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范文还是散文诗歌百科知识,总有一篇文章是您需要的!
当前位置: 好文学 文学市场 心情散文内容页

遇见一匹马(散文)

2025-02-17 10:50:10 原创 心情散文 手机版


  多年来,我始终惦记一匹马。

  在城市,我没有见过一匹马,这里有各种品种的狗,作为宠物,伴随在人们生活的周围,却不曾有谁把马当成宠物。有时候想:如果在喧腾不休的车流里奔跑着一匹马,那是多么奇怪。

  对马的印象和喜爱来源于影视剧。

  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里,依萍的母亲傅文佩与陆振华的相遇,和一匹马有关。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陆振华威风凛凛,在街上狂飙,差点撞上了傅文佩。陆振华及时勒住缰绳,注意到了傅文佩,这一眼,改变了一个女人的命运,奠定了她寂寞而酸楚的大半生。马,是他们相遇的媒介和命运的交集点,从中凸显陆振华作为一方军阀的权势与排场,以及骨子里的狂傲。我想,如果陆振华不是骑在一匹马上,而是坐着三轮车或小车,他的霸气与风度不免逊色三分,两人的相遇也会少了点浪漫。是的,马作为交通工具,比小车更具浪漫主义的色彩,能把人的气势烘托到云端。

  精彩的是《琅琊榜》结尾:北境遭敌国侵犯,梅长苏毅然请旨,领兵奔赴边境。骑在战马上的他,仿佛是当年那个纯真烂漫的少年,是那个喷发着热血的少年,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帅林殊。一匹马,一场战争,让他找回昔日的身份,不再是那个谋算人心的谋士。只是时光再也回不去了,而今的他,身体孱弱,内心千疮百孔,所剩的日子屈指可数。他与高大的战马构成一幅动人的画面,动人只是表象,我看到的是悲怆,是他无可逆转的命运,因为战马将要驮着他奔赴战场,死亡在以雷电的速度向他步步紧逼。我多么期待:最后他不是坐在马上,而是坐在琅琊山的楼阁里,捧一杯茶,看窗外竹影摇曳,云雾缭绕。

  电影《封神》,开场透着天宽地广的沉郁,大雪满天,天地苍茫,满目洁白,白得沧桑,彻骨荒寒。西岐的城墙下,地上躺着无数死去的士兵,他们被冰雪冻成雕塑,以各种奇异的姿态呈现着战争的残酷。每匹马驮着各自的主人站在城墙下,站成一种坚毅而绝然的姿态。马的眼神是那样淡然,马不知人间愁苦,它只是在忠心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马而言,战场就是它人生最盛大的舞台,演绎精彩,也演绎悲情。我觉得,如果战场上失去马的身影,难免冷清,将军的金戈之声必须和上马嘶声,才会延伸出惊心动魄的意味;将军的力量才会发挥得更为刚劲。

  在无数的影视剧里,马,为画面增添一股活泼的生气,为人物注入一份雄性的魅力。

  

  二

  从浩荡的历史烟尘中,我窥视到马精彩的瞬间。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可谓轰轰烈烈,几番跌宕,马以最雄健的身姿跃入汉朝的历史。骑着马背上的匈奴人彪悍而勇猛,不好对付,这是匈奴人在马背上获得的历练吧。唐太宗李世民在南征北伐时,相继骑着六匹骏马进入一场场战争。那些马忠诚,强悍,立下汗马功劳,被李世民深情铭记,以青石雕刻六骏形象以做纪念,称为“昭陵六骏”,那是马人生的巅峰时刻,与唐诗、唐三彩一样灿烂于历史的天空。

  在唐诗宋词中,我捕捉到马的惊鸿一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马与一个民族相融,融入血液,贯穿意志。“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在江南的温柔乡中,追忆当年在家乡与金人作战的岁月,那些马背上的时光才是他一生的辉煌和骄傲。“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在这里不再雄健和高昂,而是透着一种哀婉和落寞,隐隐折射着马致远人生的苦闷与怅惘。

  在漫长的光阴里,在悠久的历史中,马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纵横八荒,奔波战场,驰骋千山,那是马的高光时代。在我的认知里,马是和将军、侠客、战争、刀剑站在一起的,所以马一直是以威武高大的形象进入我的视野,镌刻于我的心灵,即便倒下,也是插着密密的箭簇,划着无数的刀痕和剑痕而倒下,死得荣光,死得悲壮,它就是那个勇猛而不屈的英雄。

