给我震撼,原来——文章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不需要过多的修饰,做到观点新颖,讲清讲透即可,让我大受禆益。
再一看作者,居然是戴老师。这一下,我眼珠瞪得好大好圆。在我心里,《中国教师报》何等高大上,一般人可望不可及,连订阅都奢侈,刊稿太难。戴老师的文章居然能上国家级报刊,真是水平高超,能力出众,值得我好好学习。
从此,我更关注戴老师。听说,他自掏腰包,自我编辑,在学校“赋春小学”创办校刊《赋小写作社》,刊发学生作品,每周一期。学生见到自己姓名的样报,闻着扑鼻的墨香,在阳光下蹦跳,高兴得嘴角翘上去,根本下不来,写作热情高涨,写作水平“噌噌噌”猛涨。
但在同事眼里,戴老师真傻,傻人一个:自我编辑,无补贴;自我创办,往里填钱,吃力不讨好,损私肥公,太亏。
后来,再听说领导器重、赏识、提拔,戴老师离开教育岗位,借调到当地政府,到交警大队,到宣传部门,从事公众号等新媒体运营。他干得有声有色,无论在哪一个单位,都是最勤劳的老黄牛,从不拈轻怕重,勇挑重担。我曾经关注他运营的公众号,编辑的图文让人耳目一新,创意十足,文字生动,图案美丽……每篇阅读量都很高,每次都能在各职能部门的新媒体运营评比中勇夺桂冠,让单位领导脸上有光。
2023年,我有幸跟戴老师同事一年,共同借调到某部门做临时工作。当时,戴老师已改头换面,不再当老师,而是到县融媒体中心当记者。记者风里来,雨里去,天天跑现场,采写新闻。办公室里人讲,戴老师真傻,差旅费都不去报销,油费自己掏。
戴老师骑着摩托车,男款,大红色。冬天顶着头盔,戴着手套,穿得严严实实,里三层外三层。现场经常在乡下,戴老师骑着摩托车前往,哪怕寒风呼啸,哪怕冷雨滴答,从来都没有阻挡他前进的步伐。回到办公室,他脱下厚厚的衣服,一层又一层,一边脱一边笑。我看他的脸,粗糙,皮肤干燥起皮,角质层堆积,在白炽灯下有些耀眼,刻满风霜,写着沧桑。
领导很人性化,走到他办公桌前,跟他讲:“戴老师,下乡补贴没有,但油费你自己填下,去财务那里报。”
戴老师傻傻一笑:“又不经常下乡,没有多少钱。再说,我的摩托车不止公用,也骑着上下班,干脆不报,免得公私不分。”
每天上班,戴老师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到办公室后,他扫地,烧水,擦桌子。其实,办公室聘请保洁人员,有专人打扫,每星期两次。我们跟他讲:“这些不用干,单位花了钱。有人干的。”
戴老师抬起头,看看我们,依旧十分憨厚:“手头上的事,一下子就干完,不要紧。保洁人员又不天天来,垃圾都满了,我先去倒,免得发臭。”
大家都喝茶叶,两天左右,装茶叶渣的小桶就满溢出来,夏天易腐烂,散发出难闻的臭味。每一次,戴老师都小心翼翼地把茶叶渣倒进垃圾袋,倒不出来的干脆用手去抠,一边抠一边用水冲洗,比保洁人员还专业,不怕脏不怕累,更下工夫。
干完,戴老师还“咚咚咚”跑下楼,走出很远,把垃圾袋扔进大垃圾桶。
我提醒他:“戴老师,门口就有垃圾箱,可以丢的。”戴老师回答:“我知道,那垃圾箱太小,丢两袋垃圾就满了。扔垃圾桶里,环卫工人就不麻烦了。”
每天傍晚,戴老师总是最后一个下班。下班时,他锁门与众不同。单位门锁铁链形式,挺长。我们锁门,绕一圈,图省事,“咔嚓”上锁。铁链长长的尾巴留在外面,特别难看,来往的学生还抓起铁链玩耍,有一定的危险因素。戴老师锁门,铁链绕了再绕,直到看不见尾巴,才把门锁好,仔细检查后,转身放心离开。
我真是感慨这位戴老师,真傻;又佩服这位戴老师,精神可嘉,乐于奉献,任劳任怨,真是时代的楷模。
傻人戴老师(散文)
《傻人戴老师(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PREV ARTICLE三弟搬了新居(散文)
NEXT ARTICLE话说“吉马”(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