  曾几何时,车辆、飞机、地铁、快艇载着人们抵达天涯海角,上天入地。它们远比马好用,快捷又便利。马从此英雄无用武之地,生活空间日益逼仄,黯然退出,消隐于我们周围的生活,隐居于草原,或者作为道具,出现在影视剧的拍摄现场,失去自己生命的底色,唯有对天空咀嚼昔日的荣光。

  

  三

  多年后,当在丽江的一个小村庄看到马的时候,我感到陌生而熟悉,仿佛跌入一个奇异而迷离的梦幻里。

  我以为马只属于草原,属于草原的草,灌木和海子;属于草原的天空和汉子。我忽略了马在村庄的存在。我在城市生活,经常怀念村庄的风物,带着一种缠绵,一种追慕——一座上百年的青瓦老屋,一口井边长满青苔的古井,一汪浮着水草的池塘,还有鸡,狗,牛和猪,我觉得这些家畜理所当然属于村庄,从来没有想过马也该属于村庄。也许草原最适合马,但是村庄也是马理想的栖息地。马是古典的,更是古老的,沦为这个时代的孤独,站在那里就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气质,就该和村庄、炊烟、田野、犁铧和农人站在一起,成为村庄的一部分,成为村庄一道伟岸的风景。

  那是一群马,有黑色,有褐色,静静站立,遥望,低头,眼神温和,轻轻地摇晃着马尾,不怒不喜,沉浸于自己的思绪里。这些马是当地村民豢养的,是村民养家糊口的一种工具,载着游客行走茶马古道,走五里路左右,再原路返回。马的生存价值在这个村庄得到表现,虽然有限,好歹比沦为餐桌上的马幸运。

  马前后有序,形成一个马队,载着我们穿过田野、村庄,走向茶马古道。“嘚嘚”的马蹄声响彻在茶马古道上,像一首悠远而质朴的歌谣。骑马在茶马古道,是一场现实与浪漫、娱乐与诗性的碰撞。过去的时光与现代的时光在这里交织,我仿佛遇见了那些古老光阴中的马儿。——它们披着汉朝的月色,唐朝的霞光,宋朝的烟雨,驮着一箱箱茶叶,载着威武的汉子从历史的深处奔来,在茶马古道疾驰,穿过草木丛林,穿过关山万里,抵达西北,抵达无穷的远方。那时候,马的世界是多么广阔,马的速度无比飞快,体内激荡着野性,澎湃着豪情,马嘶声嘹亮而欢快,马蹄“踏踏”,震撼山河大地。它们是那个时代的骄子,是茶马古道的一抹强光。

  若是那些古老的马儿看到这些现代的马儿,该是感慨万千吧。

  这些马的缰绳被主人握着,被主人牵着,以蜗牛般的速度前行,已经不会驰骋了。当年呼啸山野、笑傲天涯的壮志与狂傲已经荡然无存,生命的跃动与悍性被时代终结,只能成为一种谋利和观光的工具,这是它们的悲哀,更是无奈的宿命,我是该心疼还是该谴责。这些马就像落魄的贵族,就像老去的将士,它们已经失去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和战场。

  但是换一种思维,这些马何尝不值得尊重。

  它们虽然失却昔日的荣光与气派,但是并不气馁,依然忠心耿耿,载着人们,让他们体会骑马的新鲜感和奇妙感,给人们带来快乐,给村民的日子以一定的经济支撑,这是它们的奉献精神。它们温和,顺从,沉稳,收敛曾经的野性与傲气,宠辱不惊,融入时代,真正做到了忍辱负重,这是马可贵的品质。

  面对这些马,我突然感到汗颜,我只知索取,索取城市的便利,索取社会的资源,何曾为社会奉献什么。我更没有为别人带去多少快乐,反而给别人增加烦恼,自小以瘦弱的身体折磨着母亲,后来又辜负父母的厚望,让他们一度伤心。我看似温顺,实则任性,甚至叛逆,小脾气一大堆,远不及马的好脾气。我遇到点事,就容易烦躁,甚至生气,哪像马处变不惊。我更做不到马的坚忍,负重前行,我的境界远远比不上一匹马。

  若有来生,我想做一匹马,在草原上无拘无束,逍遥快活。我遇见一匹马,我就是一匹马。

  

《遇见一匹马(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